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人道灾难的记忆中,最能帮助受害者重新找回生命意义和做人尊严的就是“见证”。任何亲身经历过苦难的人都是苦难的见证人。但是,即使在苦难过去之后,也并不是所有的苦难见证者都能够,或者都愿意为苦难作见证。新一代人对历史灾难的知识与思考比想象得远远浅薄和错漏。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重新阅读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正视对历史和过去的背叛,恢复对历史原貌的理解。
【编辑推荐】
1、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最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兼具思想性和时事评述性的文章以极大的频率出现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严肃、深度公共媒体上,他的写作常围绕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领域,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
2、在这本文集中,作者从人存在的价值和与之相称的、有尊严的公共生活来思考记忆,由此提出:“人为什么记忆”,“记忆什么”,“以何种形式记忆”,“如何在记忆中汲取人类共同的教训”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当下的中国社会而言尤为重要。作者在书中探讨了阿伦特、雅斯贝尔斯、哈维尔等人对人类历史上人道主义灾难的记录,以此警醒世人:公共政治思考之外的个人道德思考,很容易被当作一种多余的声音而被人忘却。
3、在修订第一版内容的基础上,本版新增《幸存者的记忆和见证》《奥斯维辛审判中的罪与罚》《<朗读者>和纳粹罪恶的后代记忆》三篇文章。
【内容简介】
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记忆研究最关心的不是我们“愿意”记忆什么,而是“有道德责任”记忆什么。我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邪恶事件。记住过去的灾难和创伤不是要算账还债,以牙还牙,而是为了厘清历史的是非对错。对历史的过错道歉,目的也不是追溯施害者的罪行责任,而是以全社会的名义承诺,永远不再犯以前的过错。
我写《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一书的初衷是提供一些与人道灾难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提醒一些与记忆伦理、道德思考和价值抉择有关的问题。这个初衷至今没有改变。然而,不幸的是,新一代人对历史灾难的知识与思考和抉择之间的脱节与错乱,比我当初写这部书的时候更严重了。此次再版也许正是一个再次提醒这些问题的机会。
——徐贲
【媒体及学者评论】
在当代汉语学者中,徐先生是我最敬重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和深入的现实洞察力,他虽然是美籍华人,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远超过国内许多学者。
——傅国涌,独立学者、撰稿人
政治不是道德清谈。政治是正义和伦理原则碰到现实问题的灰色地带。知识分子介入政治,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帮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有人说,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简陋的木筏虽然总很湿漉,但却可以让人安全地落脚,没有沉船的危险。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不怕湿了脚的知识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
徐贲人在国外,熟悉国际上前尚学术思想成果,同时拥有最为恰当的对于中国问题的现实感。他绵密晓畅的行文,是运用知识和理性把问题讲清楚的典范。他的这本书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
——崔卫平,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
徐贲教授的著作,一秉他多年著述的风格和情怀,将研究目光投到全球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上,强调肯定群体尊严的价值,是全球化进程不能绕开的真问题。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他)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法学的。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可以称之为一种知识分子的学者写作。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虽然热闹非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真知灼见、切中中国本土现实的并不多见,许多文化批评或者食洋不化,或者有意回避中国的切实问题。徐贲先生既有深厚的西方学术修养,又能够直面中国的真实问题,故其文化批评常常能够借助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出令人警醒的诊断,显示出尖锐的批判锋芒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增订版序言 灾难创伤和集体记忆 / 001
序 言 / 008
前 言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001
第一辑 政治和存在主义
以骄傲的反抗积极生活:阿伦特和存在主义 / 019
往事和争议:《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037
抗恶的防线:阿伦特论“思想”和“判断”/ 051
公民政治和文学的阿伦特 / 071
公共视野中的“革命”和“政治自由”/ 085
站在极权道德废墟上的雅斯贝尔斯 / 096
奥斯维辛审判中的罪与罚 / 120
世界公民和理性破碎的世界:雅斯贝尔斯的普世主义信念 / 133
存在主义在美国 / 155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存在主义政治的分歧 / 169
悲剧想象和公共政治 / 201
个人良知和公共政治:捷克现象学回顾 / 222
第二辑 记忆和见证
为黑夜作见证:维塞尔和他的《夜》 / 249
见证文学的道德意义:反叛和“后灾难”共同人性 / 264
幸存者的记忆和见证 / 283
“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 / 302
《朗读者》和纳粹罪恶的后代记忆 / 318
“罪人日记”的见证 / 337
公共传媒和创伤记忆 / 358
灾难见证和公民运动 / 377
我也会是艾希曼吗?电醒世界的社会心理实验 / 386
人性—文化—制度:文化决定论和纳粹极权 / 404
政治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 / 424
施米特现象和右翼批判理论:《危险的心灵:战后欧洲思想中的施米特》 / 445
“施米特热”和国家主义 / 468
注 释 / 479
增订版后记 / 521
本书收录萧公权先生1932年移讲清华大学起,至1949年去国止,关于宪政和民主的一系列著述,计22篇。曾于1948年题为《宪政与民主》
舞文詅痴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众多人和书的野史掌故,有料有趣。有鲁迅、张爱玲、俞平伯等名人的故事,也有《古文观止》、《许宝蘅日记》、《郑孝胥日记》等书的故事。所...
