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解释视觉系统的基础上,讲解了视觉对形状、位置、颜色和亮度以及运动等特性的认知原理。
花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活动影像(影视节目)中涉及的视觉原理,并一定数量地引述了我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涉及视觉感受的范例。
对于当前的一些热门话题,例如立体摄影、立体电影、光学错觉等,本书亦有较为详细的讲述。
◆ 读者定位 ◆——————————————————————————摄影专业师生,影像爱好者、影视院校师生、影视行业工作者、影视、摄影爱好者
◆ 上架建议 ◆——————————————————————————电影、摄影、艺术、专业教材
序 1
绪论11
第一部分 33
第一章 人的眼睛 34
1.1 概述 34
1.2 人眼的构造 35
1.2.1 眼球壁 36
1.2.2 眼内腔和内容物 40
1.2.3 视神经和视路 42
1.2.4 眼附属器 42
1.3 视网膜 43
1.3.1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44
1.3.2 视网膜感觉层 44
1.4 视路 48
第二章 视觉功能 50
2.1 视觉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性 50
2.1.1 光谱感受能力与分辨能力 50
2.1.2 光强度感受能力与分辨能力 50
2.1.3 光的空间辨别能力 51
2.1.4 光的时间辨别能力 52
2.2 眼球的运动 52
2.2.1 眼球的运动方式 52
2.2.2 眼球运动的实现 55
2.3 视觉影像的形成 55
2.3.1 倒立的实像 55
2.3.2 眼睛的调焦与聚焦 56
2.4 视线与视野 57
2.4.1 视线 57
2.4.2 视野 57
2.4.3 一般观看过程 58
2.4.4 视野与影视画面宽高比的关系 59
2.5 光量的控制 60
2.6 视觉适应 61
2.6.1 明适应与暗适应 61
2.7 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 62
2.8 强度的差别 63
2.9 同时对比(反差) 64
2.9.1 横向抑制 64
2.9.2 对比(反差) 64
2.9.3 边缘 65
2.9.4 通道 67
2.10 连续对比 68
2.10.1 敏感度 68
2.10.2 余像 68
第三章 仿生眼 71
第二部分:图形知觉 73
第四章 图形知觉的形成 74
第五章 神奇的视觉现象 83
第六章 图形与背景的分离 91
6.1 突出图形的手段 91
6.2 掩饰图形的手段 95
第七章 视觉组织的格式塔原理 98
7.1 接近性 99
7.2 相似性 105
7.3 良好的连续性 107
7.4 闭合性 109
7.5 小型性 113
7.6 对称性 114
7.7 环绕性 114
7.8 简明性 117
第八章 创造性视觉思维 118
8.1 创造性思维与视觉思维 118
8.2 寓教于乐 120
8.2.1 七巧板 120
8.2.2 十五巧板 121
8.2.3 折纸游戏 126
8.3 创造性视觉思维在影像与影视的创作与制作上的运用 126
第三部分:深度知觉 131
第九章 深度感的形成 132
9.1 深度感 132
9.2 双目的位置 132
9.3 深度感的形成 133
第十章 单目深度线索 134
10.1 相互遮挡 135
10.2 线性透视 135
10.3 大小恒常 137
10.4 相对高度 143
10.5 纹理梯度 144
10.6 大气透视 146
10.7 光影 146
10.8 运动视差 147
10.9 视力调节 149
第十一章 双目立体视觉 150
11.1 双目立体视觉的获得 150
11.2 立体摄影 153
11.3 立体图对与立体镜 154
11.4 裸眼观看立体图对 156
11.5 偏振法与双色法观看立体影像 159
11.6 柱镜法与狭缝法 160
11.7 立体影像中的立体窗 161
11.8 怎样用普通相机拍摄立体影像 162
11.9 利用视差绘制的“立体图” 165
11.10 随机点单一影像立体图 169
11.11 巧用看立体影像的方法找出二图的差异 170
11.12 反光镜法看立体图对影像 170
11.13 单眼看立体图对影像获得深度感的方法 172
11.14 从二维图片看三维影像的方法 173
11.15 2D转3D 175
11.16 自制简易立体镜 176
11.16.1 观看图片的立体镜 176
11.16.2 幻灯片立体镜 177
11.16.3 大幅面立体图对的看片器 177
11.17 立体影像呈现与观看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177
第十二章 立体电影 179
12.1 立体电影的起源 179
12.2 立体电影的类型 183
12.2.1 需要戴眼镜的立体电影 183
12.2.2 不需要戴眼镜的立体电影 184
12.3 我国立体电影的发展历程 185
12.4 数字技术引入立体电影 186
