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密东密与唐密》主要内容简介:余自幼从恩师顾净缘学密,曾受东密、藏密传承。师告余曰:“密在汝体,法尔之密也。诸佛秘密,众生秘密,皆法尔如是也。因此,有众生,即有众生之密。世界文化古国,各大宗教,无不自有其密。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之密,其教相在《周易》,其事相即在《礼》、《乐》。《礼记·檀弓》开卷即日:‘毋不敬,俨如思,安定辞。’此即身意口三密也。故其教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乐莫大焉。’其行则‘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而广之,乃至天人相应之说,卜筮谶纬之术,河图洛书之数,亦莫非密也,不过非真言密教正统相传之密耳。自开元三大士来华传密,所传者,印密也。一行、惠果嗣法,演为唐密。空海、最澄传回日本,形成日本之东密、台密。其源虽一,其流则异。会昌法难,史谓唐密失传,吾常疑之,盖亦如六经《乐》之失传,若存若亡,大法不彰耳。”又告:“日本谓修密教者,修天道也。吾则曰,修密教者,修人道也。
序台密概要序序二绪言第一编 教史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台密与东密之名称 第二节 台密之梗概第二章 印度之密教 第一节 密教与婆罗门教 第二节 三部大经之成立 第三节 胎藏界之相承 第四节 金刚界之相承 第五节 龙智与达磨掬多第三章 密教从印度传人中国 第一节 善无畏三藏之来唐 第二节 金刚智三藏之来唐 第三节 不空三藏之来唐 第四节 无行禅师之事迹第四章 中国之密教 第一节 无行、无畏来唐以前之概观 第二节 善无畏来唐以后之概观 第三节 善无畏之法资与一行禅师 第四节 金刚智之法资与慧超阿阁梨 第五节 不空之法资与慧朗阿阁梨 第六节 惠果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七节 义操阿阁梨与其法资 第八节 法全阿阁梨与其法资第五章 密教从中国传人日本 第一节 传教大师与密教 一、宗祖(最澄)人唐以前之日本密教概观 二、人唐以前宗祖(最澄)之密教研究 三、宗祖(最澄)之人唐学密 四、宗祖(最澄)之弘通 五、宗祖(最澄)之密教观 第二节 慈觉大师与密教 一、四祖(圆仁)在台密史上之地位 二、四祖(圆仁)之人唐求法 三、四祖(圆仁)归朝后之弘通 四、四祖(圆仁)之密教观 五、四祖(圆仁)在传道上之功绩第三节 智证大师与密教 一、六祖(圆珍)在台密史上之地位 二、六祖(圆珍)之人唐求法 三、六祖(圆珍)归朝后之弘通 四、六祖(圆珍)之密教观第四节 人唐八家第六章 日本之密教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第一期——教相大成时代 一、概观 二、时代之名匠 三、当时之台东两密 四、为贵族佛教之密教 五、三圣门下之四系统 第三节第二期——事相大成时代 一、概观 二、事相兴立期 三、事相分派期 四、庐流教相复兴时代 五、黑谷流之勃兴 第四节第三期——事相传承时代 一、事相传承期 二、事相教相衰颓期 三、事相复兴期 四、事密相传期第二编 教纲第一章 显教与密教第二章 秘密之意义 第一节 秘密之四义 第二节 秘密之六义第三章 学台密之经疏第四章 显密二教之判第五章 教相与事相 第一节 教相 第二节 事相第六章 即事而真第七章 即身成佛第八章 六大体大第九章 阿字体大说第十章 四曼相大第十一章 三密用大 第一节 有相三密 第二节 无相三密第十二章 断惑与阶位第十三章 曼荼罗之意义第十四章 护摩之意义 第一节 外护摩 第二节 内护摩第十五章 祈祷之意义 第一节 密教祈祷之根本义 一、有相三密之祈祷 二、无相三密之祈祷 第二节 密教祈祷之四法 一、息灾法 二、增益法 三、调伏法 四、敬爱法第十六章 结语台密与东密之比较台密 一、台密与东密的区别 二、台密所依的主要经典 三、台密的主要流派 四、传教大师——最澄东密 一、东密的祖师 二、东密所依的主要经典 三、东密的传承历史与主要流派 四、弘法大师——空海 五、人唐八家唐密概述关于唐密的界说与浅见 一、印度密教之兴起 二、密教两部大法东传汉土 三、唐密之含义 四、唐密法脉之相承 五、唐密之特点唐密传承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一、东密与台密血脉传承之异同 二、东密与台密的主要区别 三、唐代密教之盛行及法门寺佛骨舍利 四、金善互授 五、善无畏与一行 六、金刚智与不空 七、惠果阿阁梨 八、地宫法物所载智慧轮等诸密教大德 九、台密东密与唐密各自之特点 十、唐密失传与唐密复兴 十一、复兴唐密与中国佛教当机之路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提要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启示 在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 吴信如编著书目
威音文库·演壇(全五册)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 本书特色 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
吴地梵音-苏州三寺 本书特色 《华夏文库·名山胜寺系列·吴地梵音:苏州三寺》5大特点:1.知识性:体系完整,读者可全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2.鉴赏性:图片精美,文...
傅佩荣谈人生-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第二版) 本书特色 作者傅佩荣,是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
周易 本书特色 1.本书由中国《易经》著名老专家郭彧先生担纲注译” 。2.作为原中华书局版《周易注释》的修订版,其注译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对原书进行了全面的...
《金刚经》传 本书特色 本书试从《圣经》的角度对《金刚经》进行重新翻译、注释和解读,发现东西方文化一脉相承,指向共同的人类文明与核心价值观。《金刚经》传 内容简...
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 本书特色 全面、深入地梳理了“自然”与“人”在近代中国的意义转化过程,对认识近代中国思想演化历史有重要学术价值。自然和人:...
中国中古思想史二种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胡适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汇聚其学术思想精华,对于学者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其中相关研究研究,至今依然很有学术价值...
绘图入地眼全书 内容简介 《绘图入地眼全书》,北宋辜托长老著。长老生宋时,扦葬建造,手作甚多,迭著神异,阴阳二宅经彼建造,至今不替,其遗址犹有存者。凡富...
禅说庄子-田子方.徐无鬼 本书特色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天地》《马蹄》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
文明:乌托邦与悲剧 内容简介 跟着本书,我们走人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历史中。尽管所有的民族都有文化和文明,但是对于西方文明而言,重要的是其民...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丛书: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2006/10) 本书特色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是一部关于复杂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专著。复杂性科学方法论既是对传...
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 本书特色 《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围绕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美学建设问题,选入作者新时期以来所写的30篇学术论文。作者李衍柱联系当今世界...
韩非子启示录 内容简介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动...
过程与实在 本书特色 构成宇宙的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客观的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
东方智慧的崛起-揭开人和宇宙的奥秘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松长有庆教授,是日本当代密教研究的巨擘,从密教信仰者、修行者的立场,以超然、客观的角度,打破宗派藩篱,引领...
经典国学集道德经 本书特色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
黑格尔或基尔克郭尔 本书特色 基尔克郭尔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在欧洲风行一时的时候。黑格尔主义对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对方法学系统的新看法,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见解。依据方法...
经验的限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入手切入对象,站在当代人文逻辑的立场审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研究视阈及其阐释限度,英国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