作者始终以封建社会的全部社会现象为讨论的对象,注意其整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不论我们以为封建社会发生于何时代,崩溃于何时代
1840年以前-清朝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绘-青少版 本书特色 《清朝故事(1840年以前)》为《中国历史故事绘》丛书之一。该书根据史籍,选取清朝中*著名并富有教...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补考》内容简介:《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一书,是由《郎官石柱》演绎而来的。石柱刻录郎官题名,是以
《语文高效学习法》内容简介:为什么阅读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文言文总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作文永远到不了一类文?如何从小打好
二战期间,希特勒政府将国家变成了史无前例的掠夺机器。大多数德国人因为享受到良好的社会福利、不间断的物质供给和一定程度的税
活在大汉 本书特色 《活在大汉》是国内少有的历史普及读物,以带你穿行于中国历史上国家强盛、疆域辽阔、影响深远的汉王朝“旅行”的新颖方式,...
1689-1799-世界大历史 本书特色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时间跨度约为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末期(1689—1799)。 经历了“动荡时期”...
青铜长歌 本书特色 刘学堂所著的《华夏文明之源:青铜长歌》为“华夏文明之源· 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华夏文明之源:青铜长歌》主要对史前时期甘肃的青铜文化进行了全...
西汉政区地理 本书特色 《西汉政区地理》是周振鹤的博士论文,198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振鹤是新中国首批两个文科博士之一,该书是他的成名著作,也是其学术的奠基...
明朝宦官史料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宦官经济史料的汇编。以选摘明代文集、奏疏、野史、笔记等为主,同时兼及少量清代文集、野乘,供研究明代宦官史、经济史者参考。《明史》、...
秦汉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20章,前12章按历史顺序介绍了各个时期帝王的事迹,后8章介绍秦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秦汉史 目录 **章...
汉末风云-评书三国演义-一 本书特色 这是年过古稀的评书名家连丽如每周六下午在北京评书宣南书馆现场评说《三国演义》*部分的合集,共30回。本集《汉末风云》由十常...
隋唐史教研丛稿 本书特色 收入《隋唐史教研丛稿》的文稿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教学所用的讲稿,一类是关于一些学术问题的论稿,故命名为“教研丛稿”。讲稿部分,...
非凡小人物:反对、造反及爵士乐:resistance, rebellion, andjazz 本书特色劳工、农民、杂货商、公交车收票员、调酒师、盗匪、黑手党……...
曹操墓事件全记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舆论界对发现曹操墓事件大辩论大讨论的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陈述和展示。本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
TheTaipingRebellionwasoneofthecostliestcivilwarsinhumanhistory.Tensofmillionsofp...
中国古代史 内容简介 本书时间范围从盘古天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古代社会的终结。内容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举凡人类社会的起源,夏、商、周国家的建立,春秋...
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 本书特色 林纾和严复的翻译与著述始于十九世纪末。中国究竟应该如何自强变法,这是他们笔墨生涯里时时浮现的主题。两人同情而且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