本书共十七卷,其中奏疏六卷,文集五卷,诗集四卷,日记二卷。
曾纪泽(1839—1890),字劫刚,湖南湘乡人,晚清大臣曾国藩的次子。《清史稿》上有传,称他“少负隽才”。从他的《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当时中国在打破闭关自守的局面以后,在列强环伺、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形势下,应如何吸取西方有价值的东西,以振兴积弱的中国,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他在《伦敦致丁雨生中丞》一函中说:“纪泽自履欧洲,目睹远人政教之有绪,富强之有本,艳羡之极,愤懑随之。”他自己就努力学习西学,广泛涉猎过近代西方的数学、物理、仁学,并能著文介绍推广。他三十二岁才开始学习外文,却能用英辱交谈,以英文写作和核改外交文件,这在当时士大夫鄙夷西学、保守气氛浓厚的环境下,是很不容易的。在他出使期间,除刻苦学习英语、法语外,还广泛了解各国历史和民情风俗,考察其工商各业,研究国际公法,以求通过外交途径,努力维护国家权益,希望学习西方的长处,致国家于富强。所有这些,都在他的《遗集》里有所反映,也都说明他后来在外交上取得成就,决不是偶然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他的这部传世不多的《遗集》,校点出版。
他曾任出使英、法大臣,后又兼任使俄大臣,前后共计八年之久(1878 —1885)。在此期间,他经办的最大一件事,是为收回伊犁而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81年2月(清光绪七年正月)改订新约,以代替崇厚原来所订的《还付伊犁条约》。原约规定将伊犁地区南境特克斯河两岸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偿付军费五百万卢布;俄商不但在蒙古和新疆全境可以免税,而且还能通过西北地区到天津、汉口等地贸易;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曾纪泽使俄后,同俄国人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谈判,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经过艰难曲折的复杂斗争,终于重订新约,对俄赔款增至九百万卢布;争回了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两岸宽二百余里、长四百里的广大地区。这段地区是伊犁的屏障,曾纪泽特以全力争之,但经过争辩,仍不得不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以交换被俄所侵占的伊犁;原约所给予俄国的贸易权利也规定了某些限制。虽然新约仍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外交史上,这种“虎口索食”的斗争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却是绝无仅有的事。虽然俄国的同意改约,主要是由于俄土战争刚结束不久,不想又挑起新的战争;同时英俄间的矛盾很尖锐,俄国不想在这地区加剧同英国的对抗;加以左宗棠的大军迅速收复新疆,为了表示抗俄的决心,他在出嘉峪关向哈密进发的行军路上,带上一口棺材,决心去和侵略者拼命,也使沙俄政府不敢过分坚持。但是,尽管有这些原因,曾纪泽从“替国家保全大局”出发,折冲樽俎,据理力争,不为所屈,也是促使沙俄同意改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谈判过程中,他遇到的对手是俄国代理外交大臣格尔斯、外交部顾问热梅尼和驻华公使布策。开始格尔斯面冷词横,拒绝谈判,曾纪泽从容应付,主动拟就改订新约的六条“节略”,送到俄国外交部。格尔斯看后吼道: “如此,是将从前之约全行驳了!”后来向热梅尼催问俄方的答复时,对方竟然声称沙皇将命海军大臣会同驻北京俄使向清廷提出最后警告,以战争相威胁,还公然要他申明永远不索伊犁,被曾纪泽严词拒绝,并指出:倘两国不幸有失和好之事,中国用兵向俄国索还土地,则何地不可索,岂独伊犁! 说得热梅尼哑口无言。后来他们又提出俄国因“遣船备边”费去卢布一千二百万元,要求中国赔偿。曾纪泽问他们:双方既未打仗,何来兵费?对方声称:如不答应,则俄正欲一战。曾纪泽说:胜负难知,中国获胜,则俄国亦须偿我兵费。最后沙俄外交部也只得送来节略一件,提出同意在七个方面改订原约。曾纪泽一面电告国内,一面与布策先行商议法文约稿,逐日争辩,细意推敲,于和平商榷之中,仍示不肯苟且之意。在清政府命其照约签字之后,又过了半个月,他才把法文约稿议定,心思极为周密。条约签字后,格尔斯对曾的才智赞扬不置,说他“不惟出众于中国,亦罕见于欧洲,诚不可多得之使才也”。说明他确是一个俊异杰出的外交人才。
《曾纪泽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共十七卷,其中奏疏六卷,文集五卷,诗集四卷,日记二卷。曾纪泽死于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四年之后,到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他的这部《遗集》就由江南制造总局刊印出来了,应该说保存的资料是比较完整的。
曾纪泽去世时还只有五十一岁,因此《遗集》包含的时间不长。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是被派充出使英、法、俄大臣,和沙俄改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因此《遗集》涉及的方面也不广。但他的大部分奏疏、日记和文集中的一部分有关外交的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左宗棠的西征和伊犁条约的改订等,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文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时的习作和应酬的文字,价值不大,其中有些篇章如《祭文正公文》以及颂其叔父曾国荃五十、六十的《寿诗序》等,美化了曾国藩、曾国荃等人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是应该批判的。