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以梵文 及其梵汉注释为基础》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古印度前佛教时期的禅 /
第二节主流禅修与佛教禅修 /
一、主流禅修对佛教禅修的影响 /
二、佛教禅修对主流禅修的影响 /
第三节佛教禅修及其目的 /
第四节有部及其相关部派 /
一、说一切有部 /
二、经量部师和譬喻师 /
三、 分别论者 /
第五节关于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有部与有部禅定论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二章禅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
第一节生和定的概念分析 /
一、生的定义与外延 /
二、定的定义与外延 /
三、生与定的不同 /
第二节禅的本义与发展 /
一、禅的本义 /
二、有部与经部对禅的定义探讨 /
三、四禅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三摩地的概念分析 /
一、三摩地的定义 /
二、与三摩地相关联的词 /
三、 三摩地和等至的区别 /
四、三摩地作为大地法 /
五、正三摩地与邪三摩地 /
六、三摩地与散乱的辨析 /
第四节小结 /
第三章三界——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辨析 /
第一节界的定义 /
第二节略释三界 /
一、欲界六道 /
二、色界与无色界 /
第三节三界分别 /
一、蕴、处、界 /
二、二十二根在三界的增上功能 /
三、三界有情的心理要素 /
四、三界的缘起 /
五、四识住与七识住 /
第四节三界寿命的局限性 /
第五节有情及其世界的毁灭 /
一、欲界的毁灭 /
二、色界天的毁坏 /
三、第四禅与四无色之无常 /
第六节人间为最好的禅修处 /
第七节小结 /
第四章无色界是否有色(物质)之辩 /
第一节色与无色的定义 /
第二节有色与无色之别 /
第三节分别论者与应理论者之辩论 /
一、分别论者之教证(gama) /
二、分别论者之理证(yukti) /
三、应理论者之教证 /
四、应理论者之理证 /
五、对引用经典的评定 /
六、对两派所引经典之讨论 /
第四节“无色”问题之解决 /
第五节小结 /
第五章无想定与灭尽定之辨析 /
第一节无想定 /
一、早期佛经对无想定的探讨 /
二、阿毘达磨中的无想定 /
第二节灭尽定 /
一、灭尽定的定义 /
二、有关灭尽定的经典 /
三、灭尽定的修习者 /
四、灭尽定的获得 /
五、灭尽定的所依 /
六、意成身与灭尽定 /
七、入灭尽定 /
八、灭尽定的性质与异熟 /
九、灭尽定的位置 /
十、灭尽定的期限 /
十一、灭尽定的力量 /
十二、出灭尽定 /
十三、触的生起 /
十四、死亡与灭尽定的不同 /
十五、为何叫灭受想定 /
第三节无想定与灭尽定之异同 /
第六章有关无想定与灭尽定的辩论 /
第一节无心之辩 /
一、“俱”字的两层含义 /
二、从心与心所的关系上论证 /
三、从三法和合来论证 /
四、从识是否不离身来论证 /
五、心之生起 /
六、两种作为实体的定 /
七、众贤的结论 /
第二节灭尽定是佛教修行的目标吗? /
一、涅槃之义 /
二、灭尽定与涅槃之相似 /
三、灭尽定与身证 /
四、灭尽定之正见 /
第三节小结 /
第七章四禅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
第一节不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一、禅支的建立 /
二、近分定与四无色无禅支 /
三、分别释禅支 /
第二节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
第三节动禅与不动禅 /
第四节禅作为生存界之受差别 /
第五节小结 /
第八章等至的不同种类 /
第一节略释三种等至 /
一、味等至 /
二、净等至 /
三、无漏等至 /
第二节三类等至的获得 /
第三节三类等至相生论 /
一、从无漏等至无间生净无漏等至 /
二、从净等至无间生起净无漏等至 /
三、从染污等至无间生起净等至 /
第四节四种净等至 /
第五节修习超等至 /
第六节等至依身、所缘与断烦恼 /
第七节无漏等至及诸净近分定所断烦恼 /
第八节八近分定与中间定 /
第九节小结 /
第九章九等至与解脱的关系 /
第一节九等至的范围界定 /
第二节四禅与四乐通行的关系 /
第三节佛依乐速通行而证悟 /
第四节佛陀及其弟子依第四禅入涅槃 /
第五节四禅与四无色定的不同特点 /
第六节生天界与解脱之趋向 /
第七节小结 /
第十章论种种三摩地 /
第一节有无寻伺三摩地 /
第二节空、无愿、无相三摩地 /
一、三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三摩地与三解脱门 /
三、三三摩地的差别相 /
第三节三重三摩地 /
一、三重三摩地的建立 /
二、三重三摩地是有漏 /
三、三重三摩地之生起 /
第四节四修三摩地 /
第五节小结 /
第十一章论金刚喻定的特色 /
第一节金刚喻定与无间道 /
第二节金刚喻定与智 /
第三节金刚喻定与依地 /
第四节金刚喻定与断烦恼 /
第五节金刚喻定的力量 /
第六节小结 /
第十二章依定所起功德:四无量的修学体系 /
第一节什么是四无量 /
第二节为何称之为“无量” /
第三节四无量的性质 /
第四节四无量定之行相 /
第五节四无量之所缘境 /
第六节四无量的所依处——界与地 /
第七节修四无量观能对治烦恼 /
第八节四无量的修习 /
一、慈无量的修习 /
二、悲与喜无量的修习 /
三、舍无量的修习 /
第九节修四无量观的行者 /
第十节修四无量观的功力 /
第十一节修四无量观的果报 /
第十三章论依定所起功德: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 /
第一节八解脱 /
一、八解脱名目 /
二、解脱的定义 /
三、具足住之本意 /
四、八解脱的建立 /
五、八解脱之所缘境 /
六、八解脱的不同特色 /
七、修八解脱的理由 /
八、何许人能生起八解脱 /
九、何为“身作证” /
第二节八胜处 /
一、八胜处名目 /
二、众贤对“胜处”的解释 /
三、前三解脱与八胜处的关系 /
