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三國語言出版--亞洲建築師們群力剖析
複雜至極又極具魅力的都市:東京
這本英文書名為《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of Tokyo》,中文與日文書名均為《東京論》的著作,是一本從內部(日本人)與外部(非日本人)的角度來理解亞洲城市之一的東京之初試之作。
為了用中文、英文與日文三種語言來表達記述這本書的內容,前後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編輯才得以出版。在此,我由衷地感謝所有協助本書完成的作家與提供作品刊載的建築師們。
--團紀彥
東京的形成
為了要理解這複合多種文化與迥異於周邊國家的大都市,東京,就得從它的開發源頭開始溯起,江戶時期的發展被稱為微地形,東京其實就是藉由這些微細的地形或風景為開端發展而來的。
之後又經歷明曆時代的大火、關東大地震、二次世戰的東京大空襲等災害後,造成了都市反覆的擴張與再生,這也是東京無法被嘗試營造成如同歐美或中國一般,可體驗到大尺度都市空間之理由。與其說東京是一個被統合化的大都市,倒不如說是一個由許多小村落集合而成的大村落來得容易讓人理解。
從江戶時期開始、明治時期、戰前與戰後,到各時期主政者的都市營造與建築方針,也就是說由江戶時期的風水思想與木造寺院建築、明治時代的歐化政策與歐風建築、戰前在軍國主義體制下所建造的帝冠樣式建築、或是戰後基於民主主義所整備的道路及鐵路網絡等現代建築,集結各個時代的遺跡與拼湊沒有被燒掉的地圖斷片,才造就出東京現在的姿態。
馬可波羅看東京
有關都市的論述本來就是充滿了矛盾與挖苦的言語。如果想要知道都市是藉由什麼論點發展生成的,就要主動地從內部的視點來剖析;相對地如果是站在理解或閱讀都市的立場而言,那就得被動地從外部的旅人觀點來看了。對住在這東京裡,還要同時用旅人的觀點來解讀的話,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因為長久居住在東京的人所寫的都市論述,雖然在政治或學識上頗具深度,但是閱讀起來卻不太有趣不是嗎?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看不見的城市」就是在描寫旅人馬可波羅對忽必烈皇帝敘述自己曾經旅行過的城鎮之對話,這小說的構想原出於「馬可波羅遊記」,在這本書裡描述了許多虛構、想像的城鎮,是一本兼具多元性與普遍性且評價相當高的文學作品。從馬可波羅的觀點來閱讀,有時候也許比從東京人的角度來看,會獲得更豐碩、更有意涵的內容與感觸。
東京的街道與建築
東京常被大家視為是沒有大街(AVENUE)存在的都市。的確;東京很少有如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巴塞隆納的拉蘭布拉大道(La Ramblas),或是北京的長安大街般的大道,當你走其中時,可輕易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且可感受到都市整體的尺度感。
東京也常被認為街道的方向感令人難以判斷,但是只要一抄近路或走進巷弄裡,卻也有不少令人驚喜的發現。以上這些經驗都是來自於經常走訪東京之外或異邦城市的朋友以及海外友人。這反而讓我想到,這些也許就是東京的空間特徵吧!
