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湖南湘乡人,生于公元一九○七年。先世多为文人,曾祖父蟾桂公曾随左宗棠去到西北,在甘肃省任过县知事、知府等职。祖父公卿和父亲宪文均饱读经书,但未踏入仕途,只在故乡耕读自娱。我父亲为地方兴办学校及各种公益事业,与人排难解纷,极为乡里所推重。
我年幼时,父亲教我背诵古文诗词和阅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直到今天尚深印脑海。我的母亲姓彭,闺名玉贞,秉性慈祥,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生子女六人,都是躬亲抚养教育。我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仅是一个小康之家,约有二十亩田地,雇有一名长工,还够不上称为富农。我母亲恤老怜贫,常尽其所有帮助他人,这种德行,乡亲们无不感激赞叹。她骂信佛教,我后来于役军旅,尽管我掌生杀大权,但从未枉杀一人,这都是受我慈母教诲的影响。我母亲由于抚养一大群子女,操理家务,备极辛劳,不到五十岁就病故了。
我上有三兄,除三哥尚在外,均已先后物故,下有一妹,尚健在,现住长沙。
一九三○年冬我任团长时,经友人之介,得识冷兰琴女士。她当时是一位相当有名的钢琴家,执教于中央大学音乐系及金陵女子学院,我们于一九三三年春结婚,生有子女五人。时值抗战军兴,余率部浴血奋战,无暇顾家,悉由吾妻负责,千里奔波,辛劳备尝。她患有先天性的高血压症,不幸于一九四九年六月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她不仅仪态万方,而且磊落大方,不同凡俗,其言其行,对我的帮助和启发颇大,结婚十六年,情感深厚,她的早逝,是使我十分伤感的。
子女五人,于一九五一年起,各自在不同的情况下,由台湾、香港到了美国,现散住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丹佛等地,都已成家立业,第三代共有十人,第四代已有两人,真是四世同堂。我于一九六一年在北京与易吟先女士结婚,迄今二十四年。一九八○年我们经中央批准,来美探亲,原定一年回国,由于子女们的坚留,负责我们的生活费用,并为我们申请了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因此我们现在定居于纽约。
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止,这五年多时间里,我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主要就是写稿和审稿。我就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实地写了二十八万多字的材料,但从未想到要出书。
去年文史会同仁认为我所经历的时代,正处在我国历史上大变动的时期,我所写述的资料,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个侧面,劝我将所写资料编整印发,我考虑再三,如客观上认为我所写的资料可供史学研究者参考,就没有拒绝的理由,因此同意了。
历史就是历史,周恩来总理曾一再强调说“文史资料的工作方向要对,要存真,要实事求是”,这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为所谓长者、尊者避讳。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死伤二百多万人,曾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这个历史事实不能抹杀。但事实也证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初期并未树立打到底的坚强决心,致使军队遭受了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我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期,各个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有增无已,甚至大唱瓜分中国的论调;国内军阀连年内战,民不聊生,基于爱国热情,觉得青年非奋起救亡图存不可。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共产主义,更不知有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朦朦胧胧,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人物。在十六、七岁时,我成为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其后间道赴粤,投考黄埔军校,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毕业后于役军中,参加统一广东的战斗,随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受过几次伤,在日本留学时坐过牢,都是基于爱国主义而奋不顾身的。当然,我也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严重错误。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进行了抗美援朝,抵制了俄国人企图控制我国的巨大压力,反击了印度、越南的侵略,任何外国人在我国犯了罪,都要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国家仍然相当贫穷落后,一九八○年我到了美国,会见了不少老朋友,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虽已是垂暮之年,总乐意和大家谈论祖国的统一和加速祖国四个现代化。
当过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曾说过:“中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籍华裔学者现任旧金山大学校长吴家玮先生根据这句话加以引伸说,这应该是香港、台湾与大陆统一后的中国。他希望旅美华人应该群策群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我十分赞赏和同意这种意见。我认为凡属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这个伟大目标而努力!但也有已经完全丧失了国家民族意识的极少数民族败类,指责我是充当中共的鹰犬,台湾一位著名的政论家李敖先生为此写了一篇《鹰犬将军》(见附录),纽约的北美日报转载此文时加了编者按语,其中说:“宋希濂将军在垂暮之年,身在美国,远离国共两党,但因屡屡出面呼吁祖国统一大业而为人争议。这里被争议的焦点是宋将军应该效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还是应该效忠于政党?甚至于效忠于领袖个人?显然宋将军选择的是前者。这对仍然受着几千年封建意识影响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我的思想和少年时代一样,那时是救亡图存,现在是祖国的统一和祖国的富强。北美日报编者的这几句按语,可说是我这位行将八十高龄的人一生的总结。我十分感谢这位素无一面之缘的李敖先生为我所写的《鹰犬将军》,并决定用这篇大作作为本书的书名。
宋希濂
一九八五年六月于北京
一个男人和他的船 本书特色 《一个男人和他的船》是一本人物传记,也是一部经营史,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美国大众史家史蒂文氏房通过描述威廉弗朗西斯吉布斯打造巨型邮轮...
