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詹姆斯·布拉德利《1905帝国巡游》

[美] 詹姆斯·布拉德利《1905帝国巡游》

作者:[美] 詹姆斯·布拉德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6-1

评分:8.0

ISBN:978755025120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揭密百年来操控亚太格局的幕后之手

《纽约时报》百万级畅销书作者力作

...................

※编辑推荐※

21世纪太平洋西岸的局势波诡云谲

东亚的隔阂、南海的纷争

这层层危机与矛盾

早在百年前的巡游中已埋下伏笔

看美国如何在遥远的大洋彼端拨动亚太地区的政治走向

...................

※内容简介※

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派出一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府代表团,出使西太平洋沿岸国家。这支使团由战争部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率领,以罗斯福总统长女爱丽丝·罗斯福为形象大使,巡游夏威夷、日本、菲律宾、中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名义上传播雅利安文明,实际却是罗斯福建立美国太平洋霸权、走上海权崛起之路的开端。在长达数月的巡游中,塔夫脱在罗斯福的授权下,与日本密谋瓜分中国、朝鲜、菲律宾等太平洋殖民势力范围。

作者认为,1905年的巡游是“二战”太平洋战争的隐源,是塑造当今亚太地区格局的伏笔,对20世纪的美国乃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都有深远影响。

...............

※推荐语※

我们的未来,将更多取决于面对中国的太平洋地区,而不是面对欧洲的大西洋地区。

——西奥多·罗斯福,1905

西奥多·罗斯福一直以卓越的国内改革家和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形象示人,而詹姆斯·布拉德利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罗斯福的外交扩张政策、种族理论以及所谓的民族阳刚气概进行评判。本书立意鲜明,独具新意,是对历史的一次完美修正。

——《纽约时报》书评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言 1

第一章 一百年以后 1

“我希望看到美国成为太平洋海岸的主导力量。”

第二章 文明追寻太阳的足迹 9

“仅仅就征服、定居北美大陆本身而言,这一场浩大的运动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这其实是一系列重大的行动所取得的硕果,因此我们得从整体上考虑这些行动。如若我们不掌握这个国家的种族历史,那么征服大陆本身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章 善意的动机 49

“古巴人民生来是自由和独立的,……除了和平目的外,美国不会对古巴政府行使主权、管辖权,或实施控制古巴的各种企图和行为。一旦和平目的达成,美国承诺将古巴的行政和管理权交由古巴人民。”

第四章 太平洋地区的黑人 79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和菲律宾人民交战,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工作以及个人和宗教权利。”

“美国人希望我们杀光这里所有的人,与所有的女人生儿育女,从而在这个岛屿制造一个新的种族。”

第五章 夏威夷的白人 113

“19世纪的民主国家不需要全面证明它的存在,而是需要证明白人这一种族一直都是地球上最好的群体。”

第六章 荣誉雅利安人 139

“当一般的西方人沉浸于平静的活动时,他们不会把日本视为野蛮之地,这是因为自从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开始大规模屠杀活动起,西方人一直称之为文明行动。”

第七章 加入罗斯福的“游戏” 165

“日本人取得胜利让我分外高兴,因为日本正在加入我们的‘游戏’。”

第八章 日本的“亚洲门罗主义” 177

“日本是唯一一个了解西方文明原则和方法的亚洲国家,日本的发展也证明了它不仅可以吸收西方文明,同时又可以保持自己的历史传统。现在所有的亚洲国家都迫切需要适应目前的时代,而日本则应该成为这一过程中自然的领导者和过渡阶段的保护者。这正如美国多年前在美洲大陆承担的领导角色一样,美国通过“门罗主义”保护了拉丁美洲国家不受欧洲列强的干预,同时可以使得拉美国家日趋独立。”

第九章 帝国巡游 205

“我并不是为了你们的独立而来……你们准备好了的话就能实现独立,而在当代——甚至是下一代,或许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你们都还没有做好独立的准备。”

第十章 罗斯福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关闭国门政策 219

“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你的子民在中国宣扬爱,但是你们却如此恶劣地对待在美华人,甚至差过黑人!”

第十一章 匿迹于日本 243

“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人问我是哪国人,我应该说我是英国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彻底的改变……美国人以前有多么受欢迎,现在就有多么不受欢迎。这里可听不到‘万岁’。”

第十二章 出卖朝鲜 253

“我们认为美国就是我们的‘老大哥’。”

“我想看到日本占领朝鲜。”

第十三章 追寻太阳 263

“很多人都爱说征服战争一定是邪恶的,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就其后效、征服战争本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意义来看,征服战争对人类既可能带来邪恶也可能带来收获。要是没有当年日耳曼人征服外国,这个世界早就停止前进了。但是穆斯林战胜基督教最后证明是一个诅咒。”

注释 274

出版后记 307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