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导读:
本书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赫伯特·林登伯格
结 语
最后,让我对这本书的论题作一个简要概述。首先,在工业化社会中,某种程度上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正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它摆脱了传统中的稳定关系的支撑,而且,也丧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显得如此固定的(对于“内部”和外部的人均是如此的)“优越地位”:西方的统治。尽管现代性的组织者在寻找某种确定性去取代从前确立的教条,现代性还是有效地融入了制度化了的怀疑精神。在现代性条件下,所有的知识,自身都是循环性的,尽管“循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前者,它考虑的是这样的事实,即科学是纯粹的方法,所以“业已接受的知识”的所有基本形式原则上都是可以被抛弃的。社会科学假定了一种双重意义上的循环,它们对现代制度来说是极其关键的。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知识,原则上都是可修正的;并且,当它们循环性地往来于它们所描述的环境时,实际上它已经是“修正”过的知识了。
现代性内在就是全球化的,而且这种现象的不确定后果与它的反思特性彼此循环,构成了一种由事件组成的领域,在其中风险和伤害有着独特的品质。现代性的全球化倾向,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们在地方和全球两极所发生的变迁的复杂辩证法中,把个人同大规模的系统联结起来。许多经常贴着后现代性标签的现象,实际上关系到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经验,在那里在场和缺场以历史性的独特方式交融在一起。进步变得空洞无物,而现代性的循环却生了根。而且,从侧面来看,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每天摄入的信息量有的时候简直就势不可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碎化及其消解于无中心的“符号世界”。在存在着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因而麻烦不断的背景下,这同时既是主体转变也是全球社会组织转变的过程。
现代性内在地是指向未来的,它以如此方式去指向“未来”,以至于“未来”的形象本身成了反事实性的模型。尽管也可以有别的理由,但我仍然以此作为乌托邦现实主义概念的基础。期待未来本身成了现在的一部分,因而它与未来将怎样发展重新关联在一起;乌托邦现实主义将“打开窗口”以迎接未来,并与正运作着的制度化倾向连接起来,正是由于这种倾向,政治的未来才内在地是在场的。这里我们再次回到本书以此开篇的时间问题上。就最初提到的作为现代性的动力基础的三个基本部分而论,一个后现代世界可能会像什么?因为,如果有一天,现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了,那么它们也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作为结论,只须对此略加评论就够了。
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理想,与现代性的反思性与短暂性二者,都是对立的。乌托邦的预期对事务的未来状态划定了一条底线,这条底线阻断了现代性的无穷无尽的开放特性。在一个后现代世界,时间和空间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再也不用听命于历史性了,很难说它是否暗含了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宗教复活,但可以想像,将会有一种关于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稳定性,它会令人回忆起传统的某些特征。这种稳定性反过来提供本体性安全感的基础,由于意识到社会的普遍性是受制于人类对它的控制力,这种安全感再度加强了。这将不会是一个“向外崩溃”并变成分散的组织的社会,但毫无疑问,它将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地方和全球交织在一起。这样一个世界将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重组吗?似乎有这样的可能。然而,考虑到诸多不同的反应,我们应该切断乌托邦的沉思与乌托邦的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同本书这种类型的研究相比,它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了。
第一部分
导言
现代性的断裂
安全与危险,信任与风险
社会学与现代性
现代性,时间与空间
脱域
信任
现代性的反思性
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
本章概要
第二部分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现代性的全球化
两种理论观点
全球化的维度
第三部分
信任与现代性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
信任与专业知识
信任与本体性安全
前现代与现代
第四部分
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
信任与个人关系
信任与个人认同
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
风险与本体性安全
适应性反应
现代性的现象学
日常生活中的脱技能化与再技能化
对后现代性的异议
第五部分
驾驭猛兽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未来导向:社会运动的作用
后现代性
第六部分
现代性是一个西方化的工程吗?
结语
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当过插队知青和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研究生,师从陈修斋、杨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
本书源自柯瓦雷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举行的一系列讲演,后经扩充而成此书。在这本书中,柯瓦雷主要关注的是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内容简介:柏拉图代表哲学智慧,鸭嘴兽代表风趣幽默,两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对!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学校
《禅与日本文化》内容简介:《禅与日本文化》是铃木大拙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开启了西方思想界了解东方文化的大门,促使西方世界开
《文化与权力》是在西方社会学界,特别是布尔迪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著作。布尔迪厄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
如何搭讪陌生人?如何快速的认识一个人跟他/她成为好朋友?如何在派对上交友?如何加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认识比自己身优秀的人?
《教训》内容简介:这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年代。成功人士往往只谈成功之道,而不提遇挫之苦。对于成功学,多数创业者趋之若鹜。其实
Thisprofoundappraisalofpost-9/11Americaconsiderstheconditionsofheightenedvulnera...
《博导说:在人大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简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继《未来是湿的》之后最新力作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如果说《未来是湿的》揭示的是
《小说写作实训教程》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小说写作技术训练和课堂实操教学,突出实用性与实操性,围绕如何设计故事大纲、创造主人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
《物业管理应用文写作》内容简介:本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物业管理应用文写作为主体,根据物业管理工
ToconfrontthephilosophicalsystemofReneDescartesistocontemplateamagnificentlylaid...
《社会契约论》内容简介:《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作为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政治权利的原理,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
《国家再造》内容简介: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自1958年修改宪法成为第五共和国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其中有些改革是出于
简介: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
《AutoCAD 2015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以AutoCAD 2015中文版为操作平台,结合典型实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软件的每一个知
1.斯坦福大学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集30多年经验之大成,惊世骇俗的颠覆之作。2.领导力大师《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