拍案颂(闻一多纪念与研究图文录)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由闻一多先生亲侄、首都师范大学闻立树教授、北京大学闻立欣老师合作编撰★ 由书...
艺术家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戏题铜像;吴昌硕妙联妙语;半张监督手谕;“李百蟹”;雨淋墙头月移壁等。艺术家的故事 目录 序言:玩味与解构——关于故事...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内容简介 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
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中央军委后来认定的未授衔的军事家和抗联主要领导人,以及参与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等。通过聚焦他们的...
往事琐记 内容简介 《往事琐记》,又称《缘缘堂续笔》,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艺术家丰子恺晚年写成而死后多年才得以公开出版的一本随笔集。它不仅是研究丰子恺晚年艺术生涯...
我的半生 本书特色 1942年,陈鹤琴50岁时,写成了他的自传《我的半生》.他用鲜活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家世、童年、中学时代以及海外留学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
伽达默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大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观察并亲自参与了德国若干所著名大学的精神思潮。在本书的叙述中,他记录了
葛吉夫-生活中的大师 本书特色葛吉夫是20世纪初在欧美很有影响力的一位灵性大师。作为在他身边的生活了多年的弟子,契科维奇在晚年追忆了许多有关葛吉夫的往事。他以*...
伍迪·艾伦,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最机智和最多产的电影导演,却甚少谈及自己,亦常常为人所误解。此番,面对影评家理查德
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景 本书特色 《清流远去:文化名人的背景》为作者“文化名人背影”系列之一,素描了李瑞清、蔡元培、史量才、王福庵、马君武、王世襄、苏雪林、顾...
《短线战法:跟操盘高手学炒股》内容简介:做短线是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运用的投资手法,因为它可能使投资者在短时间内实现可观的回报
比我老的老头(新增补版) 内容简介 大艺术家黄永玉眼中的大艺术家是什么样的呢?80岁的黄永玉老人在这本散文新作中,给我们讲了那些比他还老的老头的故事。在这本具有...
大家小书:第一目击者 本书特色 《**目击者》:本书作者是我国急救医学的开拓者。作者通过记录亲身经历过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等急救案例,为读者展开了一...
秦淮八绝之柳如是传:典藏精品 本书特色 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秦淮八艳之柳如是传》详尽了柳如是的一生,初恋似的的懵懂...
《上海滩名门闺秀》选取了曾国藩、李鸿章、段祺瑞、盛宣怀、严筱舫等十个著名家族的十个名门闺秀,记录了她们坎坷、优雅而精彩的
郁达夫自述 本书特色 他风流倜傥,称得上少华情种;他笃于友情,和郭沫若相交几十年;他也是20世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
开国主席 本书特色 《开国主席》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政协和主席、副主席。开国主席 目录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创立中华人民共和...
失望是成熟的开始:张幼仪传 本书特色 有一种女人,她不漂亮,却活得坚毅而美丽。有一种女人,她没有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却本本分分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她是传统的,用...
《2021年MBA、MPA、MAPcc、MEM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精选600题(20套全真试卷及详解)》内容简介:管理类联考逻辑经典试题荟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