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欲为在所有时代堪称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的那个人的思想作一个导引。黑格尔的理论,如同笛卡尔、康德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是一个哲学的高峰。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唤醒下,它出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末期,出现在作为两个最多样和最丰富的哲学时期之一的那个时期 的顶点。虽然如此,出于种种原因,比起其他诸多伟大哲学家来说,黑格尔被阅读得却太少了。
黑格尔被公认为一个艰深的著作家。当然,我们有必要区分如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跟随任何一种新的思想进路都会引起的理解困难,这种困难在任何一位改变了问题的讨论方式的思想家那里我们都会遇到。另一种便是在黑格尔的思想里内在固有的困难。在某种层面上说,所有重要的哲学家都是难懂的,因为他们革新了而不是重复了那些已被接受的观念。这些思想家要求他们的读者们要有稍微多一点的努力去理解在他们的写作中有哪些新的东西,尤其是,在某个被讨论的问题上,他们是如何革新了讨论的方式。
在黑格尔思想引起的困难中,那些最经常被提及的几点包括:他的术语,他的写作的体系性格,在他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系和历史的关系,以及最后,他的思想被他的追随者们研究的方式。然而,黑格尔的术语并不难懂。它们一般由常见的词汇构成,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被使用,偶尔被赋予一种技术性的含义。黑格尔并没有引入一种新的语言,虽然他非常系统地使用它的术语。这种系统性比其他哲学家,比如说康德,要强得多。但是那些被他的阐释者们运用的行话,就象所有行话一样,对于吸引那些尚未入门者的注意力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黑格尔是一个体系性的思想家。他对体系的兴趣只是在如下前提下才带来困难:在现时代,我们已经从体系的观念转身离开。但是,其他一些思想家,比如说笛卡尔和康德,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体系性的思想家。
在黑格尔对体系或体系性的思想与历史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障碍。他把哲学史理解为关乎真理的一个长长的对话。对于黑格尔来说,我们既不应该简单拒斥前人的哲学观点,也不应该假装从来没有前人的努力而从头开始。他的目标毋宁是建立一种新体系,一种新哲学,一种将要包含所有积极的东西和每一个概念上的先行者的理论。
承认其他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拒斥它们,这是好的。这是现实的。但是,对于黑格尔的诸多读者来说,扫除一切却往往变得更容易。或者说,他们更容易象笛卡尔、康德或者更晚近的胡塞尔那样装作要扫除一切的样子,只要这样做能够回避那种必须知悉其他哲学观点的重负。实际上,没有哲学家是重新开始的,因为所有人都必须依赖哲学传统,各以其自己的方式回应传统。为了理解笛卡尔,我们有必要阅读圣奥古斯丁、詹森主义者(the Jansenists),以及诸如蒙台涅和贝尔(Bayle)的作品。对康德哲学的把握则要求阅读休谟和莱布尼兹的著作,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东西。因为黑格尔知道以及有意地去回应全部哲学传统,所以,为了达到对他的立场的把握,他要求我们熟悉普通哲学史,尤其是要熟悉那些他意欲回应的观点。
最后,有那样一些黑格尔主义者和黑格尔学者们,他们通过解释黑格尔的文本和颂扬黑格尔思想的品质而谋生。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无能于为非专业人士解说黑格尔文本和思想的优点。根据康德,阐释者试图阐明那些思想家运用了但是无能说出的观念,以及那些阐释者自己有时也不懂的观念。
对黑格尔哲学立场的接受——这往往与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不在同一个水平上——长期以来忍受着黑格尔的追随者们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恢复的努力。在政治上对黑格尔思想的恢复同时发生在左派和右派那里。在黑格尔的去世和黑格尔学派的式微之后,左派黑格尔主义者们(暂且这么称呼吧)——在他们中间有某个卡尔·马克思——强调一个被设想出来的无神论的黑格尔。这种黑格尔阐释后来在本世纪 被科耶夫(Kojève)重新拾起 。这种思路一直被所谓的右派黑格尔主义者们所反对。后者通常视黑格尔主要是乃至仅仅是一个宗教思想家。
然而上述两种思路都是错误的。如果真理是全体——就象黑格尔所想的那样——那么每一种解释都错在把部分当作全体。此外,学院派的黑格尔主义者们通过仔细而彻底地研究黑格尔的手稿来强调表明黑格尔的博学,这是一件黑格尔本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虽然他的博学确曾是闻名遐迩的。学院派黑格尔主义者的做法只不过是一种为了说明黑格尔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并未得到其学生的良好服伺的方式。同样的意思,黑格尔在柏林时期的一位同事爱德华·干斯曾经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过:他正确地评论说,虽然黑格尔拥有许多聪明的追随者,然而他没有被替代过。
就象所有伟大的哲学家一样,黑格尔是难以对付的。我认为,在处理黑格尔文本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并不是虚幻的,但是它们毕竟是可以对付的,是不应该被夸大的。它们显然不构成一种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所面对的读者是一个初学者,一个非专业读者,或者一个只想略知一二而无意献身于毕生的专业文本研究的读者。
