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系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合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面描述道堂的全貌。本書通過具有歷史視域的民族志的敍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現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教、社會、歷史等各種因素間的錯綜關係。
圖表一覽.................................................................................................. ix
中文版序................................................................................................ xiii
前言........................................................................................................xvii
序章 中國民俗宗教研究的課題........................................................... 1
第一節 中國宗教研究新動態 ....................................................... 1
第二節 道堂研究的視角 ............................................................. 11
第三節 關於道堂的先行研究及本研究的課題 ......................... 26
第一章 扶乩的性質............................................................................. 33
第一節 扶乩及其歷史 ................................................................. 33
第二節 香港的巫術與扶乩 ......................................................... 44
第三節 乩手的成巫過程 ............................................................. 55
結 語 ............................................................................................. 69
第二章 扶鸞結社中的神與人 .............................................................. 71
第一節 道堂中的扶乩 ................................................................. 71
第二節 通過乩示展開的神與人之間的交流 ............................. 76
第三節 扶鸞結社的決策 ............................................................. 86
結 語 ........................................................................................... 102
第三章 道堂在都市社會香港的社會功能....................................... 105
第一節 作為都市宗教中心的道堂 ........................................... 105
第二節 道堂的喪葬事業 ........................................................... 119
結 語 ........................................................................................... 142
第四章 道堂運動的背景——清末廣東道教與呂洞賓信仰.......... 145
第一節 清末廣東道教界 ........................................................... 152
第二節 呂洞賓信仰諸形態 ....................................................... 163
結 語 ........................................................................................... 178
第五章 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區道堂運動的展開............................... 179
第一節 初期道堂運動 ............................................................... 180
第二節 光緒年間的道堂運動 ................................................... 199
結 語 ........................................................................................... 215
第六章 民國時期廣州呂祖道堂
——信善堂的人們及其宗教世界 ...................................... 217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道堂運動 ................................................... 217
第二節 信善堂的成立 ............................................................... 221
第三節 《為善最樂》的宗教世界 .............................................. 229
結 語 ........................................................................................... 249
第七章 戰後的道堂運動與香港道教界........................................... 251
第一節 從廣州至寶台到青松觀
——戰後道堂雛形的形成 .......................................... 252
第二節 信善系統的展開過程 ................................................... 267
第三節 香港道教聯合會的形成 ............................................... 277
第四節 面向1997年香港回歸 .................................................. 281
第五節 跨越1997年 .................................................................. 286
結 語 ........................................................................................... 289
終章 道教與扶乩信仰....................................................................... 291
第一節 香港的道堂與扶乩信仰 ............................................... 291
第二節 近代廣東道教界形成的關鍵
—全真教與呂祖扶乩信仰 ...................................... 297
附論 廣東省的道觀復興事業
—跨國主義、歷史、共同體 .............................................. 305
附加資料A 以信善紫闕玄觀信眾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統計表 ........ 327
附加資料B 《為善最樂》原文例 ....................................................... 331
日文版(1999)後記.............................................................................. 335
參考文獻............................................................................................... 339
關鍵詞索引........................................................................................... 369
耻辱者手记 本书特色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作序推荐一个继鲁迅之后的“精神界战士”一个强烈要求与中国文人区别开来的“魔鬼”一段孤独的灵魂觉醒之旅 1998年的《...
柯小刚,字如之,号无竟寓。1972年(一说73年)生于湖北大冶灵乡谈桥村。吉林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曾在德国耶
俞吾金讲演录-时代的哲学沉思 内容简介 作为“文化大革命”后的**届大学生,即77级大学生,我于1978年初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12月获得硕士学位并留...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壹辑 本书特色 《老子的心事——雪煮*辑》是雪漠的又一部文化力作,也是《雪煮》系列的*辑,日后将陆续推出第...
逻辑哲学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维特根斯坦的早期作品,代表了他的“科学语言分析”。他阐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试图用它来识别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地说出“...
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原由台湾水牛出版社出版,为加强海峡两岸学术思想交流,经作者同意由我社出版简体字本。作者
编辑推荐: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东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不断地印着《圣经》中记载的人物、事迹、城郭乃至历史沿革。所有这些激动人
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 本书特色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之生存哲学分册。主要研究走向本真的存在。本书以“学术积累与阐释原创性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意义”为内容,...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到卢俊) 本书特色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当代西方学术文库·西方公民理论书系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到卢俊) 目录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青年必...
本书是佛学家贾题韬先生关于“禅宗六祖大师的《坛经》”的讲座。《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而禅宗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
宽容-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宽容》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房龙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
作者对近现代中国学术的新门类如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音乐等作了简要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2009/10) 本书特色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学科建设项目,苏州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希望藉之...
儒学传统与时代-新儒学与新世纪 内容简介 《儒学传统与时代(新儒学与新世纪)》主要内容包括: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如何了解儒家学问、儒家精神与道德宗教、儒学的时代性...
叶适研究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序言 **章 叶适生长于动荡的社会 **节 叶适出生于“贫匮三世”之家...
日本风雅 本书特色 《日本风雅》表现出日本化的理论思考,体现出来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独特的风貌,形成了日本文学从古至今的审美传统,也为今天我们了解日本审美文化乃至日...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全2册) 本书特色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套装上下册)》:人文译丛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
图说药王菩萨 内容简介 黄山书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系统地推出一套有关佛教文化的通俗读物,**辑有《图说观音菩萨》、《图说弥勒菩萨》、《图说地藏菩萨》三种,...
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学会出品,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神仙是道教信仰的具体象徵,神仙造像则是道教艺术中*直接体现道教信仰的形式★千百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