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题记
第一章 “封建”本义
一、 释“封”
二、 释“建”
三、 释“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 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 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 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 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 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 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 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 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 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 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 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 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 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 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 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 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 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 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 “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 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 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 “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 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 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 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 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 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 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 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 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 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 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 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 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 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 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 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 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 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海洋上的美国霸权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入选《大西洋月刊》年度好书★布鲁斯·卡明思,美国负有盛名的东亚研究专家之一,古斯塔夫·斯威夫特和安·...
明史研究 目录 前言《明史》抉微《明史》编纂考略《明史》纂修考《明史》的纂修及史学思想万斯同《明史》修纂思想条辨论清初明史馆馆臣的史学思想宋明清儒学派别争论与《...
中华帝制的衰落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11个章节,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
《Java EE互联网轻量级框架整合开发》内容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Java技术为后台的互联网技术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在Jav
大清立国-明清易代-4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裂的大时代,万历朝宫廷权谋层出不穷,边关大将杀良冒功;努尔哈赤借势而起,终成明朝心腹大患,全书呈现了一...
回忆·卫立煌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回忆卫立煌》介绍了,仿佛是思维定式,但凡提及国民党的将领一准是草包,而那些貌似强大的军队更是不堪一击。其...
愤激年代:漫画二战史(1931—1945)愤激年代:漫画二战史(1931-194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来自大战现场的超经典漫画! 每一幅都可传世!...
《生命的故事》内容简介:凯迪克金奖作者历时八年的抗鼎之作,趣味十足的科普故事书。这是一个有关生命的五幕剧: 序幕——我们的太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内容简介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中国误会了袁世凯》:他是真正的爱国者,亲手终结了两千年的专制体制,却被诡异的历...
《中国城乡关系重构与城乡形态变迁研究(1949—1966)》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通过考察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与农村经济的联系,在深化
术数活动与明清社会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的术数活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人际关系等影响很大。宫宝利编著的《术数活动与明清社会》从社会史、社会文化史...
《健身美学:重塑女性体态、形体与力量》内容简介:健身美学由中国女子健美运动员、人气健身科普博主赵鑫专业打造。作者从帮助女性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特色 一个是胜利者,在向着定都之地进发,抬眼望去,只见满眼春光人春色;一个是失败者,正向着落荒之处靠近,叹息之中,但悲海天茫茫心...
《我的前半生(全本)》内容简介:他名为皇帝,却无家无国;他坐拥九重宫苑,但这宫苑并不属于他;他有自己的新娘,却没有自己的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内容简介:本研究是有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民族地方志”特色研究的尝试,是民族
《干了这杯意大利》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气候、地形、历史文化的介绍,引出了不同地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文化发展的脉络
新编历史小丛书:五谷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
索恩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 本书特色 英国《观察者报》年度历史类图书、哈德逊书店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吉布森知道如何用事实和诗意的文字来吸引读者...
齐鲁幽燕篇.江西淮南篇-诗仙游踪 内容简介 《诗仙游踪:齐鲁幽燕篇江西淮南篇》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的游历与追求为经,以其浪漫主义名作和诸多纪实性的诗篇为纬,间以...
《Flutter从0基础到App上线》内容简介: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跨平台的移动开发框架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广大开发者快速掌握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