第三节十遍处 /
一、遍处之名目 /
二、何为遍处 /
三、众贤对“遍处”的解释 /
第四节解脱、胜处、遍处的所依和获得 /
第五节解脱、胜处、遍处之辨别 /
第十四章结论 /
一、圣者成就的等至的数目 /
二、不同部派的基本观点 /
三、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 /
四、大乘禅定理论的发展 /
附录:汉梵/巴重要术语名称对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李宗吾全集-经典珍藏版·上下册 本书特色 1、柏杨、林语堂、南怀瑾*想推荐的书。2、本书囊括李宗吾所有文字,是一本货真价实的《李宗吾全集》。3、柏杨:这本书之好...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内容简介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美的一般理论,二是戏剧理论,三是有关绘画艺术的理论。论文批驳了关于美的种种形式主义...
席勒美学文集 本书特色《席勒美学文集》是席勒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结晶,表达了席勒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其中,《曼海姆的古代珍品陈...
菜根谭的智慧:全彩精华版 本书特色 《菜根谭的智慧》一书在参照各种权威版本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可靠性、时代性、契合度的经典原文。为便于阅读,我们将全书分为处...
论语指月 本书特色 ★中国两千多年来所有考生和普通国人的修身宝典 ★深入阐释半部即可打天下亦可治天下的圣人睿语★明代通俗文学**人冯梦龙详尽解说的经学力作论语指...
论柏拉图 本书特色 此处对柏拉图思想中五分法结构所作的阐释并不企图揭示某种秘密的原理,如克莱默(Hans Joachim Krǎmer)和盖泽(Konrad G...
先秦思想史论简述与专论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作者三部分文稿,一为“思想之历史进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殷商至荀子的思想与哲学。第二部分为专论,收入论文...
伦理学导论 本书特色 《伦理学导论》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梯利,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887年毕业于该州立大学,后去柏林和海德堡留学,回国后曾在密...
培根的人生随笔 本书特色 《培根的人生随笔》摘取了《培根论人生》文集里的至理箴言,在培根的思想范畴上,加以引申,对做人、处世、言谈、交际等关系我们当代人生存、生...
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 本书特色 作者多年磨一剑,再次重拳出击,再续经典,再次解读经典著作。质量一如既往,值得品读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 内容简介 本书由内篇、外篇...
资本论(全3册) 内容简介 1938年我国**部中文全译本重新再版,马克思著作权威翻译家郭大力、王亚南翻译。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读《资本论》是一种时尚。...
西方动物解放论与中国佛教护生观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青年学术丛书?哲学?西方动物解放论与中国佛教护生观比较研究》是对西方动物解放论与中国佛教护生观比较研究,全书...
谈何容易-鲍鹏山十年语选 本书特色 贾平凹序鲍鹏山《寂寞圣哲》:本书的尖刻得之于宽博,幽默得之于智慧,恣肆得之手安详。尤其内力的张合俯仰,语言的顽劲皮性,是我接...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实践派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文集,汇集了南斯拉夫《实践》杂志中的十一篇文章,全书围绕五个中心主题而展开:哲学与实践的关系;作为...
虚构与虚构主义 本书特色生活中充满了虚构,在我们幻想的时候,在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视虚构为理所当然;艺术作品更是离不开虚构,这一点在文学创作中尤为明显。然而,...
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问题(全2册)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性”问题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焦点,观点歧出、论争激烈,从介绍西学研究到关注中国问题,从...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
易揽天下-宋儒游酢暨后裔游三林易学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篇为游酢文化。游酢是宋朝末年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是...
老庄新论-(修订版) 本书特色 老庄思想无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哲学理论,都已成为特殊风格的人类公共文化资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儒道两家已成为中国文化之表层结...
转化干戈为玉帛 本书特色 曾仕强教授*新著作易经系列丛书。与您畅谈易经智慧在责令社会的思维,以及如何应用易经智慧经营您的人生与事业。转化干戈为玉帛 内容简介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