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是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百家讲坛》主讲系列历史讲座前半部分24讲的讲稿。讲稿有四种稿本:一是文案稿,二是录音稿,三是播出稿,四是综合稿。本书就是取前三种稿本优长而成的综合稿,稍加润色,结集出版。其后半部分《明亡清兴六十年》(下),待适当时机,再出版面世。全书讲述的时间跨度,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福临定都北京,其间整整60年。这60年历史的特点是四个字——“明亡清兴”:乃胜乃败,斯兴斯亡;兴亦悲壮,亡亦悲壮。为什么呢?我想起了贤哲释迦牟尼。
释家三世佛的哲学是:要用三双眼睛看世界——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智者的思维,也是贤者的思维。因为不了解过去,就不能科学地认知现在;而不了解现在,也就不能科学地认知未来。历史学正是认知过去的学问。所以,在文明的时代,智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智者;贤者应学历史,不学历史不能成为贤者。那么,中国历史的江河,源远流长,曲折回漩,日夜不息,奔腾向前,为什么要选取明亡清兴这段历史来学习呢?
明亡清兴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舞台上:格局,雄伟壮阔;人物,群星灿烂;事件,繁复跌宕;故事,生动有趣。人们都在表现,也都在表演:真与假、善与伪、美与丑,智与愚、勇与怯、廉与贪。明亡清兴的60年,又是近世社会的缩影。凡是近世社会的重要元素——贫与富、夷与夏、官与民、中与西,都在这里展示;求民生、求自由、求平等、求民权,也都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明亡清兴的60年,亦如《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微,道心惟微。”就是说人心不安、道心不明。正义者不安其死,不义者鸡犬升天。而治国平天下,应当明道安民,道明则民安,民安则国泰。
300多年来,人们在思考:明朝何以亡?清朝何以兴?其道其理,亦显亦隐。一个人、一个群体、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其兴衰、其成败,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结论和答案、经验和教训、思考和启迪、聪明和智慧。所以,每位后来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国籍,都可以从明亡清兴60年的历史中,学到宝贵的智慧并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灿若星汉的人物中,我选取袁崇焕作为一面折射明亡清兴的历史镜子,是因为他所身历的大喜大悲:喜,惊天地;悲,泣鬼神。袁崇焕值得后人景仰的仁、智、勇、廉,及其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既是其时志士仁人的典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30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袁崇焕,出版了《袁崇焕研究论集》、《袁崇焕资料集录》(合)、《袁崇焕传》和《袁崇焕》,多次倡议或主持袁崇焕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全国同袁崇焕相关的历史遗迹,及其在海外华人圈的影响。也出版了《努尔哈赤传》、《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和《满学论集》。进而从明与清两个视角,加深了对明清之际60年历史的考察与思索。
在明亡清兴历史的背后,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兴起。我们重新阅读这段历史时,应当既看到中国,又放眼世界。要避免两种认识上的误区:或持敖自矜,或过于悲观。应取的态度是: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讲求历史的科学性,又力戒历史的片面性。
真实是历史科学的生命,玄幻则是历史科学的肿瘤。历史的大众传授要深入浅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否则的“浅”是浅薄;历史的大众传授要雅俗共赏,只有大雅才能大俗,否则的“俗”是庸俗。观众和读者需要的是浅明而不是浅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表述史学的著作忌长——能省一个字,就不多一个字。知理虽易,实行则难。一部儒家经典《大学》才1546个字,字字推敲,句句雕琢。一部《史记》太史公司马迁说它不过526500字。无论历史的学术表述,还是历史的通俗表述,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它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我说过,历史应当受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这里补充一句:对历史的传承与表述,也应当采取敬畏的态度。
本书的旨趣在于同广大读者进行“求知、求真、求励、求愉、求鉴”的对话。
——求知,历史会提供丰富有趣的知识;
——求真,历史会提供江山风雨的真实;
——求励,历史会提供修齐励志的经验;
——求愉,历史会提供赏心丽目的愉悦;
——求鉴,历史会提供参政资治的通鉴。
我们应从明亡清兴60年的历史中,学习胜利者的智慧与修养,记住失败者的愚蠢与骄纵。
阎崇年
2006年8月8日
于四合书屋
序
第一讲 崇焕之死
第二讲 万历怠政
第三讲 朝政危机
第四讲 成梁守辽
第五讲 满洲崛兴
第六讲 辽事初起
第七讲 四路丧师
第八讲 开铁失守
第九讲 明宫三案
第十讲 沈阳失陷
第十一讲 辽阳陷落
第十二讲 广宁迎降
第十三讲 传首九边
第十四讲 英雄家世
第十五讲 单骑阅塞
第十六讲 营筑宁远
第十七讲 帝师督辽
第十八讲 宁远大捷
第十九讲 觉华兵败
第二十讲 巡抚辽东
第二十一讲 宁锦大捷(上)
第二十二讲 宁锦大捷(下)
第二十三讲 阉党专权
第二十四讲 遭讦辞职
附录 对话阎崇年(访谈)
传统府县社会经济环境史料 1912-1949 以石家庄为中心(2011/11) 内容简介 《环境史研究系列丛书·传统府县社会经济环境史料(1912-1949):...
《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内容简介: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剧,一个钢铁帝国的诞生与殒落 回溯改变欧洲与世界进程
《基金投资百问百答小红书》内容简介:投资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投入与回报往往也不成正相关关系。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
清代名人趣闻轶事-历史趣轶馆(图文本) 内容简介 “历史趣轶馆”是一套专家写的历史大众读物。它采撷历史趣闻轶事,揭秘人性美丑善恶,展现社会风云变幻,感悟人间世事...
魂失汨罗屈子情-漫说中国历史-08-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本册图书讲述了孙膑斗庞涓、田单复国、张仪欺楚、屈原投江等著名的历史故事。围绕着漫画故事,又用四个栏目介...
罗马帝国 本书特色 “光荣属于希腊,韩大属于罗马”。从占至今,罗马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指一座名城、一个帝国,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个时代——一个西方人心...
千古人物-明太祖朱元璋传 本书特色 在我国,帝王是皇帝和君王统称,是封建王朝*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周朝之前,“帝”与“王”字义相近。而在秦朝以前,...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内容简介:★《兴亡的世界史》第1册,葛兆光、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 ★人类历史上蕞瞩目的英雄
《历史与真理》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保罗·利科继其《意志哲学》之后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一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6年卷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18辑) 目录 卷首语学术感言重读向达先生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人文学科学术标准感言元史研究从和林碑文看元代和林城的回回与汉人...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为王立群“百家讲坛”录制年度大型系列节目《读史记》之汉武大帝;节目播出时间为1—5月底,每周双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教授法 本书特色 何炳松,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史学研究方面,他是一位融会古今中西史学理论...
《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结构严谨,章节分配合理,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元朝进行全方位详细论述,内容充实
《创造日本:1853—1964》内容简介: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
一战全史 本书特色 《一战全史》全景再现□0世纪初那场血泪与生死交织的空前军事浩劫!一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的本质是一场帝...
二战期间,土耳其这个中立国对轴心国和同盟国来说,都是必争的重要战略国家。所以不但英、德两国,就是苏、美等国的间谍都在这里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精装)全书分上中下三册。1987年,为纪念「七七」全面抗战爆发五十周年,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
国史新论-新校本 本书特色 《国史新论(新校本)》作者钱穆“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
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本书特色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