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善《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

惟善《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

作者:惟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5

评分:8.0

ISBN:9787300137445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作品目录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古印度前佛教时期的禅 /

第二节主流禅修与佛教禅修 /

一、主流禅修对佛教禅修的影响 /

二、佛教禅修对主流禅修的影响 /

第三节佛教禅修及其目的 /

第四节有部及其相关部派 /

一、说一切有部 /

二、经量部师和譬喻师 /

三、 分别论者 /

第五节关于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有部与有部禅定论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二章禅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

第一节生和定的概念分析 /

一、生的定义与外延 /

二、定的定义与外延 /

三、生与定的不同 /

第二节禅的本义与发展 /

一、禅的本义 /

二、有部与经部对禅的定义探讨 /

三、四禅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三摩地的概念分析 /

一、三摩地的定义 /

二、与三摩地相关联的词 /

三、 三摩地和等至的区别 /

四、三摩地作为大地法 /

五、正三摩地与邪三摩地 /

六、三摩地与散乱的辨析 /

第四节小结 /

第三章三界——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辨析 /

第一节界的定义 /

第二节略释三界 /

一、欲界六道 /

二、色界与无色界 /

第三节三界分别 /

一、蕴、处、界 /

二、二十二根在三界的增上功能 /

三、三界有情的心理要素 /

四、三界的缘起 /

五、四识住与七识住 /

第四节三界寿命的局限性 /

第五节有情及其世界的毁灭 /

一、欲界的毁灭 /

二、色界天的毁坏 /

三、第四禅与四无色之无常 /

第六节人间为最好的禅修处 /

第七节小结 /

第四章无色界是否有色(物质)之辩 /

第一节色与无色的定义 /

第二节有色与无色之别 /

第三节分别论者与应理论者之辩论 /

一、分别论者之教证(gama) /

二、分别论者之理证(yukti) /

三、应理论者之教证 /

四、应理论者之理证 /

五、对引用经典的评定 /

六、对两派所引经典之讨论 /

第四节“无色”问题之解决 /

第五节小结 /

第五章无想定与灭尽定之辨析 /

第一节无想定 /

一、早期佛经对无想定的探讨 /

二、阿毘达磨中的无想定 /

第二节灭尽定 /

一、灭尽定的定义 /

二、有关灭尽定的经典 /

三、灭尽定的修习者 /

四、灭尽定的获得 /

五、灭尽定的所依 /

六、意成身与灭尽定 /

七、入灭尽定 /

八、灭尽定的性质与异熟 /

九、灭尽定的位置 /

十、灭尽定的期限 /

十一、灭尽定的力量 /

十二、出灭尽定 /

十三、触的生起 /

十四、死亡与灭尽定的不同 /

十五、为何叫灭受想定 /

第三节无想定与灭尽定之异同 /

第六章有关无想定与灭尽定的辩论 /

第一节无心之辩 /

一、“俱”字的两层含义 /

二、从心与心所的关系上论证 /

三、从三法和合来论证 /

四、从识是否不离身来论证 /

五、心之生起 /

六、两种作为实体的定 /

七、众贤的结论 /

第二节灭尽定是佛教修行的目标吗? /

一、涅槃之义 /

二、灭尽定与涅槃之相似 /

三、灭尽定与身证 /

四、灭尽定之正见 /

第三节小结 /

第七章四禅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不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一、禅支的建立 /

二、近分定与四无色无禅支 /

三、分别释禅支 /

第二节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第三节动禅与不动禅 /

第四节禅作为生存界之受差别 /

第五节小结 /

第八章等至的不同种类 /

第一节略释三种等至 /

一、味等至 /

二、净等至 /

三、无漏等至 /

第二节三类等至的获得 /

第三节三类等至相生论 /

一、从无漏等至无间生净无漏等至 /

二、从净等至无间生起净无漏等至 /

三、从染污等至无间生起净等至 /

第四节四种净等至 /

第五节修习超等至 /

第六节等至依身、所缘与断烦恼 /

第七节无漏等至及诸净近分定所断烦恼 /

第八节八近分定与中间定 /

第九节小结 /

第九章九等至与解脱的关系 /

第一节九等至的范围界定 /

第二节四禅与四乐通行的关系 /

第三节佛依乐速通行而证悟 /

第四节佛陀及其弟子依第四禅入涅槃 /

第五节四禅与四无色定的不同特点 /

第六节生天界与解脱之趋向 /

第七节小结 /

第十章论种种三摩地 /

第一节有无寻伺三摩地 /

第二节空、无愿、无相三摩地 /

一、三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三摩地与三解脱门 /

三、三三摩地的差别相 /

第三节三重三摩地 /

一、三重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重三摩地是有漏 /

三、三重三摩地之生起 /

第四节四修三摩地 /

第五节小结 /

第十一章论金刚喻定的特色 /

第一节金刚喻定与无间道 /

第二节金刚喻定与智 /

第三节金刚喻定与依地 /

第四节金刚喻定与断烦恼 /

第五节金刚喻定的力量 /

第六节小结 /

第十二章依定所起功德:四无量的修学体系 /

第一节什么是四无量 /

第二节为何称之为“无量” /

第三节四无量的性质 /

第四节四无量定之行相 /

第五节四无量之所缘境 /

第六节四无量的所依处——界与地 /

第七节修四无量观能对治烦恼 /

第八节四无量的修习 /

一、慈无量的修习 /

二、悲与喜无量的修习 /

三、舍无量的修习 /

第九节修四无量观的行者 /

第十节修四无量观的功力 /

第十一节修四无量观的果报 /

第十三章论依定所起功德: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 /

第一节八解脱 /

一、八解脱名目 /

二、解脱的定义 /

三、具足住之本意 /

四、八解脱的建立 /

五、八解脱之所缘境 /

六、八解脱的不同特色 /

七、修八解脱的理由 /

八、何许人能生起八解脱 /

九、何为“身作证” /

第二节八胜处 /

一、八胜处名目 /

二、众贤对“胜处”的解释 /

三、前三解脱与八胜处的关系 /

第三节十遍处 /

一、遍处之名目 /

二、何为遍处 /

三、众贤对“遍处”的解释 /

第四节解脱、胜处、遍处的所依和获得 /

第五节解脱、胜处、遍处之辨别 /

第十四章结论 /

一、圣者成就的等至的数目 /

二、不同部派的基本观点 /

三、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 /

四、大乘禅定理论的发展 /

附录:汉梵/巴重要术语名称对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