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作者:阎步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09-9

评分:8.7

ISBN:9787300112763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以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从而对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作品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两汉时期

第一章 儒生、文吏与“四科”

一、察举诸科的渊源推测

二、儒生参政、“以德取人”与察举制之成立

三、“四科”之考析

四、察举与任子

附录察举诸科杂考

一、尤异与高第t

二、文无害

三、察廉、廉吏与孝廉

四、西汉秀才岁举的推测

第二章 “授试以职”与“必累功劳”

一、“授试以职”考述

二、“以能取人”

三、儒生与文吏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章 阳嘉新制

一、阳嘉新制考述

二、阳嘉新制的来源

三、等第与黜落

四、黄琼“四科

五、“以文取人”

第四章 汉末的选官危机

一、选官的腐败

二、“以名取人”

三、“以族取人”

第二部分 曹魏时期

第五章 曹魏察举之变迁

一、特科与岁科

二、“贡士以经学为先”

三、“四科”与“明法”

四、郎吏试经与学校课试

第六章 “名实”问题与“清途”的兴起,

一、名实本末的对立

二、崇本责实之对策

三、从“黄散”看“清途”的兴起

四、“清途”与选官格局的变迁

第三部分 两晋时期

第七章 晋代察举之变迁

一、察举特科

二、秀才对策制度

三、察举考试之等第和任用

四、其他科目

五、学校试经人仕制度

附录魏晋的散郎

第八章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

一、九品中正制与“清途”的配合

二、两种选官倾向的冲突

三、察举科目与乡品评定

附录甲午制始末

第九章 察举的低落

一、察举人仕者的社会成分

二、应察举者之仕途发展

三、察举的低落

第四部分 南朝时期

第十章 南朝察举之复兴及其士族化

一、察举与学校的复兴

二、察举学校入仕之途的士族化

三、“主威独运”与“安流平进”的新平衡

四、突破门第限制的努力及其局限

附录南朝“二学”考

第十一章 南朝策试制度及科举制的萌芽

一、南朝策试制度

二、“以文取人”的进一步强化

三、与举主关系的松弛

四、自由投考的萌芽

第五部分 北朝时期

第十二章 北方政权对察举制的采用

一、十六国与北魏对察举制的采用

二、“门尽州郡之高

三、魏、齐策试制度

第十三章 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察举制的关系

一、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士族政治的衰落

二、考试制度对门第限制的突破

三、“有秀才之科而无求才之意

四、武功、吏能与文学、经术

第十四章 科举的前夜

一、北朝察举中科举制的萌芽

二、北朝学校中科举制的萌芽

三、科举制成立标准的讨论之评述

四、科举的成立

第十五章 结语

一、理性行政因素

二、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因素

三、知识群体因素

四、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