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并尊为“经中之王”,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它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修证的系统修炼手册。它还是佛教正法的代表,被历代高僧大德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宗正眼,很久以来就有“《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的悬记。 由于《楞严经》文字古奥、义理深邃,许多有心要精研《楞严经》的读者都不免要兴望洋之叹。为此,我们另辟蹊径出版了这本书。 由释见明编著的《图解楞严经》共分为五章,分别讲述了《楞严经》的方方面面,包括本经的地位、历史、争议、经题和译者等内容,其中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综合各家的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图解楞严经》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解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楞严经》中的二十五圣悟道法门《楞严经》与释迦牟尼佛会编者序:最绚烂的佛经本书阅读导航第一章 佛法正印: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1.经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2.《楞严经》的来历:“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3.诸宗共尊之经: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4.《楞严经》的注疏:唐代以来过百家 5.开慧的楞严:依《楞严经》而悟道的高僧 6.士大夫与《楞严》:以苏轼兄弟为例 7.《楞严经》的地位:佛教历代祖师的推崇 8.真伪之争:《楞严经》真伪决断论 9.真修实证:《楞严经》的持诵和修习的方法 10.经题释义:体现全书精华的二十个字 11.本经译题:房融宰相在译经时担任什么职务 12.《楞严经》的结构:惟则禅师对经宗分的五分法第二章 见道分:《楞严经》的本心论 第一节 明心见性: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1.楞严法会上的圣众: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 2.本经缘起: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欲海情天 3.阿难悔悟:世尊审问阿难出家的最初发心 4.七处征心破妄: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5.两种根本:众生不能脱离轮回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6.认贼为子:“我思故我在”对吗 7.六识虚妄,真心不妄:妄心和真心的区别 8.十番显见:拨落见尘明见性 9.两种妄见: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第二节 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1.什么是四科: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2.五阴虚妄:五阴本如来藏性 3.六入虚妄:会六入即如来藏性 4.十二处虚妄:色尘生眼见,还是眼根生色相 5.十八界虚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6.七大本真: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7.赞佛偈:阿难尊者的悲心大愿 第三节《楞严经》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1.三细六粗: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 2.三种相续:中阴身投胎的现象 3.销矿为金,不复为矿:成佛后会不会再变成有漏众生 4.五大圆融:五大为何不会互相陵灭 5.三藏一心:佛对实相的详尽开示 6.无明之因:富楼那最为彻底穷源的一问 7.真妄双绝:直斥耽着戏论,正劝勤修无漏第三章 修道分:首楞严大定的修持原理 第一节 圆通门:佛法修持的入手处 1.舍妄趣真:初发菩提心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2.不以生灭心来求佛果: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一个原则 3.解结从根: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 4.妄尽还源:人为什么会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5.解一亡六:六根互用的神奇实例 6.误疑断灭:击钟引梦验证闻性不断灭 7.迷悟同源:让众生轮回或涅都在于六根 8.解结之方:打结与解结的比喻 第二节 修持方法:二十五圣最初入手的圆通法门 1.二十五种圆通: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的修持法门 2.声尘色尘:优波尼沙陀修不净观而悟道 3.香尘味尘:香严童子因闻香气而悟道 4.触尘法尘:跋陀婆罗因为洗澡而悟道 5.眼根鼻根:周利特迦尊者观察呼吸而悟道 6.舌身意三根:毕陵伽婆蹉尊者因毒刺伤足而悟道 7.眼识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圆通法门 8.鼻识舌识:观鼻端白的修持法门 9.身识意识:优波离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门 10.火大地大:持地菩萨自平心地而悟道 11.月光水大:月光童子修水观三昧而悟道 12.风大空大:虚空藏菩萨观察空大而悟道 13.弥勒菩萨: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14.大势至菩萨:净土宗念佛法门的最佳开示 15.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精微的修证程序 16.耳根圆通起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17.圆通比较:文殊菩萨选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第三节 持戒和持咒: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1.