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工同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和卢作孚,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群以实业报国为终生理想的大商人,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
掀开历史的一层层帷幕,这些曾叱咤风云大半生的企业家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个极富个性特征的传统。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造厂力求其快的“荣宗敬速度”,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永久黄”的团队精神,穆藕初引入的科学管理法,刘鸿生用西方谚语概括的感悟式格言……这一切都是中国企业史上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是后世企业家值得珍视的遗产。
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不在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与徽商身上,他们都只悬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身上还没有笼罩近代的曙光。这个根也不在洋务运动后期崛起,曾在晚清中国盛名显赫的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价或是官商,或悬买办,最终未能超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代的门槛。这个根在那些开倒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工商业的方向。
“他(张謇)尽毕生精力搞起来的通州工业今日之发达,足以证明他是中国有力的实业家,再加上他的才学和声望,他今后将会活跃在中国的政界或实业界的。”
“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诱迫,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我们(范旭东)办实业的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我们为救国家的危亡而办实业,在环境许可之下,不问事业的大小,努力地往前干去。”
“以外貌言,无有知其(穆藕初)为中国之棉业大王者。君为人和蔼,交友以信,举止正大,见识宏远,中西人士无不乐于相处。噫!如君之才高德备,诚可谓中国第一人物矣。”
“我(刘鸿生)的全部理想,只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二个、三个,越多越好。”
“卢先生(卢作孚)是中国一位大事业家,一手经营北碚,艰苦缔创并主持民生公司。卢先生简单、朴素、刻苦、笃实,不铺张,不夸大,充分表现了中国事业家的风度,其气魄已先声夺人。”
作者以历史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明清开始、经历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建国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本土的企业家的成长及兴衰。书中用6个清末民初最为著名的实业家的事迹,来追寻近代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商业传统,其中包括了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卢作孚。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描写史料翔实、内容细致,不但有对各企业家生平的记录,更是对中国近代企业的一次系统梳理,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中国近代商业发展、商业智慧、商业教训。
中国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商业的方向。
在现今历史题材比较热的时候,从工商业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当年的历史,从中可以发现,在那个混乱的历史年代,中国的工商业竟然曾经发展到如此进步的一个程度,中国的工商业界,竟然出现过如此科学和民族的管理方式,竟然会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和眼光……学习并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从中学到适用的工商业之道,将是让读者意想不到的一大收获。
我的追寻之旅近代企业家的五个来源外在因素:制度的不可抗力内部因素:企业家精神重温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第一章 “天地之大德日生”——张謇与大生集团 世界地图上的“唐家闸” “机枢之发动乎天地” 大生成功的五大原因 大生元老和张三、张四兄弟 第一次大生股东会 江北“小上海” 垄断:大生二厂、三厂和副厂 “儒者本分”:通海垦牧公司 “父教育”和“母实业” “得尺则尺,得寸则寸”:从立宪到共和 “中国有力的实业家” 名副其实“张南通” “一花一谢皆关心” “伶工学社”:五线谱上的毛笔和钢笔 “南通模式”和王牌“千生” 黄金时代的消逝 大生失败原因:“二无二差” “即此粗完一生事”第二章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 申新搁浅:荣氏企业大危机 实业部乘人之危:“可怜大王几被一班小鬼扛到麦田里去” 四台石磨起家:从面粉开始 “面粉大王”:“兵船”走向世界 “纺织大王”:“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荣宗敬的四项原则 雪上加霜: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落井下石:宋子文的如意算盘 “劳工自治区”和“大无锡”之梦 “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一生知已是梅花” “雄才创业”和“老成持守” “大迷”和“二迷” “有力量要贡献社会” “三足鼎立” 绑架事件:宁可牺牲个人保全事业 “我是事业家,不是资本家”第三章 书生之见VS发财之念——范旭东和“永久黄”团体 久大精盐公司 军阀绑票勒索 永利碱厂 纯碱价格战:MBA教材的经典案例 “永利是高明的灯塔” “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 亚洲第一大厂 “新塘沽” “谁人肯向死前休” 三条自我约束原则 社会的中流砥柱 “三位一体”中的“李老太爷” “三位一体”中的“国宝”侯德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盛着塘沽沙的搪瓷杯第四章 一掷万金穆藕初 “中国第一人物” 从德大、厚生到豫丰:“佩六国相印” 纱布交易所:没有股份的理事长 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手散黄金培国士” 毕生最得意之教育事业:中华职业学校和位育小学 情系昆曲 倡斗黄头鸟 从政非志趣所在 “新兴商人派”代表 延安统战对象 苏州城外“穆家坟”第五章 “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刘鸿生和他的企业集团 “O.S.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纸了!” “想利用口袋中的现钞做点事” “火柴大王” “象”、“马”、“龙”之争 “煤业大王” “我并没有让我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子里” “企业大王” 六个保镖和七只生鸡蛋 点金石:经营之道与用人之道 “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个人的才能” “在上海我是大老板,到重庆变成小伙计了” 日落西山 “我总希望把我的企业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越多越好”第六章 谁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宜昌大撤退 药王庙创世纪 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 大制度和小细节 “公司魂”:民生精神 朝会和《新世界》 影响和帮助卢作孚的人 “你的跟班比你穿得漂亮” 没有私产的总经理 读书和看戏 “我从来不想过官瘾” “选卢作孚做行政院长吧” “这东西不男不女” “民生公司的股票交给国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图文版 本书特色 西方看客眼中的中国影像 中国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本书作者在19世纪末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从北京、...
