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已发现的康德书信大约有300余封。这本《康德书信百封》主要是从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第10-13卷,即第二部分选出,并根据该版本翻译的。除此之外,编译过程中还参考了J.蔡贝编选的《康德书信集》的第1封、第50封选出;K.福兰德编《康德其人及其事业》;R.艾斯勒《康德辞典》;阿尔林古留加《康德传》,中译本。
康德书信是康德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包含了康德对自己思想体系的许多重要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康德哲学著作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且以动态的方式再现了康德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同时,它们也是康德生活与事业的忠实见证人。如何使这有限的百封书信成功地体现康德的思想和生平,是一项要求颇高的任务。在编选方面,编译者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一方面要尽可能挑稳定对研究康德思想和生平最有价值的书信,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康德生平各个时期的连续性,避免出现空白现象,为此,在体例上采取了编年史的方法,即按年代先后排列。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 本书特色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从文化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论语》对现代社会和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结合不...
《等不等观杂录》是我国近代著名佛学家杨文会居士的一部重要著作,著作共有八卷,为作者对于佛经,佛理的研读,关于佛教著作的考
中国人的品格-工人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品格》是一部塑造健全人格的经典读本。龙应台、傅佩荣一致赞赏。国民经典读本,五四运动主将,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回归做...
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现代重要的体系哲学家,熊十力的哲学理论无疑值得关注。作者以个体与普遍、主观与客观之辨为主线,具体地考察了熊十力哲学演化的...
读懂《老子》 本书特色读懂《老子》以“道”的形式,用逻辑辩证的思维,言简意丰的文字,阐释世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思想...
东坡禅话-禅的智慧 内容简介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文化人物。《东坡禅话》即从“近禅而知佛”的角度,刻画了苏轼的文化面貌。作者从“水天知佛蕴”、“梦觉悟...
墨学十论 内容简介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
中国三大教及传说 本书特色 《中国三大教及传说》将乌上层建筑式的文化概述与生动具骨的传说故事相结合,再以具有时代感的传统工律绘书形式表现出来,毁不乏理论内蕴,又...
现代艺术-18世纪至今艺术的美学和哲学 本书特色 让-马里·舍费尔所著的《现代艺术——18世纪至今艺术的美学和哲学》对十八世纪至今的艺术进行了美学与哲学层面的思...
朱熹礼学基本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回顧兩千年經畢史或禮學學史,朱熹尤其重要,一則以其元明前后五百年主導學學術之歷史意義, 二則以近兩百年來學學術界對朱熹檀畢的陌生。...
弗洛伊德说 本书特色 《弗洛伊德说(精)/心灵访谈》编著者(英)D.M.托马斯|。纵览历史,人类为了让生命富有意义,常常会以各种途径进行探索。先有解释事物构成的...
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 本书特色 《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 本书特色 把思维的研究与神话的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尝试能使两者相映得彰。因为前综合思维离不开神话世界,神话世界也离不开前综合思维。神话是前综合...
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 本书特色 风靡日本的“哲学蜀黍小川”小川仁志,用超级生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你一口气读懂15位哲学家的经典名著!对哲学有兴趣的高中女生纯子,...
庄子的奔腾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一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它是哲学,当然;是散文,是神话,是寓言,是论文,是浪漫,是荒诞,是想象...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爱和思的故事 本书特色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爱和思的故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爱和思的故事 内容简介 1924年,一个学哲学的...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直观 本书特色 “风雨文丛”,是一批德高望重,极有影响的前辈学者(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学术随笔自选集,或是对现当代文坛的风风雨雨作些梳理和...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本书特色 这本《叔本华论人生得失(精)》一书所选的诸篇文章,即根据亚瑟·叔本华思想中*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霍林道尔所选译的叔本华论...
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本书特色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奥维德的爱情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奥维德的爱情哲学 内容简介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奥维德的爱情哲...
中国佛教史 本书特色 《中国佛教史》:我国人知有佛教,远在汉初;但就历史上显着之事实言,遂相传后汉明帝时,始入中国耳。明帝永平十年(西纪六七),佛教入中国,事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