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尔(Albert Spe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个建筑师,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时期,先是开始负责纳粹党的建筑设计,做了希特勒的建筑师,成为希特勒的“宫廷近侍集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后来他做到了“第三帝国”的军备部长和生产部长,是“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大量增产军备的生产负责人。战后他在纽伦堡被判处二十年监禁。施佩尔认罪,在狱中反省了自己追随希特勒的生涯,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深刻的忏悔,并且写了《第三帝国内幕》(Erinnerungen)一书。这部著作对认识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来说是具有第一手价值的回忆录。
施佩尔描述的希特勒并不是一个恶魔或者疯子,他在施佩尔的笔下有时充满着人情味,对自己的“宫廷侍从”的小圈子很有感情,能够在某些决策会议上服从正确的意见,在失败袭来时会感到悲伤,对于自己的命运也有着悲观的预期。他被各种在他身边争宠的政治集团包围,诸如戈林、希姆莱、纳粹党的大区区长等各种政治力量在他身边勾心斗角。他在国防军的军官团中有时感到自己没有“专业”地位。正如施佩尔用一个词形容的那样,他在许多方面只是个“业余专家”,比如军事指挥或艺术鉴赏方面。但是,他的至高无上的“元首”地位又要求他保持他无所不知的“专家”形象。这就造成了施佩尔所说的一种戏剧性场面,即希特勒常常是不顾他的参谋部的军事专家的意见而在地图上把各个师调来调去,直接指挥前线的军事行动。他在这方面有自负,但是一个由“业余行家”指挥而专家意见不被重视的军事统帅部,是不可能打赢德国那样的两线作战的现代战争的。
《第三帝国内幕》一书的英译者把施佩尔称为可能是希特勒政权中最有才华的成员,希特勒也曾经对秘书说过,“施佩尔仍然是他们(指他的幕僚们)中最优秀的一个”。从这部回忆录所达到的思想水准来看,他们的评价不虚。施佩尔在1945年上半年德国战败的最后几个月中为维护德国的工业、交通和通讯不被希特勒的焦土政策破坏、为保护德国的“民族生存的基础”而作出的努力,体现了对于德国人民的责任感。他对于纳粹统治集团的“集体罪责”的承担、对于纽伦堡审判的意义的阐发、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统治及文明前景的反思,既体现出一定的勇气,也显示出一定的思想才华。就这部书达到的思想水平而言,它的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施佩尔谈到了纽伦堡审判对于重建西方文明的主要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重要意义,也谈到了在现代科技条件和传播手段下,因为统治大规模人群的思想变得轻而易举,因此保持个人的独立自由才显得尤其重要。他深知清算纳粹政权对于德国人民的自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决定把希特勒政权的真实面目告诉世人,不仅在纽伦堡的法庭上认罪,而且在回忆录中忏悔。为了粉碎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政权的迷信,他在书中严厉谴责了希特勒意图毁灭德国“民族生存基础”的“焦土抗战”政策。不仅如此,他曾经当面顶撞希特勒,告诉他战争“已经失败”,继续毫无意义的破坏只是会增加德国人民的苦难,毁灭他们战后重建的物质基础。他以自己的最近距离的观察清楚地告诉德国人民,希特勒这个自称代表德国民族的统治者在最后的时刻考虑到的不是德国人民的利益,而是不顾一切的把这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战争进行下去,哪怕他的“焦土”抗战会把德国变得“回到中世纪”。他在书中清楚地总结说,只有认清希特勒政权的本质,德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民族自新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施佩尔对于希特勒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作为希特勒发现和栽培的建筑师、帝国军备和生产部长,作为希特勒政权的核心要员,作为希特勒的宫廷侍从的小圈子里的常客,他对于希特勒有感恩、效忠和迷恋的心理。他自称如果希特勒算是有朋友的话,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从他与希特勒的交往过程来看,这是准确的。作为一个朋友,施佩尔在有些时候对希特勒的描写是充满感情的,比如他在最后见到希特勒时的情景,他离开希特勒时的满腹凄凉,以及在得知希特勒死讯后面对着希特勒照片的痛哭。这些富于人性的描写部分,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的施佩尔,也使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希特勒。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现实的工业生产的组织者和意欲保全“民族生存基础”的“爱国者”(如果施佩尔愿意使用这一词的话),他又清楚地看到了希特勒在面临失败时的垂死挣扎会给德国民族带来的灾难,因此起意要刺杀他。仅仅因为偶然的原因,阻止了他去实施计划中的刺杀行动。显然,如果说在极权政治中不可能存在统治者间的友谊是条通则的话,施佩尔与希特勒的关系多少还是表明,也许在政治规则中总是可能存在一些例外。
与海德格尔、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从理论上对现代社会中技术统治的意识形态的批判相比,施佩尔的这种反思和告诫,因为他亲身参与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罪行,而显得更为更为沉痛、更为发人深省。
希特勒于1945年4月30日自杀。施佩尔当时在弗伦斯堡邓尼茨的海军基地等待战败和被俘。作为希特勒钦定的继承人,邓尼茨政府主持了与盟军的投降事宜,而后前纳粹统治集团的主要官员在纽伦堡受到审判。施佩尔被控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他认罪,并在施潘道监狱服刑二十年。他在狱中写下了回忆录中的一部分,1966年出狱后,他借助档案资料及其他书籍、资料完成了这部回忆录。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本书特色 本书描述了英国王妃凯特优雅而又时尚的人生。从备受欺凌的唐屋中学、到找回自信的马尔伯勒学院、再到熠熠发光的圣安德鲁斯大学,...
