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献钩稽、版本对比、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为基本手段,紧扣杨绛的学院派或学者型小说家兼小说译作家这一双重身份,在文本(小说写译文本与文论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杨绛的小说写作、小说译作以及小说写译的理念与理论展开细致探究。
目录:
序一 对杨绛小说经验的细读、感悟与阐释 洪子诚/1
序二 他摸到了学院学者文学家的脉搏 王富仁/5
序三 于慈江的归去来 高远东/13
第一章 走在小说边上的杨绛——文坛多面手与小说情意结 1
第一节 学者型或学院派作家兼译作家一一人们怎样看待杨绛 1
一 作为文坛多面手的杨绛 1
二 作为当代作家的杨绛 7
三 作为现代作家的杨绛 10
四 综合视角观照下的杨绛 17
第二节 最难割舍是小说一一审视杨绛的绝佳聚光灯 23
一 杨绛文心深处无所不在的小说影像 23
二 以小说打量杨绛的具体方式与路径 27
第二章 “有什么好?”一一杨绛谈小说的特性、路数与理论积淀 31
第一节 “偶然欲作最能工”一一杨绛专论小说的文集《关于小说》 32
一 “事实——故事——真实”:小说的构成因子与写作模式 33
二 从小说的虚构、想象本质看不能“以假为真” 36
三 小说的弹性、客观性、自为性、结构局限性与功用 43
第二节 “落红不是无情物”——杨绛的第一本文论汇编《春泥集》 47
一 从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说到小说家的主观意图 49
二 由具体作品看中外有别的戏剧结构与小说路数 52
第三节 小说何为——杨绛纵谈“英国小说之父”菲尔丁及其小说 58
一 “无非把小说比作史诗”——杨绛谈菲尔丁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 65
二 “总把实际的人生作为范本”一一杨绛谈菲尔丁的小说写作 80
三 杨绛谈典型人物及其他——以菲尔丁的小说写作理论与实践为例 95
第三章 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 105
第一节 关于小说写作的理念与理论——从“对小说艺术的爱好”谈起 105
一 从文学写作的理念与理论到小说写作的理念与理论 105
二 借言记事、写人和达意:杨绛作品的小说意味与小说笔法 112
第二节 取法经典、阅世启智——杨绛的小说写作理念与理论 118
一 “创作小说的艺术”——杨绛的小说写作艺术论 122
二 娱目快心与阅世启智一一杨绛的小说写作功用论 133
第四章 杨绛的小说翻译理念与理论 137
第一节 翻译理念与理论流变:从“信、达、雅”到传“神”入“化” 137
一 从严复的“译事三难”说开来 137
二 朱生豪、傅雷的传“神”与钱锺书的入“化” 141
第二节 “照模照样地表达”原作一一杨绛的小说翻译理念与理论 148
一 何谓翻译? 152
二 翻译三件事:选字、造句与成章 154
三 “翻译度”与翻译的适度和到位 161
四 “一仆二主”与翻译的两难 163
五 对转译、意译、死译、硬译和直译等的理解 167
六 慎用成语、重视译注与不轻言译诗 169
第三节 追求译文的洗练与明净一一杨绛的翻译“点烦”论 171
一 译文的“点烦”与文字的“明净” 171
二 西班牙小说《小癞子》的汉译书名——例说“点烦” 176
第五章 杨绛的小说写作与小说译作 185
第一节 刻画“软红尘里”的众生之相与根性一一小说《洗澡》及其他 185
一 “纯粹编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杨绎小说的关注重心 188
二 描摹和透析“人性与世态”——杨绛小说的内涵指向 198
三 从“艺术是克服困难”到“艺术与克服困难”一一杨绛小说的写作限度 203
第二节 “我翻译的书很少”一一杨绛的翻译生涯 209
一 “孝顺的厨子”的劳作——杨绛的数种“流浪汉小说”译本 211
二 杨绛与新诗的缘或非缘一一英诗《我和谁都不争》的汉译及其他 217
三 “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一一杨绎翻译生涯的起步与跨度 227
第三节 西班牙小说经典《堂吉诃德》的汉译及其他 236
一 文学翻译的文学性之争一一由汉译小说《堂吉诃德》说起 236
二 杨绎、董燕生和刘京胜的《堂吉诃德》译本:一个抽样分析 244
三 杨绛译笔的特点——以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一个汉译片段为例 257
第六章 百年杨绛:一个“写作困难的人”对“困难的克服” 261
第一节 “走到人生边上”的“业余作者” 261
一 在野状态与边缘视野 262
二 业余立场与专业精神 270
第二节 小说写泽的困难与“因难见巧” 273
一 “从难处着手”一一杨绛小说写译的宿命或个人选择 273
二 是“有志无成”还是“因难见巧”?——杨绛的“试笔学写”状态 280
三 附论:“困难的克服”?——对传记《听杨绛谈往事》的另类解读 288
参考文献举要 295
附录一 《干校六记》签名本——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 329
附录二 《洗澡》签名本一一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 331
附录三 《杨绛文集》(卷一)签名本——杨绛赠本书作者于慈江 333
附录四 本书作者于慈江草拟的问卷《请杨绛先生答疑》 335
后记 341
