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战争史6:南北朝》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为第4册,内容涵盖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年间的主要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蜀吴猇亭之战(亦称夷陵之战)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尽在其中。
《中国历代战争史》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中国历代战争史》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中国历代战争史》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中国历代战争史》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中国历代战争史》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中国历代战争史》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中国历代战争史》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中国历代战争史》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中国历代战争史》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中国历代战争史》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中国历代战争史》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中国历代战争史》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中国历代战争史》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中国历代战争史》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海报: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6册)目录:
第十卷 南北朝时代
第一章 南北朝时代全般形势
第二章 刘裕灭后秦之战及篡晋
第三章 拓跋魏统一北方之战
第四章 南北朝之战争一——宋北伐之战
第五章 南北朝之战争二——魏宋相互攻伐战
第六章 宋内乱之诸战役及其灭亡
第七章 南北朝之战争三——魏伐齐之战
第八章 南北朝之战争四——魏梁之战
第九章 魏末内乱诸战役
第十章 东西魏之战
第十一章 侯景乱梁之诸战役
第十二章 周统一中原——灭北齐之战
《智能家电软件功能安全标准解析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子控制器软件安全设计与测评的工具书,也是对 G
义和团史话-中国史话 本书特色 卞修跃著的《义和团史话》共分七章(豆剖瓜分 话缘起细说大势、设厂聚义 朱红灯森罗扬威、涞水大战 清朝廷剿抚两难、津门儿女 誓扫洋...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中卷 本书特色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中国民族概论 内容简介 该书主编宋蜀华教授是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副主编陈克进教授是本中心兼职教授。主要撰...
马岛战火启示录 本书特色面对东海和南海的困局,我们怎么办?面对周边不断升级的挑衅,我们准备好了去打一场现代化的海空战吗?从三十多年前遥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到当...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前瞻性:密切关注世界与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人物和学术流派的*新动态,把握全球化时代世界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
李捷自选集 内容简介 这本自选集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的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很值得潜心耕耘的处女地。有一...
毛泽东文集一九五九年二月~一九七五年七月第八卷 目录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一九五九年二月十四日)非注入当前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
《智能家居设计:树莓派上的Python实现》内容简介:本教材抛弃传统的面面俱到的做法,简单介绍Python及库的安装后,马上利用开源软
《科学人对抗权力政治》内容简介:本书是摩根索流亡美国(1937)后发表的第一本英文学术著作,“这本书确立了现实主义在美国学术界
行知天涯-卫留成海南言论录 本书特色 卫留成同志的《行知天涯(卫留成海南言论录)》文章涵盖了经济、教育、民生、生态、干部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但*核心还是“发展为...
《二战数据:第三帝国》内容简介:所谓“千年帝国”实际上只从1933年1月持续到1945年5月。但那一时期,德国在社会、政治和军事方面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周年读本(10) 内容简介 本书是收录2018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知名专家精彩演讲...
《数字时代的问卷调查:LimeSurvey的综合应用》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了如何在数字时代超越传统的纸笔问卷调查,采用拥有广大全球用户
尖叫死神-二战德国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战史 本书特色 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是二战时德国的著名轰炸机,于1935年首次试飞。在入侵波兰的战役...
清代考试制度资料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2年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上下卷,论述了清代由童试、会考、乡试、殿试等考...
《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内容简介:《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是现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艾瑞克·霍布斯
1927-200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 节选 章 抗El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国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九一...
帝论四书通鉴 本书特色 《帝论四书要鉴》:帝王之师的耿耿忠忧,以古鉴今的铮铮直言。古人记史的传统源远流长。从《尚书》到《春秋》,从《国语)》到《史记》、《资治通...
理解政治权力-权力问题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考察 本书特色 理解政治权力是理解政治学的关键。有关权力的本性、价值、分配、控制、异化以及权力关系的调整,一直是西方政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