東京在江戶時期建造了將近兩百個小富士山丘。原因跟定都為東京的德川家康出身於富士山附近的駿河(Suruga)有關,人民將富士山視為信仰的對象而建造的。以被建造出來的小富士山丘為近景,遠遠地眺望富士山成為江戶市民們的一種生活樂趣。
雖然這些人為建造而成的富士山丘大多已經被毀壞殆盡,但在東京仍殘留許多名為「富士見町」(Fujimi Chyo)的地名。現在我們可能無法理解為何這些小山丘前面的小路是彎彎曲曲的,因為原有的地形已經埋沒於摩天大樓之間,根本就看不到富士山。但我想這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易一眼看透的東京之構成。
雖然東京沒有基於西方概念所作成的的AVENUE或BOULEVARD等街道,但對市民生活及商業活動而言,它提供重要場域的意義是不變的。
東京的表參道,原本是由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前之參道整治而成。在原本寬九公尺的道路兩旁增設寬闊的人行步道,並種植蒼鬱美麗的櫸木。在這條路上羅列著各種世界知名精品的旗艦店,在東京算是少有的林蔭大道AVENUE景觀,其實表參道本身並不長,大約到丹下健三(Tange Kenzo)先生的代代木(Yoyogi)奧林匹克綜合運動館為止。
另外,從日本橋到銀座的中央通也是東京街道中不可忽視的街道之一。日本橋常被視為江戶時期的產物,而銀座則被認為是明治時期的產物,這條大道也可說是橫貫了江戶與明治時代的象徵。代官山Hillside Terrace在現代建築語彙中是街道空間的佳作先例,建築家槙文彥(Maki Fumihiko)與業主朝倉(Asakura)先生有著很大的貢獻。
東京現在呈現一種回歸都心的現象,連暫住都外衛星城區的人也開始有回流都心居住的現象。我想除了考量到交通的便利性之外,也顯示了想要在市中心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正持續不斷增加中。
最近六本木Hills與Tokyo Midtown陸續完成,六本木地區也持續起了巨大的變化。其實在三十年前地鐵車站完成之前,這個區域並沒受到多大的注目,因為周圍有許多大使館,漸漸地發展成以外國人為對象的花街柳巷,之後因再度開發而聚集更多都心型態的辦公室大樓與住宅區,而成了現在的規模。
從另一方面來看,各地區對於都市景觀、街道景觀以及環境相關議題也不斷地高漲中,今後東京市民對於街道空間(Machinami,街並)的形成與周邊環境的保護與整備,所給予的關心與期望也會愈來愈高吧!在這本書中,將針對東京的幾個街道空間以及賦予其特徵的主要建築做介紹。
有琴一张 本书特色 与音乐的关系只不过是少时课余学过六年钢琴,青年时曾以乐会友,老来成为不可或缺的自娱内容,同时也以之念旧游、结新交。其中有一些花絮、趣事以及人...
有料-话就应该这样说 本书特色 要想成为有料的说话者并不难,本书通过三篇教你如何成为口才达人:**篇“取料”,包括有字之书取料、无字之书...
《偃师杏园唐基》编辑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984~1993年在河南偃师杏园村发掘唐墓69座,绝大部分未经盗掘,保
书名原文∶Praxisducinema: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海伦·兰恩的英译本译出:本书阐述了电影时空的表达方式、音画的辩证
世界矢量标志大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大量国内外经典和*新标志中精选出来的,收录标志数量达到4000余个,并按行业进行了分类编排。书后光盘采用矢量格式的图形文件,...
欧阳询九成宫碑 本书特色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
费里尼-甜蜜的生活 本书特色 《费里尼(甜蜜的生活)》简介:就《甜蜜的生活》而言,它不仅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特征,也为我们留下了个生动的记者的形象,这个记者正是费...
美术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任道斌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史著作《美术的故事》,以史论图,以图证史,揭示视觉表象下的深层内涵,娓娓讲...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本书特色 王琪森编著的《海派书画艺术散论》收录了海派书画艺术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次运用经济学的方式对任伯年、吴昌硕、“三...
中国门神画 本书特色 本书汇辑了各地*具代表性的门神画作品,作者以他对地域、历史、民俗、民间美术融会贯通的理解,对各地门神画的历史起源、题材内容、风格特色,进行...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诠墓志铭 本书特色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诠墓志铭》,魏碑书法风格的出现与演化,有其深远的时代背景,北魏墓志当为魏碑书艺之完美体现者。墓...
本书是作者在考古实践中的随笔集。考古的目的是重建历史,历史的重建需要多方面资料的整合。本书作者在田野考古过程中,发现一些
《素描基础入门60问》内容简介:学习绘画,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让你事半功倍。本书针对大多初学者在学习素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四类难
《隋唐考古》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这套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
《精确性:建筑与城市规划状态报告》包括10次勒·柯布西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有关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讲座,以及一篇有关美洲的序言。
《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是一部比较侧重说明文字的古代刻字砖图录。所收既有人们已知晓的一些传世砖刻,更有大量未刊布的新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等。本书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
徐蘇斌,1992年獲得天津大學工學博士,2005年獲得東京大學工學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博士后、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東京大
原创手绘中小学生手抄报设计300例 内容简介 手抄报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新世纪精...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卷 本书特色 该丛书从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老箱底”积存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絶本中选取了128部秦腔曲目,其中许多为甘肃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