蒋介石传 本书特色 《蒋介石传(*新版全译本)》是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传 内容简介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观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曾国藩传 本书特色 《曾国藩传》持论正确而全面,资料丰富而详尽,是研究曾国藩的新成果。 作者董丛林按史家笔法,全面而客观的论述,科学而冷静...
我的求学之路 本书特色 《我的求学之路》忠实地记录了一代国学大师的艰难求学历程,所选文章皆为季羡林所写的关于回忆求学、师友的散文,《我的求学之路》共分为三辑:*...
西域文化名人志 目录 班勇安世高支纤康僧会竺法护支谦佛图澄和尸梨密僧伽跋澄昙摩难提僧伽提婆竺佛念昙摩耶舍鸠摩罗什弗若多罗昙摩流支卑摩罗叉佛陀耶舍沮渠安阳侯佛陀什...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在王安石的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巨大的转机——由封建农业文明向科技制度文明的转变。王安石似乎看到了这一转机,他的思想和实践在某种...
寂寞陈寅恪 本书特色 很多时候,学术就像旷野中坚韧的大树,虽经风历雨却总是要竭尽全力地站定自己扎根的位置——无法舍弃也不噩离去,一如我们的陈寅恪,和他身上曾经发...
沈泽民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20年来辛勤研究、不倦探索的结晶。作者以翔实生动的材料、朴实流畅的文笔,叙述和评论了早期共产党人沈泽民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这...
《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内容简介:《小窗幽记》: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本心先生:一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 沈从文传 内容简介 伴随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从具有特异色彩的乡村世界到色调繁复的都市人生,本书以富于哲学意蕴的文化观照,凸浮出现代著...
《2021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六年真题精解与考前5套题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法律硕士联考六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梁启超传 内容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本书以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分段评说,准确地勾勒了梁的政治生涯,探讨了...
严幼韵传-一路优雅.一世风华 本书特色 她被誉为“复旦女神”、上海滩*后的大小姐,是十里洋场的名门闺秀,是风姿绰约的外交官夫人,更是优雅...
钮先铭(1912~1996年)原籍浙江绍兴,寄籍江西。早年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抗战爆发之时正在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他立即中
《桂学元研究(桂学文库)》内容简介:《桂学元研究》以“桂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视角评述桂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研究现状,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本书特色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一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
我的父亲茅盾 本书特色 茅盾的儿子韦韬和陈小曼在《我的父亲茅盾》中,讲述了他在父亲生前与父亲多次深谈中,茅盾所谈到的关于政治、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人物等等的...
胡志明传奇的一生 本书特色 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2010年是胡志明诞辰120周年。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胡志明60年的革命生涯和传奇的...
九命七羊-王蒙自传-第三部 本书特色 《王蒙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回忆了1989年至今王蒙的一些经历,其中包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人选和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等争议...
大家小辑:伍子胥(精装) 本书特色 《伍子胥》是中国现代文坛代表性作家冯至的经典中篇小说,影响深远。全书共九节,分别以伍子胥可能经过的地点为题名。首先是郢都外的...
院士世家-杨廷宝 杨士莪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