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尊严是一种以它自身为目的的道德价值,它并不为达到任何其他目的服务,更不能为其他目的而被牺牲掉。失去尊严的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如果我们反对将任何人像奴隶或牲口一般地非人化或作非人对待,那么我们就必须维护和捍卫每一个人的尊严,包括那些反对和破坏尊严这一普世价值的人们。唯有如此,尊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价值,一种连它的敌人也不能不自己需要的做人的保障。
比起十年前我开始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今天正义和尊严问题已经在中国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就我本人而言,在这十年间基本没有改变的是,我在思考正义问题时所运用的一个判断价值(当然不是唯一价值)仍然是尊严: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也是每个公民在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
——徐贲
【编辑推荐】
1、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最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兼具思想性和时事评述性的文章以极大的频率出现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严肃、深度公共媒体上,他的写作常围绕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领域,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
2、作者以“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为价值原则的判断标准,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问题。全球化的新经验前所未有地向人们提出了群体尊严问题。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无一不与一些群体损害另一些群体的尊严有关。全球关系中的霸权、强制性渗透、剥削及控制和国家群体内部的压迫、迫害、舆论钳制、经济剥削和政治暴力,都在破坏人的完整性,因而都是不正义的。
3、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格局的基本治理单位,民族国家仍然在设置和影响普通人公共生活的基本社会空间。群体在国际间所遭受到的无尊严和蔑视与个人在国家群体内部遭受到的无尊严和蔑视十分相似。反对无尊严和蔑视就是争取承认。争取承认从根本上把全球正义和社会正义联系为一个整体。因此,关心公共生活的尊严应当在国家社会群体内部同时开始。
【媒体及学者推荐】
在当代汉语学者中,徐先生是我最敬重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和深入的现实洞察力,他虽然是美籍华人,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远超过国内许多学者。
——傅国涌,独立学者、撰稿人
政治不是道德清谈。政治是正义和伦理原则碰到现实问题的灰色地带。知识分子介入政治,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帮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有人说,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简陋的木筏虽然总很湿漉,但却可以让人安全地落脚,没有沉船的危险。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不怕湿了脚的知识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
徐贲人在国外,熟悉国际上前尚学术思想成果,同时拥有最为恰当的对于中国问题的现实感。他绵密晓畅的行文,是运用知识和理性把问题讲清楚的典范。他的这本书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
——崔卫平,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
徐贲教授的著作,一秉他多年著述的风格和情怀,将研究目光投到全球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上,强调肯定群体尊严的价值,是全球化进程不能绕开的真问题。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他)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法学的。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可以称之为一种知识分子的学者写作。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虽然热闹非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真知灼见、切中中国本土现实的并不多见,许多文化批评或者食洋不化,或者有意回避中国的切实问题。徐贲先生既有深厚的西方学术修养,又能够直面中国的真实问题,故其文化批评常常能够借助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出令人警醒的诊断,显示出尖锐的批判锋芒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增订版序言 好社会需要社会正义和人的尊严 / 001
前言 / 019
绪论 从公共生活看全球正义和公民群体认同 / 001
第一部分 全球化和全球正义
第一章 全球化、现代性和民族国家 / 029
第二章 从三种公民观看两种全球化 / 051
第三章 全球化中的市场和民主 / 079
第四章 全球化中的国家合法性和公民权利 / 101
第二部分 社会正义和国族认同
第五章 正义和社会之善 / 137
第六章 分配正义和群体认可 / 155
第七章 从惩罚到权利的法律正义 / 178
第八章 正义、非正义战争和群体认同分歧 / 195
第三部分 全球化中的公众和公共生活
第九章 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 / 217
第十章 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政治 / 245
第十一章 承诺、信任和制度秩序 / 271
第十二章 保护弱者、道德习俗和公共生活 / 293
第十三章 正派社会和学习认同 / 317
第四部分 全球化中的群体生活和公民社会
第十四章 博物馆和民族国家 / 345
第十五章 物品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 / 369
第十六章 文物收藏和怀旧的大众文化 / 393
第十七章 公民社会和新全球伦理秩序 / 421
第十八章 全球化、公民国家和全球治理 / 446
注 释 / 474
世界简史-(英文版) 本书特色 1.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世界简史》等书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由著名学者林徽因等译介过来,在中国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不光一般人...
民国军阀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战事纷扰,“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成为时代舞台上的主角。本书辑录了数十位军阀时代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他们多为国民党的高级军政要员,以其...
失落的国度 本书特色 《失落的国度(地球编年史)(第4部)》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失落的国度 内容简介 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的诸神──来自美洲的难以置信的证据显示:...
《健康基因的开关》内容简介:每个人体内都有一种古老的机制,它可以消除有害物质,启动脂肪燃烧,并保护我们的细胞免于功能失调或
清史讲义 本书特色 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开创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不读清史讲义,不可言清史;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讲义,领略当年北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备受包...
《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大力推荐! 十件古物讲述各自跌宕“人生”层层破解文明的千年“奇案”, 连
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帝国政界往事 本书特色 一首真实再现明末清初深刻变局的恢弘史诗,一部独特解读帝国诡异政治迷局的经典巨作。一个支撑了数百年的帝国大厦的倾覆,...
先秦姓氏制度考索 内容简介 张淑一是1996年秋入学随我读博士学位的。她经过三年清贫苦读的生活,于1999年6月8日按期顺利地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
香岛沧桑录 本书特色 叶灵凤的文章有掌故的可读性,又有史学的可信性,二者兼得,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叶灵凤看过的资料今日仍然可以重检;但叶灵凤笔下的香港,不少景象早...
本书把唐代的科举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课题,是想尝试运用一种方法。这种言法,就是试图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
游民政治-可以触摸的民国 本书特色 首部国内正式出版的黄远生著作简体点校本!不看过他的通讯的,就不配谈民国初年的政治动态和社会万象。——曹聚仁游民政治-可以触摸...
百姓讲述:4:壮士凯旋归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4壮士凯旋归)/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记述了:抗战后期宛如黎明前的黑暗,日军肆虐更盛,...
权力的智慧-冰与火的中国历史定律 本书特色 本书用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以丰富多样、真实鲜活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梳理了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
《月亮与六便士》内容简介:世纪流传的文学经典,精美包装,珍藏典范 毛姆历经百年口碑之作,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 一生
《朝花夕拾(经典随身读)》内容简介:鲁迅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主要作品结集为《朝花夕拾》和《野草》。前者多追忆儿时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 本书特色 乔尔 科特金以其神来之笔,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威性将更具价值...
希利尔讲世界史-2版(修订本)-全译本 本书特色 《希利尔讲世界史(2版·修订本)(全译本)》作者希利尔以全新的视角、幽默的方式为孩子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如见的...
《联结力》内容简介: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取得联系。社会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往往不是“强关系”,
《社会工程》内容简介:本书首次从技术层面剖析和解密社会工程手法,从攻击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社会工程的所有方面,包括诱导、伪装
明史讲义 本书特色 这本《明史讲义》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篇:**篇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