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濒江临海的水域沿线地带,逐渐兴起以送瘟为主旨的礼俗活动,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打造船只(纸、竹、木等材质)遣送瘟君离境。这种遣船送瘟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今,遂成为族群集体性对抗瘟疫的古老记忆。本书立足于传世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材料,援引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深入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系统勾勒出北宋以来道教送瘟信仰及其仪式的发展和演变。
上篇主要讨论宋元时期“送瘟”习俗的缘起及流传地域,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道教瘟疫醮的各种细节,着重分析宋元神霄派的两种送瘟仪式——遣瘟送船仪和遣瘟治病诀法。中篇主要谈论明清时期闽台地区“送王船”习俗的历史渊源及影响,介绍南方沿海地区盛传的两种禳灾祭海活动——“祠沙”和“放彩船”,分析《武陵竞渡略》所描述的武陵地区端午泛舟的场景流程及禁忌风俗,指出明清以来闽台地区“送王船”信仰中尚且保留了上述习俗之遗存,梳理了明清闽台方志中涉及“出海”、“王醮”的记载并对二地的差异及特点进行比较。下篇主要讨论现代台湾的王船信仰及曾文溪沿岸的王醮仪式,详细分析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王醮仪式的三项核心内容——关祝五雷神灯仪、禳灾和瘟三献仪、打船醮的节次流程及宗教内涵,通过文献比对指出当今台湾道士的道法传承大抵源自大陆,与古老的中国文化及道教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
序(丁煌)
绪 论
一、学术回顾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方法
四、学术价值
五、内容框架
上篇:宋元时期
第一章 “祀瘟神”与“送瘟船”
——中国古代瘟疫醮之缘起
一、北宋以降“祀瘟神”习俗的流行
二、两宋“送瘟船”习俗的勃兴
三、明清“送瘟”习俗的传播及衍变
四、“打醮”与“现枷”
第二章 宋元道书所见瘟疫醮考源
一、瘟疫醮的起源
二、瘟疫醮的流程
三、瘟疫醮的神位
四、瘟疫醮的法信
五、瘟疫醮的疏文
第三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送船仪研究
一、《神霄遣瘟送船仪》的文献学研究
二、送船仪文本的释读与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送船仪》(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〇)
第四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治病诀法考述
一、遣瘟送神盘法
二、入房退病法
三、两种诀法文本的比对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治病诀法》(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一)
中篇:明清时期
第五章 “祠沙”“放彩船”考释
——兼论对明清闽台王醮仪式的影响
一、“祠沙”:北宋浙江沿海一带船员的祭海习俗
二、“放彩船”:明代越南及广东等地民众的禳灾传统
三、明清之季“王醮”仪式的理论来源
第六章 明代《武陵竞渡略》检视闽台“送王船”习俗的历史传统
一、基本流程和仪式择期
二、“送标”与“送王”
三、“兵罐”释义
四、“请巫作法”与“设醮送瘟”
五、神霄雷法与“和瘟押煞”
六、王醮科仪文本中的竞渡遗俗
第七章 明清文献中所见闽台王醮仪式
一、闽地文献中的“出海”习俗
二、台湾志书中的“王醮”仪式
三、闽台王醮仪式的比较分析
附录:台湾方志文献中的王醮史料
下篇:现代台湾
第八章 台湾王船信仰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一、曾文溪流域
二、八掌溪流域
三、朴子溪流域
四、二仁溪流域
五、东港溪流域
六、金门、澎湖、马祖等离岛
第九章 请王•宴王•送王
——台南曾文溪沿岸的王船祭习俗
一、请王
二、“宴王”与“添载”
三、送王船
四、王船的质地及构造
五、科仪文检
附录一:台湾南部“送王船”习俗之科期一览表
附录二:台南地区王醮仪式的调查案例
附录三:苏厝长兴宫王船添载明细表(王船舱口簿)
第十章 关祝五雷神灯仪
一、《五雷神灯仪》文本的考源与分析
二、今本《五雷神灯仪》与道藏本《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的文献比较
三、关祝五雷神灯仪的科介流程、文检格式及法信名目
附录一:《金籙禳灾和瘟五雷神灯仪》(又称《灵宝禳灾瘟司部五雷灯科仪》)
附录二:《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第十一章 禳灾和瘟三献仪
一、文场部分:和瘟三献
二、武场部分:逐疫押煞
三、文检与法器
附录:《太上灵宝禳灾和瘟三献科仪》(又称《金籙禳灾和瘟正醮酌献仪》)
第十二章 打船醮
一、科仪文献分析
二、科介流程介绍
三、“唱儎”名录考释
附录一:台南地区《金籙禳灾祭奠王船醮科仪》(又称《祭奠王船真科仪》)
附录二:高屏地区《太上灵宝禳灾祭船科仪》
附录三:送船歌
结束语:从书斋走入田野
一、道教研究为何要回到田野现场?
二、信仰与仪式:道教田野调查的两个维度
三、田野调查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注维摩诘经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经》。梵文维摩诘,是净名或无垢称的意思,故又称...
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生。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
藏外佛教文献 第二编 总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藏外佛教文献:第2编(总第14辑)》:散佚在大藏经外的佛教典籍集成、佛教、文献学研究的园地、用研究班方式精心整理、...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简体横排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近世佛教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并于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无神论的观点出发来展开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全书分为“一年有半(生前的遗稿)”和“续一年有半(无神无灵魂)”两部分。一...
论语新解-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
在日本文化史上,明惠法師是以主觀方式積極探索個人內在體驗的第一人!貫穿他一生為數龐大的夢紀錄,是世界精神史上極稀有的珍貴
王阳明全书(4本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团结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其学说思想阳明学是明代影响较...
道教医学精义 本书特色 《道教医学精义》简介: 道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较早出现的一个流 派,其医学模式是融生理治疗、心 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于一炉...
周易揲算 本书特色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时...
仿佛淘庄子 本书特色 认识庄子,探索庄子,实际上是认识自己,鉴别自己;而学仿庄子,习修庄子,则实际上是在改变自己,成就自己!而当我们还在渐渐地、越来越深入地进入...
周易参同契释义-任法融释义经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英)李约瑟“长生不死”独秦始皇之追...
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 本书特色 王邦雄教授讲老?《道德经》将近四十年之久,恐怕比老君自己还更专业、更投入呢! 讲老学必讲原典,《道德经》不...
阳明洞天 本书特色 1.阳明心学通俗读别于深邃的哲学道理,别于惜字如金的史料典籍。这是一套以史实为骨,史话为肉的通俗普及读物,抛开深邃的迷雾,初步了解一个有血有...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6卷)》讲述了:“直观的公理”所规定的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首先,现象均表现为量,一个客
墨子还原 内容简介 杨义1946年生,广东省电白县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
读禅.有智慧 本书特色 《读禅有智慧》是弘一大师李叔同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
大家都学感应篇 本书特色 ◆国学热已经在全社会普及,并成为当今的时尚;◆本书在民间社会已经极有影响;是各路社团和机构大力推荐和弘扬的劝善书;◆本书作者刘余莉教授...
国学经典:荀子 本书特色 ★自秦汉以来,政治学术,皆出于苟子。——梁启超★苟子是先秦诸子中*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之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分卷解读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高质量的原创作品,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学界,就此西人专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