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是日本镰仓时代入宋求法高僧道元禅师思想的集大成。道元在《正法眼藏》中对禅宗的一些重要思想概念作了不少创造性的阐释,反映了道元是如何吸收中国禅思想并进行日本化的。《正法眼藏》是日本佛教史上第一部用日文撰写的思想专著,在日本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序 一
黄心川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和文化。我国的佛教大概在公元4—5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 日本的大量僧侣、学者曾来我国游学访问,学习中国的佛教的理论和文化,并把中国的佛教和日本的神道教、民间信仰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诸多的日本佛教派别和文化,因此学习和研究日本佛教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解放后,我国虽然翻译和出版了一些日本佛教的古典著作和重要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日佛教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工作,例如朱谦之教授曾经做过一些有关日本佛教的研究,撰写过《黄檗宗考》(草稿)。但到中日建交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才有了飞跃的发展,引起了国人对日本宗教的和文化研究的广泛兴趣,出版了一些有关日本佛教的书籍。这些著作对推动我国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就史料而言,看来还比不上朱先生掌握的丰富。现在日本佛教最重要的古典著作——道元所著《正法眼藏》一书的翻译出版,标志着中日佛教的比较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
道元是日本镰仓时代的禅师,公元1224年即他24岁时曾入宋求法,先后参访了天台山、雁荡山等圣地,向中国很多禅师学习禅法,拜天童寺曹洞宗如净禅师(1162—1227)为师。他于南宋宝庆年三年(1227)返回日本,回国后在京都南部的深草创建兴圣寺、在越前复建大佛寺,后将大佛寺更名为永平寺。他以永平寺为根本道场,传禅说法,著书立说。1253年逝世,享年53岁。今天日本曹洞宗奉道元为禅宗的创始人。道元著作等身,《正法眼藏》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该书共90余卷,约50万字。这本书对禅宗的一些基本思想概念,做了不少的创造性的解释。在道元之前,我国曾经有一本同名的《正法眼藏》,这是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禅师撰写的一部佛书。“正法眼藏”本指释尊所说的无上正法,是佛祖相传的心印,传说迦叶得佛心印,即宣扬正法眼藏,所以在佛教里特别是禅宗里它被认为是清净法眼。宗杲在《正法眼藏》序云:“正法眼藏者,难言也。请以喻明。譬如净眼洞见森罗,取之无穷,用之无尽,故名曰藏。夫藏者,含藏最
广,邪正相杂,泾渭难辨。甚至邪能夺正,正反为邪。故似泉眼不通,泥沙立壅。法眼不正,邪见层出。剔抉泥沙,而泉眼通。剪除邪见,而法眼正。自非至人,其何择焉?”也就是说,以正法眼为题,实则是有匡正去邪的意思。
宗杲的《正法眼藏》一书虽然有其影响,但是道元的同名书也有其特点,卷部较多。它包含的内容超出了宗杲的所著。后人义云于卷首序曾云:“正法眼藏,密传密付,古之与今,嫡佛嫡祖。永平元祖入宋,穿凿五叶之根蒂归朝,能为一天之荫凉,忒杀婆心。以和字柔汉语,奇妙善巧,令人不累文言。如石含玉,似地擎山。”所以道元为什么要把他的书目题为《正法眼藏》?其目的是要阐明他的禅思想直承佛祖,是佛法的眼目,人们通过此书可以了解佛法的真谛,这对我们了解中国禅思想在日本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和12世纪中日两国佛教思想的交流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此书已有英、法、德、俄、匈牙利等语的译本问世,可见其传播的广泛和深入的影响。
本书译者何燕生先生1962年出生于中国湖北省,1983年赴日留学,曾在日本东北大学文学研
究科攻读宗教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执教于日本郡山女子大学。他的博士论文《道元与中国禅思想》(日文)于2000年在日本出版后,曾获得中日佛学界的好评,日本当代著名佛教学者、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教授曾竭力推荐,中国武汉大学哲学系肖菱父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都给予了支持与指导。何燕生先生学习努力,非常刻苦,因而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早就发愿要将《正法眼藏》译成中文,以补此书无汉译本之缺,于是经过数年的努力,最终将此书译出。他的志愿得到了中日学者的赞许,特别是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监院南泽道长备加爱护,亲自赐序。何燕生先生除了长期从事中日佛教的比较研究外,还涉入其余宗教学科的领域,曾与人合作出版《佛教与其它宗教对论》等书,发表过大量的学术论文。目前我国以亚洲毗邻国家的佛教和其它宗教、哲学的交流和研究方兴未艾。作者正当英年,在这个领域已摸索前进,饶有系统的知识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如能锲而不舍,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有厚望焉,是为序。
黄心川
2003年国庆于北京华威西里寓所
【目 录】
