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作者:资中筠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5-9-1

评分:8.8

ISBN:9787542653017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茅于轼、吴敬琏、张维迎、任志强 推荐

◆财富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还是社会更合理、更公正的动力?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财富、使用财富。

◆营利与非营利相结合的新公益,可能孕育着一种资本自觉的革新之道,其核心就是改变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让资本为每个人逐利。

◆社会力量 中最大的是资本的力量,要利用资本的力量让每个人可以平等的竞争。

◆由于“我”的缘故,要让这个世界得到改变。

◆你们来到世上,是为了使这个世界更富有。如果忘记了这一使命,就是陷自己于贫穷。——伍德罗·威尔逊

==============================================================

人们通常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财富的创造但不利于财富的公平分配。资中筠先生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自由、公正和法治的环境下,创造财富的人也更愿意通过慈善公益事业与他人分享财富,使得财富的分配变得更为平等。本书还告诉我们,公益的新趋势是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到“改变渔业生态”,也就是以企业家精神从事“创投公益”,通过推动创业和就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善,提高低收入阶层创造财富的能力。资先生不仅是公益事业的杰出研究者,也是新型公益事业的积极实践者。她为这本书的付出让我们所有人受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 张维迎

资中筠先生原来在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时候,她是我的领导。她的专长是国际关系和中外历史。十几年前偶然涉足到非政府组织,写了一本书《散财之道》,介绍美国公益组织的发生、组织、筹资、运行。当时正值中国的公益组织蓬勃兴起,这本书受到极大的欢迎。现在,资先生又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和亲身实践,更新和扩大了内容,不但补充国外这类组织的新发展,更讨论了中国的公益组织。资先生不仅著书立说,还亲身参与到公益组织的活动中。中国各方面的进步得益于先进国家的经验。这本书对国外经验有充分的介绍。我们做公益事业的人不可不读。——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创会理事长 茅于轼

早在十多年前,资中筠先生就开风气之先,出版了《散财之道》,全面评述美国近代公益基金会的发展,为刚刚发轫的中国公益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借鉴。现在,资先生又根据近年来亲身践行公益慈善事业和在国内外深入调查研究的心得体会,更新了内容,在本书中专门介绍目前正在西方世界勃然兴起的新型公益事业。这种被称作创投公益(Venture Philanthropy)的新公益形式用社会企业家精神做公益,不但更能针对近二三十年在许多国家凸显出来的贫富分化等社会矛盾,而且更具有规模效益和提高了影响力,因此特别值得热心中国公益事业的人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吴敬琏

中国从贫穷跨入中产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别,正在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资老师用大量财富的归宿的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在一个充分用法律保护公平、公正的竞争,并给人以充分自由的社会,“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的观念,才会引导不断创造财富并富起来的人群,用社会公益的方式,帮助弱势群体共同分享和拥有“富裕”的机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 任志强

===============================================================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是第一本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综合介绍和分析美国公益事业发展的著作。作者探究美国一百多年来公益事业与公益基金会组织的起源与发展,深入本源,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如何把资本引向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为“唯利是图”的资本找到有效的驾驭和引导之道。作者根据最新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公益模式正在兴起,主要是利用资本的特性,寓公益于商机,不仅授人以渔,而且要掀起一场渔业革命;不再视穷人为单纯的捐助对象,而是潜在的创业伙伴。毫无疑问,这种“致力于改变游戏规则的革新”的成败,不但是对美国以及资本主义制度自我纠错的革新机制的考验,而且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为《财富的归宿》最新增订版,除了美国最新公益趋势之外,更增加了关于中国公益事业的起源与发展的内容,是中国读者了解和研究美国与本土公益的极佳读本。

作品目录

第一部历史与概况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慈善公益事业源远流长

一、美国独立前的公益事业先驱及其思想011

二、独立以后到南北战争的一百年017

三、南北战争期间及其善后工作021

四、现代基金会的早期雏形023

第三章现代基金会的兴起与发展

一、时代背景025

二、20世纪后半叶的特点029

三、社区基金会同时兴起033

四、运作机制035

五、基金会行业组织和学科的出现043

第四章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

一、补充和配合051

二、税法的调控作用054

三、争议与摩擦057

四、“公私合营”的运作模式066

第二部各类基金会剪影

第五章20世纪初期三大先驱

一、拉塞尔·塞奇基金会077

二、卡耐基基金会087

三、洛克菲勒基金会104

第六章20世纪中后期的后起之秀

一、福特基金会124

二、凯洛格基金会140

三、大卫与露西·帕卡德基金会144

四、索罗斯系列基金会147

五、麦克阿瑟基金会157

六、威廉·宾基金会161

七、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164

第七章社区基金会

一、发展历史177

二、个案例证182

第八章运作型基金会

一、塞奇基金会(后期)202

二、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206

三、查尔斯·凯特林基金会212

第九章国际工作

一、概况231

二、美国国内的国际项目234

三、海外工作241

四、后冷战时期250

第十章与中国的关系

一、洛克菲勒基金会 270

二、福特基金会284

三、鲁斯基金会300

四、亚洲基金会312

五、凯特林基金会319

六、麦克与莫琳·曼斯菲尔德基金会322

第三部思想动机与效果

第十一章捐赠的动机与哲学理念

一、志愿精神330

二、“财富的福音”331

三、基督教传统加平民主义压力339

四、代表美国精英的理想342

五、具体捐赠领域所体现的思想347

六、来自各方面的批评353

第十二章客观效果评估

一、教育361

二、科学研究366

三、帮助弱势群体375

四、缓解种族矛盾376

五、文化艺术379

六、可持续发展381

七、与美国政治气候的互动382

八、国际影响384

九、争议386

第四部新公益

第十三章时代与创新

一、新公益的时代特点399

二、新公益新在哪里?402

三、非营利捐赠者的重要作用412

第十四章人物与组织举要

一、DRK基金会420

二、阿育王社会创新者与比尔·德雷顿426

三、洞察力基金428

四、企业社区伙伴431

五、社会创投伙伴433

六、新利润436

七、影响力工作坊438

八、劳拉与约翰·阿诺德基金会442

九、老树新花—洛克菲勒基金会444

十、承前启后—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448

第十五章政府·法律·前景

一、政府的角色459

二、法律与监督463

三、理想·理念·现实意义·前景468

第五部中国公益

第十六章近代历史沿革简述

一、从晚清至民国的中国公益理念和实践479

二、1949年至80年代483

三、9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485

第十七章企业公民公益的兴起及新趋势

一、企业界创建的基金会503

二、个人企业家典型504

三、新概念、新趋势505

四、中国特色的困难曲折和展望517

后记: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概况524

二、慈善事业的本质是民间的、自愿的、自主的525

三、公众习惯思维的误区526

四、企业社会责任528

五、困难和问题530

六、加强监督,提高透明度532

七、卡耐基《财富的福音》的启示533

附录一美国基金会百年大事记535

附录二作者曾走访过的基金会机构与采访过的人物554

参考书目 558

索引 564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