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历史大致归于两种政府理论的斗争史,即原初权力在社会中的自下而上论,和源于超越神灵的自上而下论。厄尔曼以其足够的系统性,又具有充分现实关怀的理论框架,诠释了整个中世纪的政治和法律。
目 录
前 言……………………………………………………………………………………………………
1970年版前言………………………………………………………………………………………
佩里格林版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奠基:罗马与圣经的背景……………………………………………………………………
一 罗马帝国中的罗马教会………………………………………………………………………
二 罗马皇权政治思想……………………………………………………………………………
三 罗马—圣经观念的成长………………………………………………………………………
第二章 西方的趋向……………………………………………………………………………………
一 帝国的恺撒教宗主义…………………………………………………………………………
二 上帝恩典所立之国王…………………………………………………………………………
三 罗马与法兰克观念的融合……………………………………………………………………
四 欧洲的概念……………………………………………………………………………………
第三章 加洛林以降之发展……………………………………………………………………………
一 政治思想的教会化……………………………………………………………………………
二 大伪造…………………………………………………………………………………………
三 国王加冕礼中的政治理念……………………………………………………………………
四 西方帝国的意识形态…………………………………………………………………………
第四章 成熟期的教权理论……………………………………………………………………………
一 主要特点………………………………………………………………………………………
二 政治文献的出现………………………………………………………………………………
第五章 神权王权与封建王权…………………………………………………………………………
一 君权神授的实质………………………………………………………………………………
二 对该论点的维护………………………………………………………………………………
三 英格兰的王权与宪政主义……………………………………………………………………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的复兴及其背景…………………………………………………………………
一 自下而上论的实际表现………………………………………………………………………
二 初生的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
三 亚里士多德的原则……………………………………………………………………………
第七章 新的趋向………………………………………………………………………………………
一 托马斯主义……………………………………………………………………………………
二 普世性国家……………………………………………………………………………………
三 地域性主权……………………………………………………………………………………
第八章 人民的主权……………………………………………………………………………………
一 统治者权力的民众基础………………………………………………………………………
二 作为主权立法者的人民………………………………………………………………………
三 城邦国家………………………………………………………………………………………
四 宗教会议至上论………………………………………………………………………………
五 保守主义与传统………………………………………………………………………………
第九章 结语……………………………………………………………………………………………
附 录 对第三章的补充注释…………………………………………………………………………
索 引……………………………………………………………………………………………………
君主世系图………………………………………………………………………………………………
中世纪教宗年表…………………………………………………………………………………………
参考文献…………………………………………………………………………………………………
中文版参考书目…………………………………………………………………………………………
译后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内容简介:本书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构成、流变和分期、基本类型、地理环境和特征、基本精神,阐释
中国简史-看得见的世界史-(上中下卷) 本书特色 童超《中国简史(上中下)/看得见的世界史》是一本好玩好看的故事体历史读物,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用故事体形式进...
古今伪书考补证 本书特色 清代学者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一书,开创清代辨伪之风气。1、《古今伪书考》是清代学者姚际恒辨伪之作,此书开清代辨伪之风气。2、姚际恒著...
《消费者行为学》内容简介:本书紧扣“如何影响消费者”这个问题,分三部分深入阐述。部分是影响消费者的内在因素(Who),即我们的
国史十一讲 本书特色 三尺巷,原名欧阳昶,著名华裔学者,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历史系。善于以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阐发人生道理。...
铜鼓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
中华民国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内容简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华民国史》叙事,纵向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至民国二十一年宁粤合作、中枢改组而止;横向则对各时期发生之种...
《康德美学文集(注释版)》内容简介:本书收入康德关于美学的全部相关著述,含《判断力批判》、《关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等著述
1774-1904-英国与中国西藏 本书特色 余台山主编梁俊艳著的《英国与中国西藏(1774-1904》本文库所收大别为三类:一,研究专著;二,译著;三,知识性...
近代中国的成立-姚著中国史-5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的成立》展示了宋以后中华民族诸成员全部登上舞台的场景,及中国的重新整合。十世纪中国,是个历史的大转捩时代。因...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准确地把握了学生运动在中华民国史中的历史角色。作者纵观20世纪的学生运动,然后将其研究焦点集中于
《第三帝国》主要内容:从1933年1月希特勒从兴登堡的手中接过权杖,到1945年5月8日欧洲战火的彻底终结,被纳粹党徒称为“千秋帝国
韩国研究论丛-(第二十辑) 本书特色 正是从这种种理由出发,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我们团结了一批朋友,从历史现状的诸多方面展开韩国问题的研究,并出版了《...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续集) 本书特色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续集) 节选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是...
历史研究法-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历史研究法》中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内容简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历...
祭司与王制 内容简介 《祭司与王制·凯尔特人的爱尔兰》是时代-生活图书公司您推出的世界历史丛书《生活在遥远的年代》中的一种。本卷描述了基督教北来爱尔兰的传奇,也...
爱与黑暗-二战时期欧洲的同性恋者 本书特色 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
黄老之治 本书特色 司马光撰、柏杨译的《黄老之治》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之一,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德必读...
《民族魂——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古筝委约作品集》内容简介:本书共收入了现代作曲家,如何占豪、朱晓谷等人创作的12首原创古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内容简介: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