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决心创办一本以探讨艺术史理论、观念和方法为宗旨的丛书,我们知道我们的选择是一种双重冒险,一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知识状况,二是因为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后者无需解释,所以我们只谈谈前者。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艺术史发端于18世纪的徳国,如果需要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座标,那就是温克尔曼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这门以解释艺术图像为己任的历史科学诞生在启蒙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西方刚刚兴起的时代,但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派和研究方法则要等到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通过布克哈特丶沃尔夫林丶李格尔丶徳沃夏克丶瓦尔堡丶潘诺夫斯基丶贡布里希这些巨匠的努力,艺术史才达到了它自有史以来的一个高峰,也为人文学科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光辉。今天,艺术史正处于它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一方面根源于现代艺术中的各种创新运动,当艺术史将它的对象从古典世界转向当代世界时,它就会发现无论从历史观念丶知识形式还是研究方法丶研究边界上艺术史都开始面临着来自研究对象自身的挑战,那些维系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内在形式丶作品风格和图像意义不断外化为社会丶政治丶意识形态等外在范畴,现在,甚至连“艺术”这个概念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似是而非;另一方面,战后各种解构主义的知识运动和新媒体(信息技术、控制论、尤其是数码媒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视觉文化”研究(visual culture)在挑战西方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同时,也直接形成了对艺术史发展的外来冲击,这些冲击和挑战使艺术史学面临着自它诞生以来的一次最深刻的知识危机,各种形式的“新艺术史”和艺术史“终结论”既是对这种危机的回应也是它的主要表征。“终结论”针对的不仅仅是艺术史已有的范式和准则,而是作为人类理性记忆形式的“艺术史”本身;它所带来的危机因此也不仅仅是学科制度和学科形式的危机,而是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和其他门类的历史学一样,艺术史是人类理性记忆的需要,也是这种记忆机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如果我们把这句古训用来比喻我们的艺术史学,那我们就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关于记忆知识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观念丶思想和方法的科学,更重要的,它是一门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自诞生之日起,艺术史的命运就与人类其它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宗教丶哲学丶政治学丶语言学丶心理学丶人类学丶考古学几乎都或多或少地与艺术史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保持某种亲缘关系,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瓦尔堡睿智地发现的那种“文明的整体性”,所以,跨界不是这门学科的需要而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相信,和所有科学形式一样,批判性的反思和开放性的讨论也是艺术史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世界3》所力图展示和推动的就是这种理性力量,作为一套理论丛书,它希望在一种开放的理论气氛中讨论与艺术史的当代危机和发展相关的所有问题:艺术史研究中的古典遗产;艺术史的文献学范围及釆集方法;古典艺术史与当代艺术史研究的不同特质和关系;艺术史研究的各种历史观念丶理论方案和具体方法;与艺术史研究相关的制度丶出版和展览;艺术史的学科边界以及它与其它人文学科复杂而有机的关系,它也将包容经典艺术史和新艺术史所能涉及的所有课题。简言之,这套丛书是关于艺术史自己历史的反思性刊物,或者说,是一本艺术史学史丛书。
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艺术史在中国的命运和现实。20世纪初,艺术史学就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现代学术的一种,它的命运也与大多数其它现代学术在中国近现代的命运一样,一直伴随着民族战争丶政治运动和启蒙思潮而不断沉浮。在王国维丶梁启超丶顾颉刚这样一些现代学术先驱的倡导下,在姜丹书丶吕澂丶陈师曾丶滕固丶余绍宋丶俞剑华这样一些艺术史学者的艰苦实践中,艺术史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也曾有过卓越的开端,而在以后将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中国也出现了几代具有卓尔不群的思想品质和学术素养的艺术史家,他们是这门人文科学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坦诚而言,无论是古代研究还是当代研究,作为一门历史科学,中国艺术史在文献整理丶问题意识丶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理解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艺术有其独立的品质和历史,也自当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即使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我们也无法忽略这种独特性,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应该在现代学术环境和研究方法中去发现这种独特性而不是削足适履。海外从“汉学”(Sinology)到“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学术史环境也成就了一批批卓越的中国艺术史家,他们不仅是沟通西方艺术史传统与中国艺术史的桥梁,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当然部分。但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在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本土和海外两股学术力量的沟通和合作的成果还乏善可陈。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艺术史的共同危机时,这样两种力量还没有展现出对探讨学科问题丶学科方法和学科前景的共同兴趣,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我们的丛书也希望在推动艺术史领域的中外交流进而推动中国艺术史学的学术进步上略尽绵力。
这套丛书是为那些相信知识和理性的批判力量可以改变我们世界的读者准备的,尤其是为那些希望在艺术史的研究和思考中获得这种力量的人准备的。
