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题记
第一章 “封建”本义
一、 释“封”
二、 释“建”
三、 释“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 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 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 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 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 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 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 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 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 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 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 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 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 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 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 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 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 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 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 “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 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 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 “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 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 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 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 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 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 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 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 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 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 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 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 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 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 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 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 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 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祖宗之法”在宋人看来,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
吕著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著作。 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和三国文...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内容简介:本书以2017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材为依据,对大纲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突出,帮助考生把
ThisbookoffersasystematicexaminationoftheplaceofreligionwithinKantsmajorwritings...
历史的怪胎-汪伪国民政府始末 本书特色 汪精卫其人是极其聪明的,以汪的聪明与智慧不会不晓得什么是卖国,不会不清楚什么是汉奸,更不会不知道卖国汉奸的下场,那么他何...
《金融智能》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讲解如何用AI技术解决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核心痛点并帮助它们实现数智化转型的著作。作者从金融
三国志人物全传-(全四册)-[纪传版二十六史]国学网精校本 本书特色 本书名为“纪传版二十六史 三国志人物全传”,删去志、表、书等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及其他社...
《这样做女人最幸福》内容简介:幸福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世上的女人无不梦想拥仃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事
中国读本:元朝史话 内容简介 蒙古的兴起和各部的统、“蒙兀”和“鞑靼”、12世纪的蒙古各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发动国内民族战争、臣服“林木中百姓”、畏兀儿、...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内容简介: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
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 本书特色 李涛所*的《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以史料为依据,生动描述了自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为摆脱国...
《新媒体写作与运营(微课版)》内容简介:本书分为3个部分共12章,开始一部分介绍了新媒体的概念与内涵,重点阐述了新媒体写作与运
《你真的了解中医吗》内容简介:中医中药乃中华民族之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她护佑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新时代的疫情当中,她更是发
疾病图文史-影响世界历史的7000年-彩色精装典藏版 本书特色 如果人类没有疾病,世界历史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本书以30类典型疾病为主线,讲述了它...
《鸦片战争(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简·米哈尔斯基奖获奖作品 ◎奥威尔奖入围作品 ◎英国汉学家蓝诗
汉译经典024-历史中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生命主义哲学家狄尔泰的代表作。狄尔泰哲学关注的对象是人,他认为对人的研究与对自然的研究不同,对自然的研究...
内蒙古通史第一卷远古至唐代的内蒙古地区 本书特色 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张久和主编的《内蒙古通史(总目索引)(精)》以古代北方民族、蒙古族以及达斡尔、鄂温克、鄂...
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本书特色 1.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读历史,就是读人心。本书以作者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百家讲坛》将于2013.1...
罩袍之刺 本书特色 《罩袍之刺》,带领我们去阿富汗这个有着悲情色彩的国家做了一次平视视角的深度探索。人们对阿富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战争”“童婚”以及“性别歧视...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第2版)》内容简介:任何一个市场上的交易者都面临着心理上的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源于市场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