《端方与清末新政》是第一部关于清末渐进主义改革派代表人物端方的学术著作。与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不同,端方不
闽浙赣抗战亲历记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所编的《闽浙赣抗战 亲历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是原国民党将领关 于抗日战争闽浙赣三省抗战之亲历记录。闽浙...
甘肃通史 中华民国卷 本书特色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是《甘肃通史》第七卷,记述了1911年到1949年甘肃38年间的历史大事。甘肃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在甘肃...
本书主要以晚清时期(1840-1911年)的海外旅行写作为研究对象,这一文体作为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当时逐渐形成一种
中国思想通史1 内容简介 这部中国思想通史是综合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在一起编著的,全书共分五卷。**、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写的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近代...
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周末秦初,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期。西周覆亡,进入东周。东周又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英雄辈出。战国时期,战乱频仍,...
地下墓穴:巴黎的地下史/新视野人文丛书 本书特色 巴黎,1782年,各家商店开始售卖一本宣称“我们要在巴黎建造‘地下采石场’”的匿名小册子。“地下采石场”一词很...
中南海传奇 本书特色 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中南海,打开红墙上的一扇窗,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秘事。中南海,这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然而又是我们感觉如此陌生、如此神秘...
《明季南略》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初舊抄足本明季南略,原为张崟(慕騫)先生所发现,关于是书及其作者计六奇的情况,张先生在计六
《Scratch 3.0少儿编程魔法课堂》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Scratch 3.0的所有指令,配合好玩有趣的应用实例,让孩子在笑声中掌握
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研究的重心而论,文化史在儒学的复兴及其演进,政治史
赣北兵燹-南昌会战 本书特色 1939年初,中日两军围绕南昌发生了一系列争夺 战。自3月17日日军进攻吴城开始,到5月9日蒋介石 下令终止反攻南昌结束,...
关于历史学理论的学术论辩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关于历史学科的论辩、历史理论若干问题的论辩、史学理论几个主要问题之论争、历史研究方法之论争等。关于历史学理论的学...
三峡远古人类的足迹-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了1997年以来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科研成果,运用现代旧石器考古学...
全球史评论-第三辑 内容简介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年刊性质的连续出版物,包括“全球史理论与方法”、“全球史专题研究”、“全球史/世界...
西汉(二)-漫画中国历史-第十五卷 本书特色 《漫画中国历史》系列丛书由京鼎动漫斥重金打造。讲述的是从远古传说到大清王朝的覆灭,其中描绘的人物、故事,都是历目前...
《牛僧孺及其时代》内容简介:本稿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稿(导师项楚)。其关于牛僧孺之生平、经历、政治活动、写作、思想皆有关注
带着花椒去上朝:古杀十九式 内容简介 杀入历史眼成剑,读到生天女散花。本书选取十九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十九种不同的杀法,旨在由杀切入历史,剖视文化。本书取了个巧妙...
本书由一系列有密切关联而又独立成篇的论文组成。论文通过结合心态史、文化史和制度史等诸多取径来重新观察唐后期到五代的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