序 一……………………………………黄心川(1)
序 二……………………………[日]南泽道人(4)
序 三……………………………………净 慧(6)
序 四………………………………末木文美士(9)
译者序……………………………………………(11)
办道话……………………………………………(1)
七十五卷正法眼藏
第一现成公案……………………………………(20)
第二 摩诃般若波罗蜜…………………………(25)
第三佛性…………………………………………(29)
第四 身心学道…………………………………(51)
第五 即心是佛…………………………………(58)
第六 行佛威仪…… ……………………………(63)
第七一颗明珠……………………………………(76)
第八 心不可得…………………………………(81)
第九古佛心………………………………………(85)
第十 大悟………………………………………(89)
第十一 坐禅仪……………………………—·(95)
第十二坐禅箴……………………………………(97)
第十三 海印三昧………………………………(109)
第十四 空花……………………………………(116)
第十五 光明……………………………………(124)
第十六 行持上…………………………………(130)
行持下………………………………………(149)
第十七恁麽………………………………………(171)
第十八观音………………………………………(178)
第十九 古镜…………………………………—(184)
第二十 有时……………………………………(198)
第二十一授记……………………………………(204)
第二十二 全机…………………………………(213)
第二十三都机……………………………………(216)
第二十四 画饼…………………………………(221)
第二十五 溪声山色……………………………(227)
第二十六 佛向上事……………………………(236)
第二十七 梦中说梦……………………………(245)
第二十八 礼拜得髓……………………………(251)
第二十九 山水经………………………………(263)
第三十看经………………………………………(273)
第三十一 诸恶莫作……………………………(283)
第三十二传衣……………………………………(291)
第三十三 得道…………………………………(306)
第三十四 佛教…………………………………(311)
第三十五神通……………………………………(320)
第三十六 阿罗汉………………………………(329)
第三十七 春秋…………………………………(333)
第三十八 葛藤…………………………………(338)
第三十九 嗣书…………………………………(344)
第四十 柏树子…………………………………(354)
第四十一 三界唯心……………………………(360)
第四十二 说心说性……………………………(365)
第四十三 诸法实相……………………………(372)
第四十四 佛道…………………………………(383)
第四十五 密语…………………………………(397)
第四十六 无情说法……………………………(402)
第四十七,佛经…………………………………(410)
第四十八 法性…………………………………(419)
第四十九 陀罗尼………………………………(423)
第五十 洗面……………………………………(428)
第五十一 面授…………………………………(439)
第五十二佛祖……………………………………(447)
第五十三 梅花…………………………………(451)
第五十四 洗净…………………………………(459)
第五十五 十方…………………………………(467)
第五十六 见佛…………………………………(472)
第五十七 遍参…………………………………(481)
第五十八 眼睛…………………………………(486)
第五十九 家常…………………………………(491)
第六十 三十七品菩提分法……………………(496)
第六十一龙吟……………………………………(510)
第六十二 祖师西来意…………………………(514)
第六十三 发菩提心……………………………(518)
第六十四 优昙花………………………………(524)
第六十五 如来全身……………………………(528)
第六十六 三昧王三昧…………………………(531)
第六十七 转法轮………………………………(534)
第六十八 大修行………………………………(537)
第六十九 自证三昧……………………………(544)
第七十 虚空……………………………………(552)
第七十一钵盂……………………………………(557)
第七十二 安居…………………………………(560)
第七十三 他心通………………………………(576)
第七十四 王索仙陀婆…………………………(584)
第七十五 出家…………………………………(588)
十二卷正法眼藏
第一 出家功德…………………………………(594)
第二受戒…………………………………………(609)
第三 袈裟功德…………………………………(613)
第四 发菩提心…………………………………(631)
第五供养诸佛……………………………………(638)
第六 皈依佛法僧宝……………………………(651)
第七 深信因果…………………………………(659)
第八三时业………………………………………(665)
第九 四马………………………………………(674)
第十 四禅比丘…………………………………(678)
第十一 一百八法明门…………………………(689)
第十二 八大人觉………………………………(694)
附 卷
菩提萨捶四摄法…………………………………(699)
法华转法轮………………………………………(703)
唯佛与佛…………………………………………(710)
生死………………………………………………(715)
道心………………………………………………(717)
译后记……………………………………………(719)
目录日记(1785-1787)中学时代的作文和图宾根教会学校作文(1785—1788)三巨头对话关于量的观念的一些说明关于希腊人和罗马人
听南怀瑾讲《论语》 本书特色 有人以蚕吃桑叶而吐丝来比喻南怀瑾先生,他把自己读过的书融会贯通,变成一种教化,使它应用于社会人群。听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会比传统...
