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末两国的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的动向,由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两国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本书亮点◆——————————————————————
史学大家的冷战史经典 本书作者沃尔特•拉费伯尔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美国历史学中激进的威斯康星学派主要代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第一版面世于1967年冷战正酣之际,40年间历经10次修订再版而畅行不衰,成为在历史学界内外备受推崇、广为阅读的权威性、经典性的冷战史叙事文本。本书第十版吸收补充了近年来冷战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并增写了新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貌气象。
宏阔的历史视野 本书以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详尽而又从容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冲突的宏大历史画卷,揭示和解说了冷战多方面的动力、内容和影响。它将美苏双方的冷战对抗上溯至两国在19世纪的历史纠葛,在主体部分中讲述和阐释了冷战中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总体演变趋势,最后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家眼光投向“后冷战”时代直至2006年的国际关系冲突,从而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历史和当代世界之间的深刻关联。
高超的叙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笔之下,头绪纷繁、变动复杂的冷战史成为一幕幕贯穿着清晰的线索的鲜活灵动的历史活剧。本书不仅清晰详细地讲述美苏两国高层在冷战中的危机和“热战”、斗争和“缓和”中的决策活动,而且深刻揭示了双方对外政策与其各自国内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影响冷战决策的意识形态、民意波动、经济走势、领导人性格、官僚机构的冲突、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等多种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批判的锋芒 作为激进派史学家,拉费伯尔批判的锋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向了美国,他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动机、固执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别国的错误认知和估算,以及所产生的对自身和别国所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书中不仅对政策精英的虚妄谬误厉声直斥,也不避对美国民众的短视盲从予以讽言讥评。这部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的祖国发出的“以负责和诚实的方式来使用美国的权力”的恳切而有力的呼吁。
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3
第十版序4
致谢6
引言 历史的重负(1941年以前)1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7
一、 蜜月从未出现
二、 为开放的世界而战
三、 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 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27
一、 中国局势失控
二、 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 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四、 犹疑未决中的美国
第3章 一个胡桃的两半(1947—1948年)45
一、 杜鲁门主义
二、 马歇尔计划
三、 “X”文章
四、 寻求军事安全
五、 苏联人的新政策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 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二、 重新争夺欧洲
三、 美国失去了中国
四、 杜鲁门政府的冬天
五、 美国的冷战蓝图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了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85
一、 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二、 在全球推行攻势
三、 麦卡锡主义
四、 美军跨过三八线
五、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第6章 新问题和新面孔(1951—1953年)105
一、 北约的战略
二、 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三、 斯大林之死
第7章 别样的冷战(1953—1955年)119
一、 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二、 新视野
三、 灰色地带的挑战
四、 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139
一、 争夺第三世界
二、 苏联的政策转向
三、 苏伊士运河危机
四、 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五、 文化冷战
六、 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第9章 新边疆和老难题(1957—1962年)157
一、 “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 东风与西风
三、 不确定的新阶段
四、 肯尼迪的新政府
五、 柏林墙
六、 走向越南的泥沼
第10章 东南亚及其他地方(1962—1966年)179
一、 古巴导弹危机
二、 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 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四、 越南战争升级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205
一、 不稳定的缓和
二、 尼克松主义
三、 大选与缓和
四、 缓和的破产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和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231
一、 混乱的卡特外交
二、 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三、 苏联的危机
四、 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五、 里根的反苏外交
六、 里根主义的失败
七、 旧体制、新思维
八、 冷战的转折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269
一、 苏联消失,世界分裂
二、 天鹅绒手套与铁拳
三、 “积极地维护现状”
四、 两伊战争
五、 两位总统的下台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289
一、 可预见性的终结
二、 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三、 克林顿主义
四、 军事行动的扩张
五、 来自俄罗斯的问题
六、 单边主义
第15章 颠倒的世界(2001—2006年)313
一、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
二、 入侵伊拉克
三、 创造自己的“事实”
四、 颠倒的美俄关系
译名对照表351
出版后记369
《呼吸在一米之外》内容简介:疫情与隔离的记忆,大危机下的众生相! 14个人,14个视角,作者是来自国内不同省市,不同职业(医生、
山东古街古巷 内容简介 山东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巷中更能够强烈地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俗,经过长期以来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传承...
角弓雕翎-弓人杨福喜 本书特色 如果你知道中华的文明,便会知道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便包括了射艺。弓箭象征着中华的文明,而刘雅娜编著的《角弓雕翎(...
《全过程员工关系管理实战案例》内容简介:员工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员工关系是否和谐,事
这是第一本关于“妥协”观念史的学术著作,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梳理并分析了作为政治观念的“妥协”概念及其演变,区分了英国与法
(精)华夏审美风尚史(全11卷)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又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追加奖★ ...
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XI辑) 本书特色 本书对“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
埃及艳后的死跟毒蛇无关,而是未能继续“克夫”;打败拿破仑的除了俄军和严冬,还有斑疹伤寒;维多利亚女王携带的血友病基因改变
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 本书特色 郭丽编著的《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以新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主要考察《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重构地球:AI FOR FEW》内容简介: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将达到100亿人口。本书认为,地球养活100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
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上.下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德国著名汉学家朗宓榭、费南山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宪明审校★ ...
美国文化史 本书特色 历史是对过去的描述,文化则是对过去认识的概念,透过主体意识建构过去,而这种过去正左右了人的活动。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迷人的经济学:影响世界的五大经济学思维(套装共五册)》内容简介:本书是一系列“经济学册子”,该系列图书主要从经济学发展史
《骑士团九百年》内容简介:军事修会(骑士团)出现在十字军战争期间,他们是罗马时代以来第一支训练有素的西方军队。本书是18世纪
《我国对外报道编译的新修辞理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以传播效果为核心、以西方新修辞学为理论框架的我国对外报道
《沉默的钢钉:铸就美国铁路奇迹的中国劳工》内容简介:一部开创性的、激动人心的中国工人修建横贯大陆铁路的历史,华工帮助打造了
中国古代钱币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钱币是多种文化的汇合聚集、多种艺术的体现,是一部形象化、艺术化、图文并茂、特色鲜明的百科全书。王俊著的《中国古代钱币》的写作并不...
民国名人的婚恋 本书特色 十几位民国名人的婚恋故事:包括黄兴.张謇、蒋介石、蒋经国、 宋子文、顾维钧、郁达夫、萧红和萧军、黄金荣、周佛海。从婚恋故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选取了太平洋、东南亚战场线索。日本、美国、中
《中国公证新探:法理与案例》内容简介:公证是一种预防性法律制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具有的公信力方面的优越性,有助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