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在1923年读柏格森的《给意识的直接材料》之后,他认为“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虽然萨特的思想一生都在变化,但他始终以“人”做为他的思考焦点。因此萨特把他的存在主义称作“人学”。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存在的基础,人之所以比物高贵,正是因为人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因此萨特提出来:存在先于本质。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理出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脉络。
《存在与虚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为自身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有、做和存在。
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就石头来说,它是其所是,这件事物的存在总与它本身相合,这就是“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实际是指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未来的我不一样,我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固定。人一生下来,他没有本质,而只好做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就是这个。
但是人总不能忍受人的本质的不固定性,这种情境造成人的不安全感受,所以,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变得像那磐石一般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性。然而这可能吗?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是悻论。
于是,人面对着虚无。没有他自己时,世界对他是一片虚无,有了他自己,这个自己却是本质空缺的自己,所以他面对的仍然是虚无的感觉。不过人类特有的尊严在这里诞生了。萨特自豪地说:正是这种虚无才是行动意志的基础。于是,“自由”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萨特对自由简直是着了魔的,这是一种无限的自由,一种绝对的自由。他说:“人命运是自由的。意味着人要做上帝。”“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爆发了,神明对这个人就无能为力了。”这些响亮的口号不难想象在战后,一片价值废墟之上,是如何振聋发惯了。人生而自由,是不应该受到奴役的,德国法西斯是倒行逆施,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所以,小知识分子由衷地感谢萨特为他们提供一种非传统的思想。存在主义号召人们面对恐怖与荒谬的现实而又能看到人尊严并保持自己的特性,对他们来讲,这是一条十分理想的自救之途。
“他人即地狱”是萨特流传深广的思想。个体有了自由,必须面对他人。我们两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人,其根源就我们的意识多样性。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这使我常常觉得恐慌,因为我看见我所设定的世界突然间从我的手指尖逃脱了,逃向另一个人的设计之中、这个人不断地注视着我,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企图设计我,于是我被迫要变成他者的存在,我原始的堕落就是因为他者的存在造成的。
《恶心》是萨特最喜爱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萨特突然发现了“恶心”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心情。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一下子被打开了。里面的主人公洛根丁原来对自己的存在、对外部世界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但突然有一天,他感到浑身不适,开始了恶心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恶心是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感而生发的生理反应。萨特说,人只要认识自己的存在,就永远会有恶心感。萨特在战争期间有10个月的时间被关押在纳粹贝尔森集中营,他的荒谬、恶心、虚无的体验都是贝尔森给他的。
萨特在战后走出了书斋,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学说,1956年布达佩斯事件改变了萨特的态度。70年代之后,萨特的影响逐渐被福科、德里达等解构主义哲学家代替。
目录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一、现象的观念
二、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
三、反思前的我思和感知的存在
四、被感知物的存在
五、本体论证明
六 自在的存在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一、考问
二、否定
三、虚无的辩证法概念
四、虚无的现象学概念
五、虚无的起源
第二章 自欺
一、自欺和说谎
二、自欺的行为
三、自欺的“相信’
第二卷 自为的存在
第一章 自为的直接结构
一、面对自我的在场
二、自为的人为性
三、自为和价值的存在
四、自为和可能的存在
五、自我和自我性的圈子
第二章 时间性
一、三维时间的现象学
二、时间性的本体论
三、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
第三章 超越性
一、作为自为与自在关系类型的认识
二、作为否定的规定
四、世界的时间
五、认识
第三卷 为他
第一章 他人的存在
一、难题
二、唯我论的障碍
三、胡塞尔,黑格尔,海德格尔
四、注视
第二章 身体
一、作为自为的存在的身体:人为性
二、为他的身体
三、身体的本体论第三维
第三章 与他人的具体关系
一、对待他人的第一种态度:爱、语言、受虐色情狂
二、对待他人的第二种态度:冷漠、情欲、憎恨、性
虐待狂
三、“共在”(mitsein)和“我们’
第四卷 拥有、作为和存在
第一章 存在与作为:自由
一、行动的首要条件便是自由
二、自由和人为性:处境
三、自由与责任
第二章 作为和拥有
一、存在的精神分析法
二、作为和拥有:占有
三、论揭示了存在的性质
结论
一、自在和自为:形而上学概要
二、道德的前景
附录:译后记
修订版说明
萨特生平、著作年表
主要术语译名对照表(法―汉)
《北美思维导图作文》内容简介:果果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他在写作文的时候遇到了麻烦,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好。在
《中华流失文物迷踪1》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华流失文物迷踪》系列丛书的第一辑,本辑共分五个专题,分别为“文物流失第一案”“圆明
《透析盈利模式》内容简介:2009~2012年,四本与商业模式有关的著作《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慈善的商业模式》《商业模
《我是一个兵:少年空降兵》内容简介:本书T小队的少年们加入了空降兵部队中赫赫有名的“雷神”突击队。他们空降莽莽丛林,体验丛林
陈嘉映,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是爱贝睿学堂魏坤琳等知名育儿专家著作的一本专注于养育聪明孩子的指导书。本书分为“真正的聪
《瑜伽从新手到高手》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瑜伽的起源和历史、瑜伽的分类、呼吸法、瑜伽的体式及作用、瑜伽饮食,最后用一个完整
编辑推荐:☆日本儒学大师冈田武彦研究宋明理学总结之作☆一本讲透宋明理学的认知升级之书☆读懂宋明理学,先需读懂宋明时代精神《宋明哲学的本质》是冈田武彦研究宋明理学...
《说戏讲茶唱门歌》内容简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
《中国公共关系史(1978—2018)》内容简介:本书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论述了从1978年中国公共关系萌芽到2018年新
《教育思想的演进》根据涂尔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学开设的“法国中等教育史”课程整理而成,是史学界公认的社会史的开山之作。它
《写给无神论者》内容简介:世人发明宗教实出于两个核心需求,这两个需求绵延不绝,世俗社会至今也无法特别有效地加以应对。其一,
《人本智造》内容简介:人本智造体现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支撑。本书深入阐述了新一代智能制
《希腊史:从开端至希腊化时代》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从米诺斯文明至诸希腊化国家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这段时期的希腊史。叙述之路以
《命运攸关的抉择》内容简介:作者伊恩·克肖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
Fromitsbeginnings,philosophyslanguage,conceptsandimaginativegrowthhavebeenheavil...
序书中所叙述的一切本是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这一切可以写成一本当代革命史,一本专提意见的文献,或者一个革命家的自供。上述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简介:《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
《人生三境》内容简介:本书从历史故事、寓言作品、神话传说、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取材,对“人生三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睿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经济学开始兴起以来,西方国家在大推进等理论的引导下,为欠发达国家提供大量的援助,以期推动这些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