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 本书特色 畅销英、美的西方哲学入门读本.出版以来重印超过30次已被翻译成丹麦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
高楠顺次郎(1866-1945),日本佛教学者。原姓泽井,后因入赘高楠孙三郎为婿,得其资助留学英国,1897年学成回国,任东京帝国大学
我们的经典自由之书:庄子/我们的经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为传统经典《庄子(内篇)》核心文献的现代和解本,内容结构包含原文、语译、和解三部分,原文甄选经典底本、再现古...
大民小国 本书特色《非常道》之后,著名学者余世存,手绘现代巨人群像 十余年来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新成果 我们如何理解民国?我们如何理解当下?大民小国,还是大国小...
道德经精解-百部国学.精装版 本书特色 混混沌沌人间事,五千言论理明志。参悟经历勤揣摩,终获修身诸事治。读国学·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读国学·可以陶冶青操...
禪修一定要正襟危坐,才能與妄念抗衡嗎?其實只要打開對自我的設限,隨時隨地皆在動中修行!本書共分七個段落,從佛陀悟道的故事
理性与佛学 内容简介 简介《理性与觉性》:佛学与儒学论丛。理性与佛学 目录 代序: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初涉佛海从“理性”到“觉性”——...
为居士说居士法 内容简介 居士是佛教徒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士群体对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对居士说法的精彩内容,包括:在家众的德行、建设在家佛教的方...
道教与明清文学 本书特色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人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
《巴比伦塔木德》还原了《圣经》记载中简化了的残酷,勒维纳斯在阐释《索他》篇时,深入地探讨了作为犹太思想意识在历史长河中“
圣经和希腊主义的双重视野(奥利金其人及神学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古典的情怀对奥利金的一生,以及神学思想和思想遗产作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述。纵览全书,基督...
论正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专业师生 本书是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斯宾塞基于伦理的生物学起源,对规制正当社会生活之“同等自...
启蒙者-西方思想家群像 本书特色 1.《启蒙者:西方思想家群像》不仅是对这十五位启蒙者的记叙和评论,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时代的总结,他们以思想启蒙者的身份引导着世界...
秘本子平真诠-四库存目子平匯刊-2 本书特色 沈孝瞻编著的《四库存目子平汇刊(2秘本子平真诠)》据《四库存目提要》,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子平学相关典籍、文...
一书在手 如师相随: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二卷,主要内容包括:净土法门的缘起;净土法门与教义教理;净土法门与修持者根器;净土法门与修行利...
中国古代方术丛书--中国古代梦占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旨是深入考察中国古代占梦术这一神秘、深奥、影响极大的特殊文化现象,以便人们科学地认识梦的价值。中国古代方术丛...
我们怎能存活呢冬青树《前车可鉴》是当代基督教卓越的思想家、有知识分子宣教士之称的法兰西斯•薛华博士的巨著。他深入神学、哲学
宋代佛教政策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宋代佛教管理政策的探讨。全书共七章,包括宋太祖受禅的佛教谶言与宋初政教关系的重建、宋代僧尼隶属机构的变迁及其意义、宋代的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