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之家演说》是林肯在1858年竞选总统期间与道格拉斯进行论辩时的精彩演讲,所谓分裂之家危机,是指当时美国南部脱离联邦和内战之前的精神危机。该演说与《葛底斯堡演说》构成了林肯政治生涯和政治思想的枢纽。本书作者雅法教授系施特劳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他把柏拉图《王制》中苏格拉底与忒拉绪马霍斯的论辩设定为基本的参照框架,以“政治哲学”的路向来研究“林肯-道格拉斯”论辩,通过解析历史上的事件来研究林肯的政治哲学,进而探究什么是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德性。
————————————————————————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芝加哥大学版序言
序言
鸣谢
引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1958:历史判断的危机
第二章 1958:林肯对抗道格拉斯。其他选择
第二部分 道格拉斯的理由
第三章 奴隶制
第四章 昭昭天命
第五章 《密苏里妥协案》废除之一。联邦奴隶制禁令在准州的法律权力和实际无效
第六章 《密苏里妥协案》废除之二。《1850年妥协案》“替代”了《密苏里妥协案》吗?
第七章 《密苏里妥协案》废除之三。道格拉斯在1854年1月4日的意图。
第八章 《密苏里妥协案》废除之四。悲剧。极端压垮中庸。
第三部分 一个年轻辉格党人的政治哲学
第九章 有关政治拯救的教诲
第十章 有关政治节制的教诲
第四部分 林肯的理由
第十一章 奴隶制扩张的法律趋势
第十二章 奴隶制扩张的政治趋势
第十三章 《密苏里妥协案》废除的内在邪恶
第十四章 《独立宣言》的普世义涵
第十五章 现代世界政治自由的形式和实质
第十六章 人民主权:正确和错误
第十七章 平等的义涵:抽象和实践
第十八章 奴隶制扩张的“自然极限”
第十九章 共和党人在1860年选举后放弃了林肯的原则吗?
第二十章 昭昭天命的结局
附录
附录一 林肯-道格拉斯论辩的一些历史背景
附录二 关于斯科特判决的一些说明
索引
————————————————————————
中译本说明
雅法的《分裂之家危机》成于1958年,这本书研究的那场政治论争刚好过去百年——说得贴近些,就好比国朝学界有人写了一本研究晚清新政时期发生的一场政治论辩的书。显然,在我们这里,如此研究类型的书属于史学;但在我们这里,倘若谁真的写了一本这样的书,恐怕会遭到史学界的否定——这哪是史学做法!
我们的“史学”如今是按西方十九世纪开始形成的“历史学”来衡量和型塑的,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的“新史学”已经很现代化——社会科学化;新时期以来,“史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不慢,很快与人类学接上了轨。
……
雅法教授当时就置身于这种现代“自由民主”决定论的史学氛围之中,为了与这种史学划清界限,他宣称自己是从“政治哲学”来研究“林肯-道格拉斯”的那场百年前的论辩——按雅法的博导对“政治哲学”的界定,如此研究路向显得就是要回到西方古典文史的路数,从而要通过解析历史上的事件来探究什么是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德性。美国的历史很短,在研究“林肯-道格拉斯”论辩时,雅法把柏拉图《王制》中苏格拉底与忒拉绪马霍斯的论辩设定为基本的参照框架,无异于在走文史辅经的老路。
为了与现代的历史学相区别,古典的“史学”不妨称为“文史”学—— 孟子所谓“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无“文”则无“史”,古来如此,不然何以有“辞多则史”、“文胜质则史”的说法?既然“捷敏辨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那么说到底,所谓“史”实际上原初就是一种书写方式。然而,夫子一出,为史之“文”发生了质变,成为一种高韬的、不同於纪事的“笔法”,即蕴涵“义”的“文”。我国的古典“史”(学)就奠基于这显“义”之“文”——“义者,宜也,舜之所察,周公之所思”。雅法把苏格拉底之所察、柏拉图之所思用于“文”林肯-道格拉斯论辩之史,就好像是在学咱们的夫子把“义”用于“文”史,从而致力于“先正王而系万事”。“义”恐怕不能被等于西文所谓的natural right,因为“利者,义之和,变而通之以尽利”,需要“察於人伦”;但“义”又不可能与所谓natural right完全没关系,毋宁说,“义”把natural right与春秋“万事”连接起来,倒相当於political right。
取“义”的“文史”自古相当“难言”——“难言”之处并非首先因为要对君王说清楚什么是“义”很难(当然很难),而是因为,良好的政治生活秩序实际上很难,这个“难”中西方有史以来概莫能外。既然现代-后现代史学自以为解决了这个“难”或者因为太难而放弃了这个“难”,雅法也就不便再与历史学专业的史学大师们无谓纠缠,他干脆说,我搞的不是“史学”——尽管如此,美国史学家协会的好些成员还是看不惯,雅法毕竟是在解析一个美国的历史事件呵。
尽管遭到一些史学家们的白眼,雅法的这本“文史”大著仍然成了美国大学中美国史的重要教材之一。文史和文学经典当是大学通识基础教育最基本的读本,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康德、黑格尔及其后裔的哲学书一类反倒不是。在如今的大学,更多教学生读文史和文学经典还是教学生们读康德、海德格尔,涉及到教养教育的成败——然而,即便我们已经清楚认识到,大学教育应该把青年学生们普遍引向文史和文学的甘泉,而非音像“思辩的荒漠”,问题还在于,我们有这样的教材吗?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雅法这部解析美国政制史上的一场重大论辩的书会纳入我们的“经典与解释”系列(关于雅法与古典解经学的关系,参见森特那<哲人与城邦:雅法与施特劳斯学派>,见《经典与解释9:美德可教吗?》,北京:华夏版2005,页25-26)。