三无漏学: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2.四重决定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盗,断妄语 3.设立楞严道场:坐道场修定慧的次第 4.咒中之王:修习楞严咒带来广大殊胜的功德利益第四章 证道分:修证圣位的次第 1.两种颠倒:无明熏真如成染法 2.十二类生:因妄想而有的众生轮回世界 3.三种渐次:菩萨为顿悟所作的准备 4.五十七圣位:由三种渐次进修而安立的圣位第五章 助道分:七趣因果与五阴魔相 第一节 三界:七趣众生升堕的因果 1.三界七趣:为何一真法界会出现六道轮回 2.临终升坠:人死后会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3.十习因:人间恶业所感召的地狱果报 4.鬼趣的因果:地狱余业所感召的饿鬼道果报 5.畜生趣的因果:偿还宿债而感召的畜生果报 6.人趣的因果:佛法对人的心理的透视 7.仙趣的因果:人类的妄念与十种神仙 8.天趣的因果:三界之内最殊胜最尊贵的地方 9.阿修罗趣:修正定以除尽杀、盗、淫三妄惑 第二节 五阴魔相:端正发心,防治魔障 1.五十重阴境:修行证果前会发生的现象 2.色阴区宇:色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3.受阴区宇:受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4.想阴区宇:想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5.行阴区宇:行阴禅境中的十种心魔 6.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发生的十种偏差附录:《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资料丰富,翔实,视野广阔。不仅涉及佛学,而且博及中古时代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多层面的研究。全书80万字。作者何剑平,早年...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修订版) 本书特色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修订版)/基础理论探究系列/伦理学前沿丛书》编著者高兆明。本书是我国著名伦理学者高兆明教授多年从事伦...
本书是曾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的《佛教与中国文学》的最新修订版,系国内较早涉及佛教与中国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专著之一。1988
赋得永久的悔-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
本书作者埃文·汤普森是一位著名的心智哲学家,因其关于佛教和认知科学的开创性作品闻名于世。在这部最新作品中,他将神经科学对
儒家哲学新论 本书特色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针对旧论而发的,其所提出的新见解,对理解先秦儒学,特别是孔孟哲学,有正本清源之功。——朱伯崑在我个人看来,即使是站在宋...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按照远古、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的朝代顺序,介绍了从远古到清代的中国美学,呈现...
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在来华过程中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宗教神学、教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
楞严经文句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楞严经》十卷,唐般剌密帝译,自中唐以迄近代,此经备受推崇,成为修学佛法的必读书。明•智旭《阅藏知津》...
ThisbookpresentsahistoryofspiritualexercisesfromSocratestoearlyChristianity,anac...
周易 本书特色 1.本书由中国《易经》著名老专家郭彧先生担纲注译” 。2.作为原中华书局版《周易注释》的修订版,其注译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对原书进行了全面的...
社科经典轻松读:《美学》导读 本书特色 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别怕,《<美学>导读》是一读就懂的经典。有统计表明:是否接触过经典,关系到人的一生。为人...
孙子-恒通的智慧 内容简介 简介兵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兵学文化的顶峰是《孙子兵法》(简称《孙子》)。《孙子》不仅是中国兵学文化的顶峰,也是东方兵学文...
禅说庄子-在宥 本书特色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
"五尼柯耶"以外的南传经,见存于巴利文《大藏经》(编在藏外典籍类)中的尚有《弥兰陀王问经》。弥兰陀王是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统治西
宗教改革掠影 本书特色 《宗教改革掠影》探讨了几位宗教改革领军人物的思想,包括那些至今依然很有名气的人(路德与加尔文),还有那些基本上已经被后世遗忘了...
爱智慧: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内容简介 本“丛书”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既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诸门类,也涉及自然科...
本书是《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列丛书所选著作,都是研究某方面原著时必读的参考书,其参考价值是公认
律宗大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制戒因缘、律藏的结集和形成、戒律在中国的弘传和发展、佛教戒律概述、佛教戒律原理、重戒守律振兴佛教六章。律宗大义 目录 总序**章 制...
怀特海与中国哲学的第一次握手 本书特色 本书从系统探索怀特海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影响的角度,全面梳理民国时代的中国哲学家对怀特海的绍介、融会和出新,可谓填补空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