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之重》聚焦于身体和性别的物质性和述行性。巴特勒在本书中引入“征” 、“复现”等重要概念,厘清了她首次在《性别麻烦》中提出并引起广泛争议的“性别述行”理论。通过解读柏拉图、伊瑞葛来、拉康、弗洛伊德、德里达等人的相关论述,以及威拉·凯瑟和詹妮·利文斯顿等人的文学文本和电影作品,本书详细考察了霸权话语如何形构了身体、性别和性属,揭示了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排除、错综复杂的身份认同及其不确定性。巴特勒还在书中提出了诸多尚未解决的议题,这意味着身体政治将进入一个更具开放性的话语空间。
巴特勒认为性别的规制力是一种生产力,它具有生产它所控制的身体的力量。性别是被强行物质化了的理想建构——它不是身体的简单事实或静态状况,而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律法的反复征引和复现,管制规范强行对身体和性别加以物质化。而这种物质化从来不曾真正完成,事实上,规制性律法的权力可以被反戈一击,生成质疑这种霸权的再表述。
序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身体之重
第二章 女同性恋菲勒斯与形态想象
第三章 幻识性认同与性别领受
第四章 性属在燃烧:僭用与颠覆诸问题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前方危险,不可越界”:威拉·凯瑟的男性化姓名
第六章 冒充与酷儿化:内勒·拉森的精神分析学挑战
第七章 论辩实在域
第八章 酷儿批判
译后记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
《西蒙学习法》内容简介:本书结合科学家西蒙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总结了西蒙学习法的实施逻辑,拆分了西蒙学习法的实施步骤,借助各
《罗兰·巴尔特自述(新版)》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作者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内容简介: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会写的人很多,但能写好的人却很少
奥义书这一名称的原义是“坐在某人身旁”,蕴含“秘传”的意思。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
《说服:沟通中的认知偏见与群体认同》内容简介:说服的力量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其背后的一系列心理机制使我们倾向于对某些事情深
《伪雅史》,本书是一部史料丰富、知识性强、妙趣横生的文化著作,摈弃了一般学术著作枯燥、学究的特点。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
《中国古代哲学(全2册)》内容简介:本书着重论述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从哲学角度探讨天道和人道诸重大问题的思想,也就是从宇宙的生
《品鉴家装细部设计(第2季):电视墙》内容简介:居室细部的装修设计是室内设计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精彩、创意独特的细节往
克里希那穆提卓而不群的空性,孕育出了无人可以取代的洞见。有幸能阅读他辞世前两年记录下来的这本《最后的日记》,我的心仍然被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立论,通过大量日常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社会行动后果评估中的代价问题。立意新颖,主题鲜明,问题意识明确。
《中国税制》内容简介:《中国税制》是“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之一种,是一部全面反映民国时期中国税制状况的作品。作者
《吴越国与吴越钱氏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分绪论、军事编、文献编、人物编、附录五部分。其中绪论梳理了近二十年的吴越国和吴越钱氏
作品目录讲稿第一讲一引言:最 艰深的与最 简单的二哲学的开端:爱智慧三爱智慧与爱知识四为什么叫“哲学博士”?五两个“R”与
分析哲学是什么?分析哲学是否已经终结?分析哲学将向何处去?本书正是英美分析哲学界15位知名学者对以上问题的共同回答。本书作者既包括像希拉里·普特南、雅克·亨迪卡...
《大众的反叛》内容简介:即使奥尔特加著作等身,这本书也是他最负盛名的著作!他作为20世纪“大众社会理论”2大主流之一的大众观的
《依旧有声:我的新水墨实验》内容简介:本书精选艺术家杜世禄先生的美学随笔和山水画、人物画作品。杜世禄标新立异的漫画式大写意
“存在着两种相互敌对的关于市场体系的分析: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所提出来的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创办人。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
《物的追问》内容简介:《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在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