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社會,首先你要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你就要動起來!」──小熊英二
福澤諭吉之後,日本重量級社會思想家
中央公論新社新書大賞第1名
反安保學運社團SEALDs選書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
吳叡人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沈清楷 哲學星期五創辦人、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何明修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柯一正 導演
范 雲 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社會民主黨召集人
苗博雅 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
崔愫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趙天麟 立法委員
──推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社會是要改變什麼?又要如何改變?
許多人想改變社會,但卻又不覺得社會真的可以改變。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不曉得到底該做哪些事才能改變社會。
投下神聖的一票,或者自己參政成為政治人物,就能帶來改變嗎?對此抱持懷疑態度的人不在少數。我們要怎麼理解這樣的狀況?社會可能改變嗎?要改變社會,應該怎麼做才好?這就是本書最核心的主題。
本書是日本社會學者小熊英二,在實際參與社會運動、與人相遇而有所感觸,以及與此同時進行的研究,再加上過去所學與研究成果,種種心得融合下執筆完成。
本書從歷史、社會結構、思想層面導入,第一章綜覽日本現狀,探討核電在日本社會所處的位置,第二章討論社會運動的變遷,第三章描繪日本戰後的社會運動史,第四到第六章則探討民主與選出民意代表的意義,並思索代議民主制度為何出現瓶頸,第七章將簡介有助於實踐社會運動的理論。
六○年代日本的社會運動曾經氣勢浩大,後又沉靜多年,近年從反核運動到反安保法運動,日本示威抗議又再次群聚街頭,但鮮少台灣人了解這些運動的來龍去脈,透過本書不僅能清楚這些前因後果,更能與台灣的社會運動作比較,並賦予自己力量與信心,思考如何透過公民運動實現理想社會。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中央公論新社新書大賞第1名
‧反安保學運社團SEALDs選書
推薦語
序言
第一章 日本社會身在何方?
曾是「工業社會」時代的日本∕何謂工業化社會?∕後工業社會∕自由而多樣的社會∕年輕人的高幸福感∕日本型工業社會∕無法有效運作的日本型工業社會∕災害讓問題一一浮現∕核電與工業社會∕因核電事故而改變的蘇聯∕支撐核電的補助金制度∕始於戰時的電力市場統制∕不負責的體制∕走到極限的核電產業∕核電的成本∕核電是社會問題的表徵∕社會不斷的改變
第二章 社會運動的變遷
工業社會初期的社會運動∕道德主義與先鋒黨∕新社會運動∕年輕人與女性∕後工業社會的運動∕風險社會∕六八年與後工業社會
第三章 日本戰後的社會運動
日本社會運動的特徵∕日本戰後的民主∕因特徵而產生的弱點∕道德主義∕六○年安保鬥爭與共同體∕兩千萬人連署∕不存在的「無黨派」社會∕戰爭的經驗與記憶∕捍衛民主∕所得倍增計畫下,運動退潮∕共同體的鬆動∕學生的變化∕大學的學生自治會與新左翼∕宗派∕不滿大學教育大眾化∕與舊意識的落差∕經濟快速成長的困惑∕公害與住民運動∕越戰∕虛假的戰後民主∕「全學連」與「全共鬥」∕自由運動之侷限∕全共鬥運動的特徵∕宗派與全共鬥∕道德主義的弊病∕聯合赤軍事件∕從七○到八○年代∕「昭和日本」的確立∕對「經濟大國日本」的批判∕反核運動史∕八○年代的廢核新浪潮∕「第三代」的戰後日本∕福島之後∕睽違五十年的事態∕「自由」層的擴大∕今後的社會運動
第四章 何謂民主
老鼠嫁女兒∕選出代表∕限制選舉權的邏輯∕我們的代表∕古希臘的民主∕「氣氛高漲」的重要性∕討論的意義∕「代表」與「representation」∕「公」與「私」∕祭典與音樂的世界∕君王、祭典、市場∕涂爾幹的《自殺論》∕個人之上的存在∕國家的未來與市場的判斷∕柏拉圖的「理型論」∕數學與幾何學∕哲學家皇帝的養成教育∕數字與本質∕詰問法∕統治形態的變遷∕法治∕代表與君王∕公與私的倒轉
第五章 近代自由民主制與侷限
火藥與羅盤∕印刷術與《聖經》∕世界觀的轉變∕近代科學與實驗∕戰亂的時代∕近代理性與笛卡兒∕數學與近代意義的主體∕牛頓與鍊金術∕以算式寫成的本質運動∕近代科學的公開與對話∕從近代科學到政治思想∕以契約建立社會∕民主思想先驅的盧梭∕亞當.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邊沁的功利主義∕現代的自由民主制∕托克維爾的美國論∕示威抗議會破壞民主嗎?∕對自由民主制的批判∕「代表」與「六八年」∕自由民主制的終結?