失望是成熟的开始:张幼仪传 本书特色 有一种女人,她不漂亮,却活得坚毅而美丽。有一种女人,她没有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却本本分分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她是传统的,用...
宋教仁轶事 本书特色 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逸闻;汇录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轶事近代中国百年风云人物之小故事大人生;面对面感受一个时代的气度和风范谨以此书纪念宋...
《Java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内容简介:本书是《Java程序设计教程》一书的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配套教材。全书共分11章,涉及
《第五个孩子》内容简介:第五个孩子班的出生,打破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幸福梦。早产、貌丑的班天生蛮力,极具攻击性,甚至嗜
刘基事迹考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明代以来民间及学术界对刘基的评价进行了质疑,判定前人评价刘基的主要依据《故伯刘公行状》不仅内容多...
《最美中国 · 绚丽新疆》内容简介:新疆地处亚洲陆地中心,地域辽阔,山川壮美。到处都是雄奇瑰丽的景色。最美中国编写组编著的《
洪晃-我的非正常生活(全2册升级版) 本书特色 洪晃出身名门不假,而她的\"离经叛道\",非传统的生活道路也是确确实实的。——章含之洪晃做《iLook世界都市》...
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本书特色 武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充满了戏剧性、谋杀、阴谋、谜题、欺骗、情爱以及疯狂,令人不可思议却又引人入胜。美...
《天堂城堡中的音乐:巴赫传》内容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其人,在音乐史上始终是难以捉摸的谜题。人们很难将那些恢弘伟大的
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研究-殷海光夏道平纪念会论文合集 内容简介 大陆赴台学人是一个有待系统研究的学术增长点。1949年后一大批宗法各种学脉的大陆知识分子进入台湾,如...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都市文人:张岱传 本书特色 张岱是晚明清初文化史上一位很有特色的人物,在文学、艺术、史学上皆有较高的成就,他的散文尤为出色。有很多学者涉足...
艾在旅途 本书特色 《艾在旅途》由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艾敬首次曝光了大批珍贵的资料照片及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此次更邀请纽约摄影师ALEX及造型师为她打造了大量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永远的瞬间幻觉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
CIA特工之王 本书特色 《CIA特工之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近70年来,唯一授权出版的真实特工传记,是《逃离德黑兰》的主人公回顾完整的间谍生涯,公...
穿越美与不美 本书特色 有些人不应该忘记,有些事应该知道大师不远,潜在民间当代*具学术原创力的两岸三地文化人群体亮相历时八载,深度采访追踪,珍贵史料首度面世褪去...
杨虎城将军 本书特色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它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的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全民族抗日御侮的坚实基础。作为西安事...
《曼德拉狱中来信》内容简介:1962年,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强化了对政治对手的残酷镇压,44岁的律师、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活动家纳尔逊
想念大师丛书系列五:想念史念海 本书特色 《想念史念海(1912-2012)》主编张世林经过了长时间与大师的接触,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史念海百年诞辰之际,约...
儿子韩寒 本书特色 如今提起韩寒,恐怕无人不识。他先是藉着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名声鹊起,然后凭一本小说《三重门》红遍大江南北,复旦不惜放下架子向他招手后,韩寒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