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划分方式,讲述的是从公元前 6世纪以 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至于20 世纪的西方哲学,我们将留给“现代西方哲学”去讨论。通常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目录回到顶部↑
导言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引言
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
二、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第二节 南意大利哲学
一、毕达戈拉斯学派的数目哲学
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
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
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第一节 智者的启蒙
一、普罗泰戈拉
二、高尔吉亚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一、认识你自己
. 二、德性即知识
三、“是什么”的问题
四、助产术
第三节 小苏格拉底学派
一、麦加拉派:善即存在
二、昔兰尼派:善即快乐
三、犬儒派:善即节欲
第四节 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理念
二、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三、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五、摹仿创世论
六、柏拉图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一、方法论与知识观
二、本原—原因论
三、运动论
四、存在—实体论
五、灵魂论
六、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
第三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主义
一、准则学
二、物理学
三、伦理学
四、卢克莱修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
一、早期斯多亚学派
二、中期斯多亚学派
三、晚期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怀疑主义
一、早期毕洛主义
二、晚期罗马怀疑主义
第四节 新柏拉图主义
一、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来源
二、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
三、叙利亚学派
四、雅典学派
本编小结
第二编 中古哲学
引言
第四章 教父哲学
第一节 护教学者:从游斯丁到德尔图良
一、游斯丁
二、伊里奈乌
三、德尔图良
第二节 教父哲学的体系初创者: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一、克莱门
二、奥里根
第三节 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一、论自我意识
二、上帝的认识与信仰
三、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四、灵魂的不朽、堕落与获救
五、历史神学
第四节 教父哲学的尾声:伪狄奥尼修斯与波爱修
一、伪狄奥尼修斯
二、波爱修
第五章 经院哲学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
二、辩证法与反辩证法的斗争
三、安瑟尔谟
四、阿伯拉尔
第二节 经院哲学的繁荣
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二、早期弗兰西斯教派:亚历山大和波纳文图拉
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
四、托马斯·阿奎那
第三节 经院哲学的解体
一、罗吉尔·培根
二、邓斯·司各脱
三、威廉·奥卡姆
四、艾克哈特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第一节 人文主义运动和政治哲学
一、人文主义运动的一般特征
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
第二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一、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园
二、庞波纳齐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三、蒙台涅的怀疑主义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
一、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二、加尔文的“先定”说
三、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四节 新时代的曙光
一、尼古拉·库萨
二、布鲁诺
本编小结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引言
第七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
第一节 培根
一、四假相说
二、自然哲学
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四、经验归纳法
第二节 笛卡尔
一、方法论和认识论
二、形而上学
三、物理学
第三节 霍布斯
一、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自然哲学
三、公民哲学
第四节 斯宾诺莎
一、实体学说
二、认识论
三、伦理学
第五节 洛克
一、批判“天赋观念论”
二、经验
三、观念
四、知识
五、社会政治学说
第六节 莱布尼茨
一、机械论的局限
二、单子论
三、认识论
第七节 巴克莱
一、感觉主义唯心论
二、非物质论
三、科学与宗教
第八节 休谟
一、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二、温和的怀疑论
三、因果观
四、宗教怀疑论
第八章 法国启蒙哲学
第一节 孟德斯鸠
一、法的精神
二、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
三、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
四、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伏尔泰
一、经验论
二、自然神论
三、社会政治思想
第三节 卢梭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三、社会契约论
第四节 拉美特利
一、心灵和身体的关系
二、人是机器
三、无神论思想
第五节 孔狄亚克
一、唯理论批判
二、感觉论
第六节 爱尔维修
一、肉体的感受性
二、利益论
三、环境和意见
第七节 狄德罗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
二、观察、思考和实验
第八节 霍尔巴赫
一、自然的整体性和必然性
二、对宗教的批判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 康德
一、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理论理性
三、实践理性
四、判断力
第二节 费希特
一、知识学的基础
二、法权哲学
三、伦理学
四、知识学的演变
第三节 谢林
一、自然哲学
二、先验哲学
三、同一哲学
四、启示哲学
第四节 黑格尔
一、精神现象学
二、实体即主体
三、逻辑学
四、哲学全书
五、辩证法
六、形而上学的终结
第十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
第一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
一、青年黑格尔派
二、费尔巴哈
三、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终结
第二节 非理性主义思潮
一、叔本华
二、克尔恺郭尔
三、尼采
第三节 实证主义及其发展
一、孔德
二、穆勒
三、斯宾塞
四、马赫主义
第四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一、新黑格尔主义
二、新康德主义
本编小结
结束语
后记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胡适精品典藏-04 本书特色 用20世纪的新思潮,投射到一群中国古人身上。“六经注我”,“借尸还魂”,是胡适治学的一贯作风。中国中古思想史长...
1801-1807-耶拿时期著作-黑格尔著作集-第2卷 本书特色 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
做哲学-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写作和争论 本书特色受过哲学思维训练的人,相比普通人能更条理清晰地进行思考、写作和争论。他们学会了将思考与言说结合起来的艺术。这在获得...
这本书的内容选自卡夫卡的《随笔集》与《谈话录》,收录的主要是一些能够体现这位大文豪与大思想家对人生世事思考的文章与段落警
梁启超:儒家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他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颖深刻的见解。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二书求...
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现代重建,是国人在19世纪中叶以来就开始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本书...
四种爱:注疏本 本书特色 《四种爱》中,牛津大学者路易斯教授对人类的四种主要的爱:亲情、爱情、友爱、物爱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其行文明白如话,其哲理发人深省;在让...
诗经-四书五经详解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
沉思录(大字彩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沉思录(大字彩图.珍藏本)》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沉思录(大字彩图.珍藏本) 内容简介 《沉思录》的作者认为:在人和...
周易口诀义疏证 内容简介 庚戌孟冬,余得古经解汇函重刻孙本《周易口诀义》,爱而读之。观其易注,既以王辅嗣注、孔颖达疏为宗,复征引子夏、马融、荀爽、郑玄、虞翻、陆...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作者于佛学涉猎甚广,1928年撰成本书,融会贯通佛学与科学,引经据典,解析旧说,...
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了齐美尔思想中的三个关键词:现代性、碎片和距离来对齐美尔的美学思想展开探讨。与国内外学者将齐美尔...
《道德哲学研究》明确地讨论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以清晰、严谨的形式进行了道德分析。休谟认为,道德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道德赞美和
过程与实在 本书特色 本书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形而上学思想。怀特海认为,“实在”就是实际实有,就是点滴的经验,就是经验的搏动,是...
佛经精华録笺注 本书特色 《佛经精华录笺注》是民国间丁福保分门编选佛经原文,并为之详加笺注而成的一部佛学著作。意在撮佛经之精华,使人领略佛法之要义。体例略如唐道...
孔子哲学:中华本原文化概论 本书特色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知名度。孔子以“敬畏”之心探讨天道和往圣先贤之道,光明“明...
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传+人生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艺术地再现了李叔同传奇的一生,展现其不论是在春光中明媚,还是与青灯古佛为伍,都一心钻研学问、淬炼艺术的学者大家...
哲学导论 本书特色 《哲学导论》是一本哲学通识教材,共分二十讲,内容涉及哲学的含义、起源、本质、作用,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相关内容。本书立足文本,寻根追源,...
禅文化-第一辑 本书特色 《禅文化(第1辑)》(主编黄夏年)是“禅文化”系列第1辑,书中收录了《中国禅宗的传统及其时代精神》、《“宗教对话”视域中的禅宗“...
经典与历史-敦煌道经研究论集 内容简介 道经是敦煌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道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搜集和公布图版、释录个别经典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