第六章 另一種社會形態的追索
對於「行使理性的主體」的懷疑∕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安全標準」的概念∕胡塞爾的現象學∕不是個體論,而是關係論∕社會調查與觀察數據∕建構主義∕物化∕辯證法∕關係以及在運動中改變∕反身性現代化∕選擇的增加∕反身性作用的增加∕「傳統」是被創造的∕為何左派和右派都走入末路∕分類的極限∕保守主義的反作用力∕基本教義∕對話和公開性∕培力∕嚴懲重罰帶來反效果∕彈性安全∕基本保障比較有效率∕從保護到活化∕自發性結社的活用∕迴力鏢效應∕風險∕做比不做要好∕直探根本,改變社會
第七章 如何改變社會
有關「國體」的想法∕「改變社會」的當代意義∕當代日本的「格差」意識∕「改變社會」在當代日本是指?∕期待好的負責人,不如圍爐煮火鍋∕社會運動的各種理論∕議題焦點週期∕資訊傳播兩階段流程與創新者∕構框∕建構主義與形塑主體∕道德經濟∕挪用∕如何評價社會運動理論∕理論應用的方法∕理論應用的概念∕日本戰後的運動實例∕國際NGO∕生活俱樂部∕水俣病訴訟∕越平聯∕失敗方程式∕非個體論的運動∕個體論式的戰略∕快樂、顯得很快樂
結語
譯者的話
《当了妈妈后,重新学说话》内容简介:最好的教育,存在于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勇气、
黑格尔哲学无疑是晦涩难懂的,然而它又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座山峰,连接着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任何试图绕过它的行为注定都是徒劳
历史哲学在俄罗斯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实则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探索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有关争论中,已关涉到历史哲学中的诸多问题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洞悉人类社会与行为的里程碑式科普著作。作者马丁•诺瓦克从生物学、数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角度出
《权衡(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以一种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聚焦于批判性探究的实践,对批判性思维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
《权力的终结》涵括商界、宗教、教育、家庭内部、战场等所有领域权力变迁的书。洞穿掌权者真实心态,颠覆常人对权力的理解。或许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
《我与你》内容简介:《我与你》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代表作。作者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
“真正有用”正是这本书不同于其它思维书籍之处!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窘境——分析时想不明白、表达时说不清楚、学习时学不快速?
Thisbookwasfirstpublishedin2011.Theglobalizationofcapitalmarketssincethe1980shas...
《巴黎传:法兰西的缩影》内容简介:从罗马时代的“卢特提亚”到21世纪的“大巴黎”,作为首都城市,巴黎的历史与法国的历史息息相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
玛丽·麦卡锡是一位重要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她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她们》开启了女性自我解放主题讨论的先河。《她们》出版于1963
《灵魂只能独行》内容简介: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亲自编选,收录历年散文中最有价值的精华篇目,影响数代中国年轻人的人生智慧,尽
《怎么吃不上火》内容简介:上火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轻者起痘痘、口臭、喉咙肿痛,重者甚至便秘、呕吐。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上火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内容简介:本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在《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不久,尼采
《褪色的金饭碗:国营事业职员收入变迁(1927—1949)》内容简介:收入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能比较集中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
《逻辑思维的30个技巧》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逻辑思维”的概念,构建了逻辑的金字塔方式,介绍了“逻辑思维”的关键方法,框架性
《军事信息系统(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以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指导,从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入手
乔治·巴塔耶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的先驱,是当代法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策源地。他踏着尼采的足迹,对主体、知识、理性、功利性生产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