“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40年前在他的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它是以物质形态编制和保存于我们的大脑丶书籍丶机器丶图像之中的观念丶语言丶艺术丶哲学丶宗教丶制度丶法律的世界。波普尔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社会反馈过程,这一过程的支配性机制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世界2)通过“世界3”作用于自然世界(世界1),作为中介的"世界3"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双重品质。简言之,它是人造的而又独立于人的客观知识世界。这个理论不仅把我们从上帝和“自在之物”这类神性世界的范畴中解放出来,而且解释了人如何自己创造自己并且不断进步的历史机制,即一种通过"世界3" 寻找问题和试错性解决问题的机制。
《世界3》是一套以艺术史理论与观念为对象的中文学术丛书,丛书名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它希望在与其他“世界3”成员的开放性关系中研究艺术史的起源丶现状丶发展和方法。
《世界3》不仅致力于艺术史内部各领域的研究,如美术史丶建筑史丶影像史丶设计史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还致力于艺术史与文化史丶哲学史丶宗教史丶语言史丶思想史丶观念史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世界3》对各种观念形态和方法保持开放的接纳态度,它相信理论研究领域和在人类生活的其它领域一样,只有持续保持理性的批判姿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丶増长智识和获取进步。
“研究”(research)即“探寻”(search),我们希望和所有艺术史的研究者一起走入这条探寻之路
黄专
2014年10月
黄专总序
专题研究
1.(英)E.H.贡布里希: 阿比·瓦尔堡最初的老师和学业(1886—1888)
2.(美)巫鸿:阅读缺席: 中国艺术史的三个时刻
3. 邵宏:设计批评的历时形态
4. 沈语冰:论作为观念的艺术史:迈耶·夏皮罗和他的现代艺术研究
5. 鲁明军:绘画、认知与艺术史——论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
理论焦点
赵文:启蒙装置中的“姿态”——以“启蒙的概念”为中心
前沿动态
1. 范白丁: 寻找艺术史之路——“艺术史名著译丛”介绍
2. 欧阳潇:瓦尔堡的遗产:首期“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研讨班”纪要
机构概要
范白丁: 伊塔蒂别墅——花园里的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书评
1. 张坚:德语艺术史的人文理想—波德罗的《批判的艺术史家》
2. (美)埃舍·比耶曼评《人文主义者的梦想家园》
3. (马来西亚)孙松荣:影像思想的当代性:从菲利浦-阿兰·米肖的《瓦尔堡与活动影像》谈起
马歇尔·杜尚曾经说过:“我不相信艺术。我相信艺术家。”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反传统和反美学偶像在这里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作为一本讲述爵士乐历史的书,做到雅俗共赏可能颇为不易,但梳理好它的发展脉络,也是其中应有之义。附录和大量的照片,当也能补
《原音重现(下)》中整理了自60年代至今,史上百大吉他必练的经典西洋歌曲,其中不泛ElvisPresley、Beatles、JohnBaze、Bread、El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突袭法兰西(图文版)》内容简介:二战前,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没想到在短短几十天内就成了希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资料最新、集累最完整的艺术史通史。全卷以人类的文明发展为基础,阐述艺术史流脉;论述具权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聊些什么?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关于音乐、关于人生的六次“公开课”。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
《画可以怨》精选了《上海书评》五年来涉及艺术领域的访谈及文章,不仅汇集了诸如阿城、缪哲、孙良、孙晓云、白谦慎等名家对艺术
《西方美术史》以知性女学者的清新的语体,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欧洲、北美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年代跨度从史前到20世纪80年代。此书不
目次例言--1音乐家嵇康及其音乐思想(代序)--3嵇康:声无哀乐论--12琴赋--56琴赋初探--61[附录]阮籍:乐论--72
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呢?《读懂印象派》为我们对印象派的了解带来了全新的角度。作者的讲述脉络清晰却不说教
本书为爱乐者而作,充满了乐趣与启迪,堪称趣闻轶事的盛宴,同时揭示了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最人化的一面。这里有大胃王(亨德尔吃三人份的晚餐),有尴尬场景(勃拉姆斯在...
《白马布朗》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追逐梦想,以及人与动物间真挚情感的故事。福尔科虽是渔民的孩子,却梦想成为一名牧马人,拥有
《行愿者之歌》内容简介:《行愿者之歌》是作家马明博参访佛教名山峨眉山之后写下的一部新作。作者借参访峨眉山的契机,以通俗优美
《扬琴组曲:元宵节之夜》内容简介:本书写于2002年完成于2008年,是一部具有浓郁东北音乐风格特色的乐曲。运用了压音、颤竹、上下
斯特拉文斯基幻想谐谑曲 内容简介 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父为圣德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夫学作曲。1939年定...
小提琴入门与提高 目录 第1课小提琴的历史与结构1.1小提琴的历史1.2小提琴的结构第2课演奏姿势2.1身体的位置2.1持琴姿势2.3持弓姿势第3课五线谱读法3...
《希利尔讲艺术史》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作者不是简单介绍那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流传千古的作
粤乐 内容简介 该书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介绍了珠江三角洲本土音乐的文化知识。涉及其历史、乐种、风格、与粤剧的关系以及一些粤乐名家简介。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
圆舞曲音乐钢琴曲-施特劳斯专辑-1 内容简介 欧洲古典音乐从启蒙、诞生、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人类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那些经久不衰、脍炙人口...
这是你完全没接触过的张洪量,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让人“一切从头来过”的思考路径,令我对他刮目相看。——公孙策张洪量1991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