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东晋、宋时期的中国道教史,作者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当前道教的“道流”:江南地区的葛氏道、上清派、从北方移到南方的天师道等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和研究,材料祥实,考证严谨。
前言
凡例
绪言
第一编 葛氏道和《灵宝经》
序章葛氏道和上清派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葛洪的神仙思想
第三节 东晋、刘宋时期的葛氏道
第四节 东晋、刘宋时期的上清派
第五节 结语
第一节 序言
第一章 《太上灵宝五符序》的形成
第二节 《太上洞玄灵宝天文五符经序》
一 《五符经序》和《五符序经》
二 《洞玄五符经》和《道藏》本《五符序》
第三节 《道藏》本《五符序》的分析
一 《道藏》本《五符序》的构成
二 原本《五符经》的思想和成立
三 二卷本《五符经序》的形成
四 《道藏》本《五符序》的思想和形成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的思想和成立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五篇 真文的本文
第三节 五篇 真文的思想
一 五篇真文的效验
二 五篇真文中所见的诸概念
第四节 五篇 真文和《灵宝经》
第五节 《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的成立和制作意图
第六节 灵宝五符和五篇真文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灵宝经》的形成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陆修静的《灵宝经》分类——元始系和仙公系
第三节 元始系《灵宝经》的成立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旧目》和旧经
三 十部妙经和《旧目》
四 《灵宝经》的大乘思想和“十方”
五 中国佛教中大乘主义的兴起
六 元始系《灵宝经》的成书年代
七 元始天尊的出现时期
第四节 元始系和仙公系的不同
一 《灵宝经》分类中的几个问题
二 仙公系《灵宝经》的特色
第五节 《灵宝经》的作者——葛氏道和天师道
第六节 结语
附:《灵宝经》的分类表
第二编 天师道及其道典
序章东晋、刘宋时期的天师道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东晋时期的天师道
一 天师道的教徒和教团
二 天师道的教法
第三节 刘宋时期的天师道
一 天师道教团的再建
二 天师道系道典的编纂
第四节 结语
第二节 《道藏》本《九天生神章经》
第一节 序言
第一章 《九天生神章 经》
第三节 《九天生神章经》的构成
第四节 《序》的前半部和“三洞说”的成立
第五节 《三宝章》、《序》的前半部和《太极真人颂》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河上真人章 句》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河上章句”和《河上真人章句》
第三节 《河上真人章句》和《河上公章句》的关系
第四节 河上真人故事的形成
第五节 《河上真人章句》的思想和成立
第六节 “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和“战国时河上丈人注”
第七节 结语
补:《老子道德经序诀》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序诀》的分析
第三节 《序诀》的编纂时期和作者
第四节 《序诀》编纂的目的
第五节 结语
第二节 对北魏成立说的批判
第三章 《老子想尔注》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想尔注》中所见的诸观念
一 作为神的“道”和老子
二 道真
三 太上老君
四 对祭〓祷祀的批判
第四节 世间伪伎
一 房中术
二 体内神的思想
三 “道教”的称呼
第五节 结语
第二节 新出老君和太上老君
第四章 《大道家令戒》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种民和终末论
第四节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和《太平经》
第五节 《妙真经》、《黄庭经》、《想尔注》
第六节 结语
第二节 太上新出老君和太清玄元上三天无极大道
第五章 《上清黄书过度仪》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后世种民
第四节 三师和女师
第五节 三五七九的长生法
第六节 三归和首体投地
第七节 结语
补论一关于《太上洞渊神咒经》、《女青鬼律》和《太上正一咒鬼经》成书年代
第二节 《太上洞渊神咒经》的成书年代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
第四节 《正一咒鬼经》的成书年代
补论二关于《玄妙内篇》的成立
补论三《千二百官仪》的思想和形成
第三编 道教教理的形成
第一节 东晋时期道教的终末论
第一章 道教的终末论
一 序言
二 终末论的劫灾和岁灾
三 上清派的终末论
四 天师道的终末论
五 葛氏道的终末论
六 结语
第二节 《上清经》和《灵宝经》的终末论
二 《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和《上清后圣道君列纪》的成书年代
一 序言
三 《上清经》的终末论
四 《灵宝经》的终末论
五 结语
第三节 刘宋、南齐时期天师道的终末论
二 圣君和真君
一 序言
三 种民
四 四种民天
五 结语
第二章 刘宋时期天师道的“三天”思想及其形成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三天”思想的构造
第三节 “三天”思想的形成
一 “三天”观念的由来
二 “六天”观念的由来
三 “三天”和“六天”的对立和交替
第四节 结语
补论三教交流中“教”的观念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教”的形态和三教的称呼
第三节 教主论和经典论
第四节 “教”和言
第五节 “教”的参差和统合
第六节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目录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1885年之间。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天学真原 内容简介 《天学真原》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天文学、文化人类学、文献考证等多种思路和方法,首次对中国古代天学的社会功能、性质以及它与社会、文化的相互...
