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并尊为“经中之王”,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它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修证的系统修炼手册。它还是佛教正法的代表,被历代高僧大德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宗正眼,很久以来就有“《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的悬记。 由于《楞严经》文字古奥、义理深邃,许多有心要精研《楞严经》的读者都不免要兴望洋之叹。为此,我们另辟蹊径出版了这本书。 由释见明编著的《图解楞严经》共分为五章,分别讲述了《楞严经》的方方面面,包括本经的地位、历史、争议、经题和译者等内容,其中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综合各家的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图解楞严经》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解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楞严经》中的二十五圣悟道法门《楞严经》与释迦牟尼佛会编者序:最绚烂的佛经本书阅读导航第一章 佛法正印: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1.经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2.《楞严经》的来历:“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3.诸宗共尊之经: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4.《楞严经》的注疏:唐代以来过百家 5.开慧的楞严:依《楞严经》而悟道的高僧 6.士大夫与《楞严》:以苏轼兄弟为例 7.《楞严经》的地位:佛教历代祖师的推崇 8.真伪之争:《楞严经》真伪决断论 9.真修实证:《楞严经》的持诵和修习的方法 10.经题释义:体现全书精华的二十个字 11.本经译题:房融宰相在译经时担任什么职务 12.《楞严经》的结构:惟则禅师对经宗分的五分法第二章 见道分:《楞严经》的本心论 第一节 明心见性: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1.楞严法会上的圣众: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 2.本经缘起: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欲海情天 3.阿难悔悟:世尊审问阿难出家的最初发心 4.七处征心破妄: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5.两种根本:众生不能脱离轮回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6.认贼为子:“我思故我在”对吗 7.六识虚妄,真心不妄:妄心和真心的区别 8.十番显见:拨落见尘明见性 9.两种妄见: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第二节 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1.什么是四科: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2.五阴虚妄:五阴本如来藏性 3.六入虚妄:会六入即如来藏性 4.十二处虚妄:色尘生眼见,还是眼根生色相 5.十八界虚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6.七大本真: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7.赞佛偈:阿难尊者的悲心大愿 第三节《楞严经》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1.三细六粗: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 2.三种相续:中阴身投胎的现象 3.销矿为金,不复为矿:成佛后会不会再变成有漏众生 4.五大圆融:五大为何不会互相陵灭 5.三藏一心:佛对实相的详尽开示 6.无明之因:富楼那最为彻底穷源的一问 7.真妄双绝:直斥耽着戏论,正劝勤修无漏第三章 修道分:首楞严大定的修持原理 第一节 圆通门:佛法修持的入手处 1.舍妄趣真:初发菩提心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2.不以生灭心来求佛果: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一个原则 3.解结从根: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 4.妄尽还源:人为什么会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5.解一亡六:六根互用的神奇实例 6.误疑断灭:击钟引梦验证闻性不断灭 7.迷悟同源:让众生轮回或涅都在于六根 8.解结之方:打结与解结的比喻 第二节 修持方法:二十五圣最初入手的圆通法门 1.二十五种圆通: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的修持法门 2.声尘色尘:优波尼沙陀修不净观而悟道 3.香尘味尘:香严童子因闻香气而悟道 4.触尘法尘:跋陀婆罗因为洗澡而悟道 5.眼根鼻根:周利特迦尊者观察呼吸而悟道 6.舌身意三根:毕陵伽婆蹉尊者因毒刺伤足而悟道 7.眼识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圆通法门 8.鼻识舌识:观鼻端白的修持法门 9.身识意识:优波离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门 10.火大地大:持地菩萨自平心地而悟道 11.月光水大:月光童子修水观三昧而悟道 12.风大空大:虚空藏菩萨观察空大而悟道 13.弥勒菩萨: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14.大势至菩萨:净土宗念佛法门的最佳开示 15.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精微的修证程序 16.耳根圆通起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17.圆通比较:文殊菩萨选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第三节 持戒和持咒: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1.三无漏学: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2.四重决定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盗,断妄语 3.设立楞严道场:坐道场修定慧的次第 4.咒中之王:修习楞严咒带来广大殊胜的功德利益第四章 证道分:修证圣位的次第 1.两种颠倒:无明熏真如成染法 2.