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负责。
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忏悔——自新
吾人的自觉力
言志
发心与立志
欲望与志气
心理的调整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态度
谈习气
求学与不老
秋意
朋友与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纯粹理性批判 本书特色 《纯粹理性批判》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为广泛,*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重要和影响*深远的著...
无忧无惧过生活 本书特色 就算生活五彩纷呈,就算生活乐趣重重,但无论贵贱穷通,无论大小强弱,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又都摆脱不了忧虑和恐惧的威胁。高强度的竞争,快节...
蒙田别传:“怎么活”的二十种回答 本书特色 ★ 本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英语世界首部蒙田传记,★ 被媒体盛赞为“过去十年*好的传记之一,也是*好的社科图书之一”。...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展望 本书特色 樊志辉所著的这本《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展望》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的存有学洞见及其与儒家存有学的比较...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思想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卢梭的思想评传,它以一种散文式笔调再现了卢梭的激越狂放的情感世界和诡谲嶙峋的...
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何怀宏自选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何怀宏,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其著作《良心论》曾在学术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美学(第2卷) 本书特色 黑格尔的《美学》第二卷“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内容分为三部分:象征型艺术;古典...
禅宗三经 本书特色 本书以《楞伽经》《金刚经》和《维摩诘经》组成。《楞伽经》以离名绝相的**义为宗,以妄想无性为旨趣,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教相,自觉圣...
心易圭旨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化史上,知名度*高、影响*大、争议*多的著作,大概要算《周易》。没有任何一部经典可与之媲美。它既是一部占筮书,也是一部凝结着古...
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探讨了“科学认识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化唯物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问题”、“何谓彻底认识世...
本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理性、真理与历史 本书特色希拉里·普特南系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理性、真理与历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短短数年时间...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 本书特色 《民族个性与民族兴衰:宗教改变的国家走向》这是继《美国的本质》之后,作者的又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众...
道家与中国哲学:明清卷 本书特色 作者运用文本研究和诠释、比较的方法,从明清时期社会学术思潮的时代背景出发,在弄清和阐明当时的宗教政策和明清道教的世俗化倾向的基...
张其成国学经典全解丛书张其成全解周易(第2版)(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译文和大量讲解的内容,对《周易》里的每一个字、...
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
大家小书-佛教常识答问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本次出版的图书共有18种,有一半的图书增加了图片。典雅而大方,宜读且怡心!大家小书-佛教常...
谈美 本书特色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系统阐释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十五个方面的问题,不仅讨论了美学方面的问题,告诉...
佛道禅心 本书特色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这本书所带给你的,是一种你似曾相识却从未真正了解过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恰恰就深藏在我...
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