晚清以来,我国经历的重大政治论争还没列数清楚过——毛泽东与梁漱溟在延安论争了三天三夜,争的就是:谁更清楚何谓现代中国的好政治生活秩序——文献材料都摆在那里,却看不到我们的“文史”……古希腊经典文史家的笔法所及,无不是他们自己的“现当代史”;雅法的这部文史大著无疑承接了西方古典文史的这种“当代史”的政治关怀传统,而我们的当代史学却在与连篇累牍的清宫电视剧共跳探戈。在需要重视新传统的今天,雅法的“文史”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界呢?如果把本书与其姐妹篇——雅法写的林肯传《自由的新生》(华东师大版2007)连起来读,可能会更为明朗。
译者韩锐在大学讲授美国史多年,今在香港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校订者赵雪纲博士(法学)今在中山大学做政治哲学博士后研究——本书既涉及“史”、又牵动“义”,十分难译,谨此感谢译、校者为此付出的辛劳。
书中林肯引文的中译,多半采用了朱曾汶老先生信达雅兼具的译本(《林肯选集》,商务,1983年版;《林肯集》,北京三联,下卷,1993年版),偶有脱漏或不合者,据雅法提供的文本迻译,特此说明。原书用斜体强调的,用楷体字标出;原书用大写强调的,用黑体字标出。
刘小枫2007年5月於中山大学哲学系
《漫画头像手绘设计教程·软萌Q版篇》内容简介:用漫画形象作为社交软件的头像,既有趣又彰显个性。你有没有想要亲手给自己、家人、
民间影像-第六辑 本书特色 民间影像编委会编写的《民间影像(第6辑)》以 **手的历史影像为线索,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 强调细节、强调过程,关注日常生活。建筑...
林·亨特(LynnHunt),美国史丹佛大学博士。曾追随查尔斯·提利(CharlesTilly)从事历史社会学研究。她所到之处皆成为新文化史的重
《传奇王阳明》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而成。王阳明精通儒、佛、道学说,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发展“心
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内容简介:抗战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情报机构、训练机构,分别由中美两国
《何裕民精准饮食抗癌智慧:生了肺癌怎么吃》内容简介:我们从吃出来的肺癌说起,呈现了肺癌与饮食关系东西方权威研究结论,向读者
中国考古小史-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史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前任对...
南史校证 全二册 湖湘文库(2008/11) 本书特色 本书由著名学者马宗霍先生于晚年在诸人的基础上,以《宋》《齐》《梁》《陈》诸书为主证,以《晋》《隋》《后魏...
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稿通过宋朝开国以来历代朝政的演进、兴衰,以诸多代表性文臣武将人物的活动为线索,探究和分析宋朝突出的“崇文抑武”时...
燃烧的远征:十字军东征简史/欧洲中世纪系列 本书特色 1. 历史作家、“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作者拉尔斯·布朗沃思的新作。布朗沃思的前作《拜占庭帝国》《维京传奇》和...
中国与十七世纪危机-清史译丛-第十一辑 本书特色 本专辑“中国与17世纪危机”,选译的是与中国研究(但不限于中国)有关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组。董建中编著的《清...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先生继《魏晋南北朝史》之后又一部经典力作。全书分上下两册,共百余万字。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
中国史学史纲 本书特色 本书阐述了自先秦至20世纪初年中国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各发展阶段上的面貌与特征,内容翔实、丰赡,尤其对中国史学之理论成就的发掘与阐释,用...
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 公元1600-1905 本书特色 本书涉及印度1600~1905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讲述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
《码农修行:编写优雅代码的32条法则》内容简介:如何打造精品软件一直是软件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初入职场的软件开发人员,多数都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本书特色 国内**本有态度的历史年表,全书采用陈寅恪、王国维、吕思勉、钱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观点独特,分析透彻,发常人所未见,揭示难得勘破的...
把历史留下 旅俄华工传奇 本书特色 呜呼,哀我同胞,饥寒交迫,离乡背井闯关东。一战硝烟起,西方列强招募华工,驱其做牛马:挖战壕,下矿井,修铁道,死伤无数。幸列宁...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
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 本书特色 王羲之尺牍文词晦涩,不易解读。至于为何如此?其书式渊源和历史究竟怎样?这些问题过去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