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书中所叙述的一切本是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这一切可以写成一本当代革命史,一本专提意见的文献,或者一个革命家的自供。上述内容已经在本书中略为提到。不过,纵或这里的有关历史、意见和回忆的综合并不完全,总能反映出我是如何努力以尽可能简短的文字对当代共产主义作尽可能周全的描绘。有些特殊的或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被忽略了,但我相信,这反使主要部分更简单,更完全。
在本书中,我力求不涉及我个人的问题。但我的环境是凶险的,最好也不过是凶吉不可知,因此,我不得不在匆忙中草率地表达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我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对我个人的情况作更细密的检查,这将可能补充,甚或改变我的一部分结论。
我不能描述我们当代世界这个惨痛历程中冲突的所有方面。我也不能假装知道共产主义世界以外的世界,那是我未曾生活过的世界,这可以说是我的幸运,也可以说是我的不幸。所以,当我说及我自己这个世界以外的世界时,我只是为了要把我自己的世界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加以比较。使它的真相更清楚。
书中所写的一切几乎都在别些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不过,这里或许会有一种新味道,新色彩,新心境和一些新思想。事实上,仅仅这一些东西就足够珍贵了。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值得让其他的人知道。
读者请不要想在本书中找到什么社会哲学或其他的哲学,即使是在我所作的概括性的陈述中也找不到。我的目的只是陈示共产主义世界的真相,尽管我发现有时不得不加以概括,但是,我并无意通过概括性的理论化陈述去解释共产主义世界。
在我看来,本书中的材料以置身局外的观察方式来提供,是最适当的方法。本来,我的前提和结论都可以由统计数字,权威言论和重要史实的引述来巩固和证明。不过,为了使本书简明扼要,我宁愿尽可能少用统计数字和引证,而通过演绎或归纳的论证来表明我的观察结果。
我认为我的方法对于陈述我个人的经验以及对于我的工作和思维的方法都是适当的。
我成年以后,走过了一个共产党人所能走的整个路程:从权力阶梯的最低级爬到最高级,从地方性组织走进全国性组织以至国际组织,从真正共产党的形成和组织革命直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在这段时期中,没有人曾强迫我拥护共产主义,也没有人强迫我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完全根据我个人的信念非常自由地决定一切的。尽管我是从迷梦中觉醒了,不过,我并不属于那些突然觉醒的一群。我是从本书所陈述的逐步构成的事实真相和结论中逐渐地、自觉地醒过来的。当我对于当代共产主义现实愈来愈疏远时,我就愈来愈接近民主社会主义的观念。尽管本书的首要目的不在追溯我个人思想的演变,不过这一演变也反映出来了。
我认为把共产主义当作一种观念来批评是多余的,因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间就存在了各式各样的平等和博爱的观念(而当代共产主义是标榜这些观念的),这些观念是争取进步和自由的战士们一贯为之奋斗的主要目标。批评这些基本的观念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无效和愚蠢的。追求平等和博爱的斗争本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尽管对共产主义理论的详细批评是需要的和有用的,但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我把全部心神集中在对当代共产主义现实的描绘上,只有在必要时才涉及理论。
要在这部如此简短的著作中把我个人全部的观察和体验都写出来是不可能的。我只能把最紧要的部分写出米,在必要时还得用概括性的陈述来表达。
生活在共产主义世界以外的人可能觉得书中所述一切都很陌生,但在生活于共产主义世界中的人看来,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我并不想在对共产主义世界现实及其观念的描述这件事上求得特殊的功劳和荣誉。书中所描绘的现象和观念,仅仅是我所生活的世界中的真相和观念。我是那个世界的产儿。我曾对那个世界有所贡献。而现在我是那个世界的批评者之一。
这种不一致只限于表面。过去我曾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而现在我仍在为一个较好的世界而奋斗。我的奋斗并不一定能产生它所希望的结果。然而,我个人行动的一致性却存在于这个长期不断奋斗的过程中。
目 录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革命的性质
第三章 新阶级
第四章 党的国家
第五章 经济上的教条主义
第六章 对思想的专制统治
第七章 目的与手段
第八章 本质
第九章 民族共产主义
第十章 今日世界
《与运气竞争》内容简介:如何获知创新的方向?如何打造用户切实想要购买的产品?创新能否超越一场凭运气下的赌注?作为创新与发展
《男孩的学习方式大不同》内容简介:成绩上不去、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坐不住……都说男孩更聪明,可为什么学校里成绩好的都是女生
《第一哲学沉思集》内容简介:“我思故我在。”近代哲学之父、解析几何之父、启迪牛顿的科学先驱 笛卡尔 的思想精华 探讨一切关于存
作品目录者序一 上帝存在的证明1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安瑟伦)2 上帝存在的五种论证(托马斯·阿奎那)3 钟表与表匠(威廉·佩利)
◆茅于轼、吴敬琏、张维迎、任志强推荐◆财富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还是社会更合理、更公正的动力?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财富、使
富有者正在隐匿财产更加贪婪贫穷者坠入福利陷阱更多索取金融危机和巨额社会福利支出入不敷出的政府和不堪重负的税赋被神化的德国
托马斯·谢林(ThomasC.Schelling)在2005年与罗伯特·奥曼(RobertAumann)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内容简介:麦克卢汉代表作,比《娱乐至死》更重要的传播学著作 互联网思维奠基之作,认知突围必读经典 启
《多接入边缘计算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从多个维度介绍5G的技术利器之一——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培训师进化之路:教练型培训师》内容简介:教练型培训师是适应现代培训领域需求而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培训师角色,它既拥有教练的能
《道德哲学的问题》内容简介:本书据阿多诺在1963年5月至7月的讲课稿整理而成,全书围绕着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评说而展开,并结合阿多
本书是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研究历史必须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哲学史的第
罗振宇解读《正义从哪里来》是罗辑思维书店典藏熊逸的第6本书。熊逸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切存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到一个平台上作
《国家再造》内容简介: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自1958年修改宪法成为第五共和国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其中有些改革是出于
基于芝加哥学派的历史演变与理论贡献,遵循以“情境化”、“六经注我”为主以及“从描述到阐释”的学术进路,在“史”“论”结合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主要著作有《胸中之竹》、《欲罢不...
《赫尔墨斯的口误》内容简介:《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
劳思光(1927-2012),湖南省长沙市人。本名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
作品目录目录第三部 近代哲学引言第一篇 培根和波墨一、培根二、雅各·波墨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第一章 理智的形而上学时期一、第
《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二年级上册)》内容简介: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每一篇课文都配有若干拓展阅读的文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