12.5 数字立体电影 187
12.5.1 偏振技术 187
12.5.2 分色技术 189
12.5.3 液晶光闸技术 191
12.6 4D电影 191
第十三章 全息摄影 192
第四部分:运动知觉 203
第十四章 运动的感知 204
第十五章 运动知觉的四种方式 206
15.1 真实运动 206
15.1.1 头不动眼也不动 206
15.1.2 头不动眼动 207
15.1.3 眼不动头动 207
15.2 似动运动 208
15.3 诱发运动 211
15.4 运动后效 213
第十六章 从活动图画玩具到电影和电视 214
16.1 幻灯(17世纪中叶) 215
第十四章 运动的感知 204
第十五章 运动知觉的四种方式 206
15.1 真实运动 206
15.1.1 头不动眼也不动 206
15.1.2 头不动眼动 207
15.1.3 眼不动头动 207
15.2 似动运动 208
15.3 诱发运动 211
15.4 运动后效 213
第十六章 从活动图画玩具到电影和电视 214
16.1 幻灯(17世纪中叶) 215
16.14 尼普科夫圆盘 234
16.15 贝尔德机械电视 234
第十七章 活动影像的似动原理 235
17.1 视觉暂留说 235
17.2 Φ现象似动说 238
17.3 视觉暂留兼Φ现象似动说 239
17.4 短程似动说 239
第五部分:彩色知觉 247
第十八章 彩色特性 248
18.1 光谱 248
18.2 色彩的种类 250
18.2.1 无彩色 250
18.2.2 彩色 250
18.3 色彩的基本特性 250
18.3.1 色调 251
18.3.2 纯度(彩度、饱和度) 251
18.3.3 明度 251
18.4 识别物体及其颜色的三要素 254
18.4.1 光 254
18.4.2 物体 254
18.4.3 观察者 255
第十九章 彩色变化 256
19.1 彩色调加 256
19.1.1 单片DMD系统 259
19.1.2 多片DMD系统 260
19.2 彩色调减 261
第二十章 空间与彩色 263
20.1 同时彩色对比 263
20.2 适应 263
20.3 空间同化 264
第二十一章 时间与彩色 266
21.1 余像 266
21.2 潜隐 266
第二十二章 色彩的生理与心理效应 267
22.1 红色 269
22.2 橙色 269
22.3 黄色 269
22.4 绿色 270
22.5 蓝色 270
22.6 紫色 270
22.7 棕色 271
22.8 黑色 271
22.9 白色 271
22.10 灰色 271
第二十三章 电影中的色彩 272
23.1 人工染色和机械染色 272
23.2 整体染色和调色 273
23.3 染色片基 273
23.4 麦克斯韦尔的彩色摄影理论 274
23.5 加色法电影 274
23.5.1 交替滤光法 274
23.5.2 分光记录同时混合法 275
23.5.3 柱镜法 276
23.5.4 彩屛法 276
23.6 减色法 277
23.6.1 双面涂层法 278
23.6.2 扩散转移法 279
23.6.3 银漂法 279
23.6.4 染印法 279
23.6.5 外偶法 281
23.6.6 内偶法 281
23.7 电影中的色彩审美 282
第六部分 视觉恒常与错觉 285
第二十四章 亮度恒常与错觉 286
24.1 视觉恒常与视觉错觉的类别 286
24.1.1 生理错觉 286
24.1.2 认知错觉 286
24.2 即时对比亮度错觉 287
24.3 同化错觉 288
24.4 适应性与稳定性 288
24.5 Scintillating栅格错觉 289
24.6 梯级光楔上的错觉 289
第二十五章 大小恒常与错觉 290
25.1 Müller-Lyer错觉 291
25.2 Ponzo错觉 291
25.3 水平垂直错觉 291
25.4 Ebbinghaus错觉 291
25.5 同化作用 292
第二十六章 颜色恒常与错觉 292
26.1 色温的影响 292
26.2 环境对色彩感觉的影响 293
26.3 霓虹色错觉 294
第二十七章 深度恒常与错觉 294
27.1 凸凹转换错觉 294
27.2 凹脸错觉 295
27.3 艾密斯怪屋 295
27.4 怪坡与抗重力小屋 296
27.5 凹脸错觉 297
27.5.1 纸龙模型运动过程中的纸龙头部运动错觉 299
27.5.2 观察者围绕纸龙模型运动过程中的纸龙头部运动错觉 299
27.5.3 白色凹脸纸龙引起的错觉 300
27.5.4以凸脸纸龙模型为对照物的凹脸纸龙运动错觉 301
27.5.5利用凹脸纸龙模型立体图对消除凹脸错觉还原纸龙凹脸原貌 302
27.5.6 结论 304
27.6 街头绘画立体错觉 304
主要参考文献 309
出版后记 310
国内首部民族志纪录片拍摄指南条分缕析,梳理影像民族志发展历程图文并茂,详解纪录片拍摄技巧直观实际,指导新手轻装上阵前沿深
云南艺术史 本书特色 李昆声所著的这本《云南艺术史》纵向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上至原始社会之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横向则涉及各个同时代的主要艺术门类,如原始社会有...
