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
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
本项研究的框架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
下岬村的源起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
身分群体及其近来的变化
亲属结构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
分类范畴和礼单
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下岬村的工具性送礼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
村民们的随礼开支
义务性礼物馈赠与关系的培养
礼物馈赠与行动中的关系网络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
本上的关系概念与地方的小世界
关系网络的型构
实践性亲属关系与私人网络:深层的含义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
馈赠规则和互惠的变化
人情和礼物交换的道德性
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礼物交换的意义
关于人情的一个尝试性概括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
礼物交换的不均衡
社会等级中的单向馈赠
非均衡互惠和社会等级的再生产
收礼荣誉与送礼竞争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
彩礼和嫁妆:人类学概念和地方性术语
新郎家的婚姻投入:旧形式和新形式
新娘家的婚姻投人:从间接嫁妆到直接嫁妆
新娘和新郎: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
婚姻交换的性质:偿付、资助和家产继承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
礼物和中国的礼物
重审关系和人情: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
礼物经济和社会主义:复兴还是转型?
附录: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
参考文献
SorenKierkegaard-theprodigiousDanishauthorwhopublisheddozensofgenre-bendingworks...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
巴以冲突版《追风筝的人》战火中成长的孩子,该如何选择生命的方向?主持人蔡康永&作家钟文音&战地记者张翠容联袂推荐1955-2015一
《庄子的哲学空筐》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庄子,看当代世界——“文本”的解释学、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文学经典的所有完整文稿。通过绎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
《西方现代性的文化起源》内容简介: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哲学维度辨析宗教改革运动,论述了路德神学的范式转
《艺术的法则》清晰地显示了布迪厄立足于文学艺术领域对整个社会结构与认识结构的深刻分析,以及他将社会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
你是否曾为一些事情纠结,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你是否受制于别人的影响,却没有自己的判断?你是否质疑过一些信息,却不知道如何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人体、人性、人情立即就受到成人的养护和塑造,然后就被打上种种的印记……其间,
从本质上说,存在是奇特的,它撞击着我们,如黑夜一般,将我们紧紧地裹挟,令我们窒息,痛苦万分,却不给我们一个答案。它就是存
《偶遇》内容简介:★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短篇小说集代表作,遇见海豚、蟒蛇和黑豹 ★无法定义的文学大师,比《海上钢琴师》还
王德峰,男,1956年生,江苏泰县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主...
《生产(第10辑)》内容简介:本辑专题是“迈向思辨实在论”。“思辨实在论”缘起于2007年4月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一次会议,与会者包括
林南,现任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亚太研究所所长,前美国社会学会副会长(1999-2000),台湾中研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华
《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内容简介:为何唯有南明出现“二百里二帝”现象? 明将施琅降清只是基于利益的选择吗? 北伐初期势
The"Protagoras,"likeseveraloftheDialoguesofPlato,isputintothemouthofSocrates,who...
《定西笔记》内容简介:作家贾平凹走出书斋,亲身走访目前尚为中国贫困地区之一的定西,用心去关注、用眼去观察当地的生存环境和风
《PLC自学手册》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介绍PLC技术的图书,主要内容有PLC快速入门、三菱FX系列PLC硬件系统介绍、三菱PLC编程与仿真软
《相约星期二》内容简介:我们都曾渴望一位人生导师的指点与陪伴,也许是家人、老师、朋友或同事;一个年长、耐心、睿智的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