但文集中还有一些篇章如《(几何原本)序》、《(文法举隅)序》和《(西学述略)序》等,文字简明扼要,思想深刻,笔锋犀利。他指出西方的几何学优于中国的“九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成而精至者”,“大抵撼风雷而揭日月,夺造化而疑鬼神”,令人不可思议。因此他主张学习西方语言文字,“益以海国人士深思格物实事求是之学”,坚决反对“守其所已知,拒其所未闻”的顽固保守态度。在当时,他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是十分可贵的。其《文集》卷一,各篇后有其父曾国藩的批语,曾氏为古文大家,其批语指出文章得失,言简意赅,值得一读。在曾纪泽的一些私人函牍中,还常常表现出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对当事者们的畏敌如虎、怯懦无能,表示极大的愤慨。在中法战争前后,淮系党徒李凤苞充任驻法公使,在巴黎求和,出卖越南,虽然陆战取得了胜利,李鸿章反而与法国侵略者订立了不平等条约,承认越南为法的保护国。他在《伦敦禀九叔父》一函中说自己是“一腔愤血,寝馈难安”。在其他很多函牍中,他都表现出一片爱国热忱,与李鸿章等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舌尖上的历
青原志略 本书特色 《青原志略/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由方以智编著,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的一种,共十三卷,旧题“释大然撰,施闰章补辑”,今改称方以智撰。...
福建官箴 本书特色本书是从宋代以迄近现代福建的名宦循吏及硕儒名士的著述中,选取与为官从政和克己修身有关的箴言,包括从政规范、为官鉴戒、修身要义以及待人、接物与处...
清代干旱档案史料-(上.下) 本书特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保存的清宫水利档案史料,是在原中央档案馆明清部(现中国**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于...
玉华帛彩 本书特色 冯玉雷所著的《玉华帛彩》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是“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的考察著作,从文学、文...
《大国游戏Ⅲ:梦幻泡影》内容简介:梦幻泡影篇是《大国游戏》系列的第三卷。本卷内容的创作时间,恰好与国际金融危机大爆发的时间
《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内容简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不是炒作?为什么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它们背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 本书特色 震撼海峡两岸学界的经典著作梁文道、刘苏里、岱峻、罗新推荐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 本书特色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司马迂这本书体倒新颖、观点独到,语言浪漫而富有时代气息,既有精到入...
中国国家历史-壹 本书特色 《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
“沈崇事件”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简介:1946年12月24日晚,在北平东单发生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案件,史称“沈崇事件”。事件发...
本书是历史学专业教材,中国近代史专业的必备参考书。作者有多年讲授经验,本书主要内容有史料概论、近代史料的鉴别、文史工具书
《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内容简介:成为爱的所在,与你相遇,成为我们一起走近鲁米、探知自我内在的一个契机! 本书是人类伟大的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黄花岗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
绍兴十二年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夏坚勇继《湮没的辉煌》之后推出扛鼎之作;全景展示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全貌;比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更深入...
《阿尔比恩的种子》内容简介:阿尔比恩(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
《春秋战国》内容简介:周王朝衰落的同时,中国社会秩序也逐渐崩溃,中国进入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这
近代中国的反光镜 本书特色 1、百年独家:目击天朝*后60年,穿越鸦片战争穿越辛亥革命。清王朝到底能撑多久?帝制崩溃的影像记录,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英法联军集...
《千年脉动》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茶文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分三个时期深入探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
《消失的城市》内容简介:每一座消失的城市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政治博弈、战争、天灾等,具有深厚的历史考古价值。究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