昆曲日记-上.下册-修订版 本书特色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阅读张允和文集,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昆曲日记-上.下册-修订版 内容简介 《...
2013中国玉器百花奖作品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令人兴奋的是在每次中国玉(石)器“百花奖”的评选中,确有一批年青的有志之士,他们高瞻远瞩、不负众望,在中国玉...
汉.曹全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曹全碑》赏析文师华隶书本来是一种民间流行的“以赴急速”的书体,它源自古篆,趋用于秦。到汉代已成了官方文书通用...
田英章硬笔行书标准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田英章先生集多年书法教学之大成,讲解了当前硬笔书法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知识,并以大...
希区柯克的电影一直广受世界影迷的热爱,对其电影的研究现已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拉康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
《巴洛克建筑》内容简介:巴洛克时代16世纪末诞生在罗马,它迎来了一个新的繁盛的艺术时代,并且成为整个17世纪到19世纪早期的主
Thisworkon20th-centuryarchitecturecombinesacleargeneraloutlinewithanalysisandint...
《365天读历史》内容简介:《365天读历史》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对于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自觉从学习历史
建筑先是人生的戏剧,然后才是视觉美的造物。用“相貌”来代替造型的观念,对于一般读者,更容易以拟人的想象去透视钢骨水泥、红
中国相声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经过40余年的资料积累与酝酿构思,*近完成的一部全面论述相声发展的通史。也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声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全书主要内容为古...
赵孟頫(二)/历代名家小楷珍品 本书特色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人。自幼聪颖,家学深厚,书画艺术造诣极深。赵孟頫在书法上,...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 本书特色 本书考察了以禅宗为中心的江南宋元佛教禅寺建筑,以“五山十刹”以及“甲刹”“四大道场”为代表,对禅寺布局演变、形制特点、样式技术和...
影视制作 本书特色 本书从影视制作的课程需求出发,对故事创作与剧本写作、影视制作工作流程、制片管理、影像摄影创作与技术、影视后期剪辑的基础知识以及非线性剪辑软件...
吴颐人书画篆刻集 内容简介 颐人兄是当代著作*勤勉的印人之一,先后出版《鲁迅作品印谱》、《心经印谱》及《百福印谱》、《篆刻五十讲》,尔后着眼入门后的提高,总结前...
《重塑价值》内容简介:中国经济升级,倒逼企业转型。然而转型并不容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惊险的一跃,“不转型等死,转型是
中西话剧剧目导读-中西名剧导读-贰 内容简介 《中西名剧导读》共选中西舞台演出剧本80个。其中戏曲剧本60个,中西话剧剧本20个。编选原则以时间为纵线,上承古代...
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从玉石雕刻工艺沿革、玉石材料、玉雕工具设备,玉雕工艺原理、玉雕工艺制作技术、玉石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玉石雕工艺技术...
跟田英章学楷书-全新升级-赠彩色作品纸 本书特色 《(名师堂)跟田英章学楷书(全新升级)》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书法实践,为广大书写爱好者讲解如何选择范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