1.本書是《當和尚遇到鑽石》一書作者格西麥可•羅區的第二部暢銷力作。2.本書所談的瑜伽是歷代「達賴喇嘛」的瑜伽練習。3.本書提供
素书:精装典藏本 本书特色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
洛克论人权与自由 本书特色 约翰·洛克著石磊编译的《洛克论人权与自由(精)》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作者提倡个...
知识与方法 目录 导论 知识的增长与智慧的锤炼**章 思维模式与科学精神一 阐释对象:西方式的“形上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光大二 物我不二:中国式的人本主义与科学精...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内容简介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美的一般理论,二是戏剧理论,三是有关绘画艺术的理论。论文批驳了关于美的种种形式主义...
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 本书特色 《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是金里卡集中为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辩护并加以修正之作,内容分为:一、从学理上对自由主义传统精神进行梳理(如从...
生态哲学读本 本书特色 肖显静编写的《生态哲学读本》包含的生态哲学 问题有概括起来有六大类:**类是生态自然观,主 要涉及的是公众关于生态自然的一般性看法;第二...
《弥勒信仰研究》充分利用传统经典文献和新资料,系统探讨了未来佛一一弥勒信仰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既有对弥勒信仰形态的纵向发
南怀瑾选集-如何修证佛法 药师经的济世观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第八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十二卷,是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1918-2012)目前...
先秦学术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主要介绍了先秦学术之重要、先秦学术之渊源、先秦学术与起时之时势、先秦学术之源流及其流别等内容。先秦学术概论 目录 上编...
吕氏春秋-古典名著白文本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撮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
红楼梦哲学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红楼梦》的哲学内蕴,是红学史上**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
论柏拉图的《会饮》精装 本书特色 1. 一代政治哲学大师解读柏拉图的不朽名篇2.唯一经施特劳斯本人确认过的讲稿笔录政治哲人施特劳斯1973年辞世,时隔一代人之后...
基督教哲学中的灵肉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徐弢*的《基督教哲学中的灵肉问题研究》率先 从基督教的经典和教义中归结出基督教哲学在灵肉问 题上的两大信仰前提:一是灵魂的...
体用论 内容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先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哲学和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史上*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晚年称漆园老人。...
佛心禅意-中国佛学与佛教文化 本书特色 我们把“五经”作为“中华元典”。这是中国古代早的五部文献。五经之所以能流...
走进伏羲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来自《易经》,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本书着力证明了今人研究出来的三维立体易模型,在中国历史上是早已存在了的。中华民族的智...
皮锡瑞卷 本书特色 皮锡瑞的现存著述有400多万字,现从皮氏自定《师伏堂骈文》、已刊各种经史著作、其孙皮名振所编《皮鹿门年谱》和存世的《师伏堂日记》、《鹿门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