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三國語言出版--亞洲建築師們群力剖析
複雜至極又極具魅力的都市:東京
這本英文書名為《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of Tokyo》,中文與日文書名均為《東京論》的著作,是一本從內部(日本人)與外部(非日本人)的角度來理解亞洲城市之一的東京之初試之作。
為了用中文、英文與日文三種語言來表達記述這本書的內容,前後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編輯才得以出版。在此,我由衷地感謝所有協助本書完成的作家與提供作品刊載的建築師們。
--團紀彥
東京的形成
為了要理解這複合多種文化與迥異於周邊國家的大都市,東京,就得從它的開發源頭開始溯起,江戶時期的發展被稱為微地形,東京其實就是藉由這些微細的地形或風景為開端發展而來的。
之後又經歷明曆時代的大火、關東大地震、二次世戰的東京大空襲等災害後,造成了都市反覆的擴張與再生,這也是東京無法被嘗試營造成如同歐美或中國一般,可體驗到大尺度都市空間之理由。與其說東京是一個被統合化的大都市,倒不如說是一個由許多小村落集合而成的大村落來得容易讓人理解。
從江戶時期開始、明治時期、戰前與戰後,到各時期主政者的都市營造與建築方針,也就是說由江戶時期的風水思想與木造寺院建築、明治時代的歐化政策與歐風建築、戰前在軍國主義體制下所建造的帝冠樣式建築、或是戰後基於民主主義所整備的道路及鐵路網絡等現代建築,集結各個時代的遺跡與拼湊沒有被燒掉的地圖斷片,才造就出東京現在的姿態。
馬可波羅看東京
有關都市的論述本來就是充滿了矛盾與挖苦的言語。如果想要知道都市是藉由什麼論點發展生成的,就要主動地從內部的視點來剖析;相對地如果是站在理解或閱讀都市的立場而言,那就得被動地從外部的旅人觀點來看了。對住在這東京裡,還要同時用旅人的觀點來解讀的話,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因為長久居住在東京的人所寫的都市論述,雖然在政治或學識上頗具深度,但是閱讀起來卻不太有趣不是嗎?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看不見的城市」就是在描寫旅人馬可波羅對忽必烈皇帝敘述自己曾經旅行過的城鎮之對話,這小說的構想原出於「馬可波羅遊記」,在這本書裡描述了許多虛構、想像的城鎮,是一本兼具多元性與普遍性且評價相當高的文學作品。從馬可波羅的觀點來閱讀,有時候也許比從東京人的角度來看,會獲得更豐碩、更有意涵的內容與感觸。
東京的街道與建築
東京常被大家視為是沒有大街(AVENUE)存在的都市。的確;東京很少有如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巴塞隆納的拉蘭布拉大道(La Ramblas),或是北京的長安大街般的大道,當你走其中時,可輕易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且可感受到都市整體的尺度感。
東京也常被認為街道的方向感令人難以判斷,但是只要一抄近路或走進巷弄裡,卻也有不少令人驚喜的發現。以上這些經驗都是來自於經常走訪東京之外或異邦城市的朋友以及海外友人。這反而讓我想到,這些也許就是東京的空間特徵吧!
東京在江戶時期建造了將近兩百個小富士山丘。原因跟定都為東京的德川家康出身於富士山附近的駿河(Suruga)有關,人民將富士山視為信仰的對象而建造的。以被建造出來的小富士山丘為近景,遠遠地眺望富士山成為江戶市民們的一種生活樂趣。
雖然這些人為建造而成的富士山丘大多已經被毀壞殆盡,但在東京仍殘留許多名為「富士見町」(Fujimi Chyo)的地名。現在我們可能無法理解為何這些小山丘前面的小路是彎彎曲曲的,因為原有的地形已經埋沒於摩天大樓之間,根本就看不到富士山。但我想這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易一眼看透的東京之構成。
雖然東京沒有基於西方概念所作成的的AVENUE或BOULEVARD等街道,但對市民生活及商業活動而言,它提供重要場域的意義是不變的。
東京的表參道,原本是由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前之參道整治而成。在原本寬九公尺的道路兩旁增設寬闊的人行步道,並種植蒼鬱美麗的櫸木。在這條路上羅列著各種世界知名精品的旗艦店,在東京算是少有的林蔭大道AVENUE景觀,其實表參道本身並不長,大約到丹下健三(Tange Kenzo)先生的代代木(Yoyogi)奧林匹克綜合運動館為止。
另外,從日本橋到銀座的中央通也是東京街道中不可忽視的街道之一。日本橋常被視為江戶時期的產物,而銀座則被認為是明治時期的產物,這條大道也可說是橫貫了江戶與明治時代的象徵。代官山Hillside Terrace在現代建築語彙中是街道空間的佳作先例,建築家槙文彥(Maki Fumihiko)與業主朝倉(Asakura)先生有著很大的貢獻。
東京現在呈現一種回歸都心的現象,連暫住都外衛星城區的人也開始有回流都心居住的現象。我想除了考量到交通的便利性之外,也顯示了想要在市中心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正持續不斷增加中。
最近六本木Hills與Tokyo Midtown陸續完成,六本木地區也持續起了巨大的變化。其實在三十年前地鐵車站完成之前,這個區域並沒受到多大的注目,因為周圍有許多大使館,漸漸地發展成以外國人為對象的花街柳巷,之後因再度開發而聚集更多都心型態的辦公室大樓與住宅區,而成了現在的規模。