本书既不多于也不少于一本介绍黑格尔思想的导论。它是简化的——但不是过分简化的——以便于所有乐意阅读它和思考它的读者能够读懂,因为它并不预设读者先行具备任何哲学知识。作为开始,我试图表明,黑格尔是如何从他的立场出发,用他的概念形式来把握他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哲学讨论的,然后,作为第二个阶段,我们将把他的讨论扩展到整个哲学传统。
其结果——它通常被称为黑格尔体系——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构架,它至今仍然保持为完全现代的形态。通常认为——虽然这并不是正确的观点——关于知识的理论终结于康德 。然而,黑格尔提供了一种知识概念,它比康德的批判哲学走得更远,而且保持着非常现代的形态。因此,本书的中心线索将是表明黑格尔是如何回应他的时代的知识理论的,他对之做了什么,以及在后-黑格尔时代也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又发生了什么。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作者1926年撰写论文10篇:《庄子天下篇释义》《...
象牙塔日记-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
伏尔泰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精深,才华横溢,一生探索人生道路的真谛,坚决彻底地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因而也遭受了...
本书是一本关于古汉语虚词研究的著作,全书共十卷,并附有语词误解以实义,王伯早新定助词辩,石臞府君行状,伯早府君行状和高邮
君主论 本书特色《君主论》是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几百年 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马基雅维里本人多 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书中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 基雅...
佛在云南-从西双版纳到香格里拉的佛教之旅 本书特色 从佛教的视角来看,南北穿越云南的澜沧江是唯一的。 唯一串联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及地...
哲人哲语——征服与政权 本书特色 本书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
中国古代方术丛书--中国古代梦占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旨是深入考察中国古代占梦术这一神秘、深奥、影响极大的特殊文化现象,以便人们科学地认识梦的价值。中国古代方术丛...
藏传佛教-(第三版) 本书特色 佛教的命运,在我国是和国家的命运相关连的。当国家受到厄难的时候,佛教也备受摧残;国家昌隆,佛教也随之发达。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
朱熹解易 本书特色 中国儒家诸子中,朱熹被称为朱子,中国易学史上,朱熹易学是又一个里程碑。 —...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读书笔记汇编,其内容偏重于史事人名、地理沿革、典章制度、音韵文字...目录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
西方哲学千问-慧海拾珠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千问》由王永鸿、周成华主编,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界也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次世界大战...
整合与重铸-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颜炳罡编著的《整合与重铸: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是**部全面、系统评述当代大儒、著名哲学家牟宗三先生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
说苑校证(作者:(汉)刘向撰;向宗鲁)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67篇”中的一部分,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
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行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 本书特色 《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行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如幻三昧是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是诸佛菩萨示现无边妙身救度一切众...
一个人,有一妻一妾二子,早年又放浪形骸,长到三十九岁,突然“不辞而别”地出家了。妻妾哭见最后一面也被拒寺外。你以为他是“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借助历史学和社会学材料对交往生活这一主题的哲学省思,构成对它的一种预备性的研究。内容包括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村社社会与身...
小窗自纪 内容简介 简介《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洋洋洒洒,舒展自如,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于平淡中作惊人之语,在清...
道德的市场--西方现代思想丛书13 本书特色《道德的市场》讲述在从事本研究的工作过程中,特别需要感谢两个人,即诺贝特·霍尔斯特教授和哈特穆特·克利姆特教授,他们...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青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