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讽概念

论反讽概念

作者:[丹] 克尔凯郭尔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12

评分:9.2

ISBN:9787500453437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译者简介:

汤晨溪,1968年生于河南济源,1989年出国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文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西欧近现代文学,西欧思想史、跨学科文学研究,比较文学。

作品目录

上卷 苏格拉底的立场,理解为反讽
导言
第一章 这种理解的可能化
色诺芬
柏拉图
初步思考
柏拉图早期对话中抽象的东西归结于反讽
《会饮》篇
《普罗塔哥拉》篇
《斐多》篇
《申辩》篇
柏拉图早期对话中神话性的东西预示更为丰富的思辨
《理想国》第一卷
辩解性的回顾
色诺芬和柏拉图
阿里斯多芬
色诺芬,柏拉图,阿里斯托芬
第二章 这种理解的现实化
苏格拉底的守护神
苏格拉底的判决
第三章 这种理解的必然化
附录 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理解
下篇 论反讽概念
导言
定位性的思考
反讽在世界历史中的有效性、苏拉底的反讽
费希特之后的反讽
费里德里希·施雷格尔
蒂克
佐尔格
反讽作为被掌握的环节,反讽的真理
概念索引
专名索引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译者简介:

汤晨溪,1968年生于河南济源,1989年出国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德文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西欧近现代文学,西欧思想史、跨学科文学研究,比较文学。

精彩摘录

假如我并未返回到出发点以便找到那条通往真理的正确道路,而是使我的生活纠缠在那些独断的真理之中的话,那么我将陷入沮丧之中。有这样一种情形: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但我并不知道我所希望的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准备好调动我的力量去发现之,因为那将意味着我必须使自己从那种我曾经纠缠其中的生活当中挣脱出来,于是我便无法去希望。克尔凯郭尔把这样的一种情形称为“忧郁”(tungsind)。“什么是忧郁?忧郁就是精神的歇斯底里。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个瞬间,当此之时,直接性成熟了,精神要求一种更高的形式,其中精神将把自身视为是精神。作为直接性的精神而存在的人是与整个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精神将使自身从那种疏离状态中走出来,精神将在自身当中明白自己;他的人格将会在其永恒有效性内对自身有所意识。假如这一切并未发生,运动就会终止,它将被阻止,而忧郁也由此介入。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以试图忘掉它,人们可以工作…但是,忧郁仍然在那里。”“在忧郁当中有着某种无可解说的东西。一个悲伤或者担忧的人是知道他为什么悲伤或者担忧的。但是倘若你询问一个忧郁的人,问他为什么会忧郁,是什么压在他的身上,他将会回答你说,我不知道,我无法解释。忧郁的无限性就在这里。这个问答…

——引自章节:导言


每个发展过程一般地来说总是终结于滑稽地模仿自己,这样的滑稽模仿保证此发展过程已经到了头、过了时。在这种意义上,喜剧性的看法是对人格或事业的总体形象表达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无限地纠偏补正的环节。

——引自第10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