從另一方面來看,各地區對於都市景觀、街道景觀以及環境相關議題也不斷地高漲中,今後東京市民對於街道空間(Machinami,街並)的形成與周邊環境的保護與整備,所給予的關心與期望也會愈來愈高吧!在這本書中,將針對東京的幾個街道空間以及賦予其特徵的主要建築做介紹。
文以铸魂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
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之作 本书特色 吉奥夫·安德鲁主编的这本《电影之书》能够让影迷们认识到尽管电影摄制者在理念上相隔万里,他们依然能够并...
碑帖大观蔡襄自书诗/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蔡襄自书诗》,纸本,纵28.2厘米,横221.2厘米,行书,73行,884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卷尾有宋、元、明、清及...
阿诺尔德•豪泽尔是匈牙利艺术史家,艺术社会学家的创始人之一,与卢卡奇、阿多诺并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社会学家”。《艺术社会史》在豪泽尔的著述中享有核心地位,...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
青岛与电影 本书特色 青岛是闻名中外的海滨旅游城市,蔚蓝的大海,青翠的山峦,温润宜人的海洋性气候使青岛成为中国*具魅力的海滨城市。同时,作为全国历史文化...
《恶魔幻影志》内容简介:《恶魔幻影志》是日本文化学者、幻想文学大师涩泽龙彦关于恶魔幻想艺术的文化札记,收录了其于1961年发表
未被驯服的梦境 本书特色 《未被驯服的梦境》主要内容包括:《朗读者》:“平庸的恶”、失落的正义和宽恕、《刺猬的优雅》:日常生活秩序中的生死之问、《猫头鹰的哭泣》...
《一只猫的存在主义思考》内容简介:这里有一只猫,有那么一点点特别: 她会引用田纳西·威廉斯的那句“我们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躯壳内
《蔡文姬》的舞台艺术-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融严谨的学术性、丰富的史料性和强烈的观赏性于一体,既有宏观的文化视野,又具生动的细节把握,从而全方位、多角...
2015-书画-拍卖年鉴-全彩版 本书特色内容介绍《2015古董拍卖年鉴》我社连续第15年出版,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以往分瓷器卷、玉器卷、...
艺术设计理论体系及风格嬗变 本书特色 《艺术设计理论体系及风格嬗变》从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艺术设计的造型理论、材料理论、心理分析、思维与方法、审美...
硬笔隶书教程 本书特色 严海南编著的这本《硬笔隶书教程》是专门针对想写好硬笔字的朋友而编写的。它从硬笔书写的基本笔画开始,然后到结构和章法,再到应用书写以及硬笔...
门·围墙·树篱·竹篱 内容简介 *新日本庭园设计。门、围墙的设计,往往是和新建房子同时进行的。盖房子是人生中的大事。房子本身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主张,而外围结构(...
作品目录Part1 14OO一15OO列奥纳多·达·芬奇阿尔布雷特·丢勒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拉斐尔·桑西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汉斯·荷
汉简临摹与创作 本书特色 《汉简临摹与创作》:帮你迅速提高对汉简点画中深层次的认识,给你介绍历代经典各具特色的汉简佳作名帖,教你熟练掌握汉简特点、细节规律,为你...
本书以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概貌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为引,按时代选编作者对战国、汉代、北朝、隋唐、宋金及明清各类建筑的有
《电影哲学概说》是苏联已故著名哲学家和电影学家叶夫根尼·米哈依洛维奇·魏茨曼(1918-1977)以高屋建瓴的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探索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 本书特色 本书出自设计师robin williams 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本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
歇会儿吧,天鹅——易学易懂的芭蕾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奇妙的史书,那些想深入了解舞蹈史又对艰涩的学术专著望而生畏的人们适合读读它。读起来既有趣,又颇受启发。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