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美国] 琳达•格林豪斯
1947年生,《纽约时报》资深法政记者。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1968)、耶鲁法学院(1978)。在《纽约时报》从事过30年联邦最高法院新闻报道(1978-2008)。1998年获普利策奖,是美国最杰出的法律记者之一。2008年退休后,在耶鲁法学院执教,并为《纽约时报》网站撰写双周专栏。著有Becoming Justice Blackmun:Harry Blackmun's Supreme Court Journey(2005)、Before Roe v. Wade: Voices That Shaped the Abortion Debate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与列娃•西格尔合著,2010)。
译者:何帆
1978年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等。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五位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杂忆》《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等,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致谢
第一章 建院之初
第二章 最高法院如何运转(1)
第三章 大法官
第四章 首席大法官
第五章 最高法院如何运转(2)
第六章 最高法院与立法、行政分支
第七章 最高法院与民意
第八章 最高法院与世界
附录1:美国宪法第三条
附录2:《最高法院诉讼规则》
附录3:大法官年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网络资源
索引
英文原文
本书着重描述了人类史上数十位著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与生平,因之,它并不该被看做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关于哲学家的故事。这
悖论是逻辑学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也是最能激发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以及普通大众兴趣的话题,它指的是与公认的信念相左的“
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
Anupdatededitionofastandardinitsfieldthatremainsrelevantmorethantwentyyearsafter...
《浪漫水彩课:创意植物手绘技法》内容简介:本书的作者通过身边普通的植物,却不普通的环境元素创作了26幅寓意深刻的水彩植物插画
美国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说到开会的规矩,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得上美国人的规矩大
《人生是一种淡定》内容简介:人生是一种淡定,淡定从容者并不是不求上进,他们依然有奋斗目标,依然为此不断努力。人生是一种淡
在超现代时代中,随处可见对“轻”的崇拜。消费主义之轻并不可耻,但当它变成占绝对优势的、无处不在的生活法则,它便是人类的浅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内容简介:本书由美学家朱光潜辑选、翻译,收录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名篇,追溯西方美学思想源头,以深
《此生未完成(增订新版)》内容简介:于娟语录深入人心:“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等,曾获央视《看见》《
《先独立,后爱人》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为现代女性赋能的成长答案之书,作者以犀利的笔触、细腻的文字,记录了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种种
伊拉斯谟的《愚人颂》主要以“愚人”的口吻评论当时的世态世象,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和以君主制度为代表的世俗权威极尽
小时候的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之后的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或许,每一个逐渐告别童年,并走向成人世界的过程,都如同一个
赫拉克利特真的很美。要是他诞生在印度或东方,他会被认为是一个佛,但是他根本没有被理解,他是最闪亮的存在之一,他并不晦涩,
本书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论文集.这些精选出来的论文从不同的哲学观和不同的学科视角展现了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最新思潮,涉及社
张志刚先生的《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一书,以“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作为“根本线索、主要矛盾或基本张力”,来反思宗教哲学研究的“过去...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继《龙的礼物》之后又一中非关系研究力作,作者立足于田野调查,对“中国正在非洲农村打造一个新的帝国”的观点
吉奥乔·阿甘本最著名的论著均属于政治哲学领域,国内也不乏出版,但其处女作讨论的却是诗学和美学。《没有内容的人》是他系统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内容简介:☆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哲学必读之作,尼采思想世界的入门首选 ☆直面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出
《呵护心脏,要注意》内容简介:你知道牙疼也可能是心脏病的表现吗?心律不齐真的就是心脏病吗?突发心脏病到底应该怎么办? 别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