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创办人。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对社会研究方法颇有贡献,被誉为“现代经验社会学创始人”。不仅如此,还提出了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流”、“意见领袖”等概念。
伯纳德•贝雷尔森(1912—1979),美国行为科学家,以研究传播和大众媒介而闻名。1941年后开始从事公众舆论研究,1944年加入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1952年成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此后担任人口委员会主席。
黑兹尔•高德特(1908—1975),美国舆论研究学者。她是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成员之一,此前,参加普林斯顿广播研究项目。离开广播研究室以后,曾和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C.Wright Mills)合作研究过劳工领袖。1947年离开学术领域投入现实政治生活。1961年后一直运用调查研究法从事舆论研究。
第一章 导论
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读者指南
第二章 1940年的俄亥俄州伊利县
该县的经济
该县与政治
研究设定
第三章 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的社会差异
社会一经济地位的作用
宗教关联与年龄
政治既有倾向指数
第四章 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的意识形态差异
经济和社会态度
政治的“外向性”
欧洲战事
党派性与党争
第五章 参与大选
谁对大选感兴趣
对选战的最低程度的参与——不投票者
对选战的最高程度的参与——意见领袖
第六章 做出最后决定的时段
兴趣与做出决定的时段
多重压力与做出决定的时段
多重压力的影响
兴趣与多重压力
第七章 转变的类型
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与转变者
兴趣、多重压力和转变者
转变者的个性特征
转变者的易变性
对转变者的描述
第八章 激活效果
激活过程
激活的四个阶段
宣传唤起注意
兴趣提高引致接触增多
注意是选择性的
选意确定
关于激活的一些例子
第九章 强化效果
党派性、党派性接触与党派性的强化
被强化者描述的强化
第十章 倒戈效果
倒戈效果举例——第三任期议题
威尔基——穷人的斗士
“怀疑者”
第十一章 选战的整体效果
1936年11月—1940年5月与1940年5月—10月比较
选战效果评估
第十二章 赢家预测
预期的变化
“从众”效应
第十三章 选民被告知什么
党派性:在什么程度上支持谁
主体:重心和论旨
选战的中心:罗斯福
选战的目标:历史、金钱和保障
手段:少说为妙
情感性术语:选战的标签
第十四章 广播与印刷媒介
接触的集中点
谁曾经阅听政治
广播与报纸:何者更有影响?
广播与报纸作为转变的缘由
两党各自的媒介
杂志——专门化的传播媒介
第十五章 社会群体的政治同质性
社会分层与政治同质性
家庭的政治结构
正式社团的角色
使意见一致
作为一种社会经验的投票决定
第十六章 个人影响的性质
人际交往触及未做决定者
两级传播流
人际交往的无目的性
反击抵制时的灵活性
顺从的回报
对亲密消息来源的信任
无信念的劝说
实际意蕴
注释
附录 指数的构造
政治既有倾向指数(IPP)
政治活跃度指数
意见广度指数
围绕选战的杂志阅读指数
围绕选战的报纸阅读指数
围绕选战的广播收听指数
对选战的总体或整体接触信息指数
政治接触偏向指数
认同某一方论点的指数
《骆驼祥子》内容简介:本书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自乡村来到城市,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
《看见生命》内容简介: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报道。但对于濒死体验,医学界普遍选择了忽视,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的诡计”或
《文化与权力》是在西方社会学界,特别是布尔迪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著作。布尔迪厄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
《托福高频词汇口袋书》内容简介:这本单词书简单明了,却能充分体现美联出国考试的特点——精雕细琢。但凡托福考的,我们就学;出
萨特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在1923年读柏格森的《给意识的直接材料》之后,他认为“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虽然萨特的思
丹尼尔·贝尔堪称20世纪西方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学术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学的领域。他对宏观社会走向的把握有独到之处,
这本著作是一个遵循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传统,结合当代性别研究和社会运动的城市民族志,选择的视角是一个中国社会分化剧烈,全
本书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歌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
《少有人看见的美》内容简介: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伟大艺
打开手边的这本书,17位哲学家将为你开启霍格沃茨的秘密护墙,书中那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会给你许多启迪,即使你是个麻瓜:真正的勇气意味着什么?预言是否关乎自由选择?...
作者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年出生于摩洛哥,法国哲学家、作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荣休教授,在当代欧陆思想界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存在与事...
在经历了现代性的近3个世纪的构建过程之后,如今批判的锋芒转向了现代性本身。类似的问题重行开始。社会规范的基础来自何处?现代
「要改變社會,首先你要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你就要動起來!」──小熊英二福澤諭吉之後,日本重量級社會思想家中央公論新社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
Thechangingnatureofthefamilyisatopicofintensepublicconcern.Italsohasbeenthefocus...
《炼狱·天堂》内容简介:《炼狱·天堂》是一本揭示韩美林个人成长的心灵史和特立独行的艺术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两位艺术大家韩美
邓晓芒,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邓晓芒长期从...
这本书是美国统计专家达莱尔·哈夫的传世之作,该书引发的“编造虚假信息”话题受到美国社会持续普遍的关注和美国权威媒体的激烈
《古代哲学的智慧》内容简介: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内容简介:对于毛姆的风格,或许读者首先会想到的是他的毒舌、诙谐、邪诞乃至于刻薄,但却忽略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