十二类生:因妄想而有的众生轮回世界 3.三种渐次:菩萨为顿悟所作的准备 4.五十七圣位:由三种渐次进修而安立的圣位第五章 助道分:七趣因果与五阴魔相 第一节 三界:七趣众生升堕的因果 1.三界七趣:为何一真法界会出现六道轮回 2.临终升坠:人死后会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3.十习因:人间恶业所感召的地狱果报 4.鬼趣的因果:地狱余业所感召的饿鬼道果报 5.畜生趣的因果:偿还宿债而感召的畜生果报 6.人趣的因果:佛法对人的心理的透视 7.仙趣的因果:人类的妄念与十种神仙 8.天趣的因果:三界之内最殊胜最尊贵的地方 9.阿修罗趣:修正定以除尽杀、盗、淫三妄惑 第二节 五阴魔相:端正发心,防治魔障 1.五十重阴境:修行证果前会发生的现象 2.色阴区宇:色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3.受阴区宇:受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4.想阴区宇:想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5.行阴区宇:行阴禅境中的十种心魔 6.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发生的十种偏差附录:《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天仙金丹心法-附气功秘文破译 本书特色 该书对道教气功(内丹功)的理论、方法、步骤作了系统而详尽的论述,文字较通俗易懂。对于研究道教及其丹功,对于气功爱好者可提...
天与地-关于神-哲学小讲座-1 本书特色 国内**套当代著名哲学家面向青少年的哲学讲座不同专业、不同话题的深入解读读者/听众与哲学家面对面交流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
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 内容简介 一本著作、一个哲学传统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同时代人对它的理解,而且取决于后代人对它的理解。从这个考虑出发,上海人民出...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以“理想人格”为核心概念,把柏拉图林林总总的思想,编织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自洽的有机整体,使人可以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柏拉图的思...
实在论,可判定性和过去 内容简介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冒明,思想的进步,永远需要某种有着丰富养料的环境。这种环境在所有有理智而又不乏灵气的人们心中,首先便是丰富的...
诸子百家-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诸子百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禅诗百说 本书特色 本书为“洪丕谟佛学文化经典”系列之一。本书系洪丕谟90年代著的畅销书,它精选了如东晋陶渊明、唐代王梵志、宋代苏东坡、近代苏曼殊等历代禅诗百余...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主要讲述了:信仰的真正的生存意义便是:信仰=再生。我们必须事先把存在的本质当做值得思的东西加以深思,在
老子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本书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述、探讨与赏析。全书共设文本篇、主题篇、名言篇三部分,共收鉴赏139篇。每章列出《老子》原文...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率领湘军,经过十余年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
六十如理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 本书特色 这本《六十如理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所副研究员李学竹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叶少勇对《六十如...
顺物自然-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 内容简介 由王素芬编著的《顺物自然——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力图在尊重和贴近《庄子》文本的前提下,采取了归纳与演绎、分析...
法相唯识学(上下)——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有关佛学的演讲集,较为通俗易懂地阐释了佛学思想,融贯了佛学思想与西方哲学,对于中西哲学及佛学与哲学思想的交流...
《人物志》是中国古代典籍名著之一。宋人阮逸说:“是书也,博而畅,辩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
圣经故事-(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本书特色 《圣经故事(插图本)》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出版。圣经故事-(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内容简介 《圣经...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内容简介 为适应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和党政干部系统学习“三基本”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
图解经典93-图解人伦大统赋 本书特色 《图解中国古代人体五行学人伦大统赋(白话图解本)》:四库全书白话图解丛书学会面相 洞悉人心古代相学精要,历代用人者选拔人...
深度禅修-禅修课之三 本书特色 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语调,详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
老子 本书特色 《老子(精)/国学经典读本丛书》讲述中国文化在先秦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在诸子百家里,道家对宇宙和社会人生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解释,并与儒家一起...
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 本书特色 20世纪末期,西方学界曾发生过两场涉及西方古典文史的论争:一次关于古希腊修辞学,一次关于古典隐微论。这两场论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