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颖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为我们熟知而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她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诋毁。
伟大的女人和伟大的男人一样崇高、神圣;险恶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样凶残、卑鄙。
第二性―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堕胎、卖淫和两性的平等。
当代妇女问题探寻 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译者前言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ior.1908-1986)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
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传》,第二卷)。
1943年,波伏娃的长篇小说《女宾》问世,从此,她一越而成为作家。
1945年,她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他人的血》出版,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她的作家才华得到公认,在短短的两年中,这部小说就再版了32次。
战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研究方面,1946-1949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立即轰动一时,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52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此后,该书被许多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妇女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我国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书名为《第二性-女人》。
由于这个版本是根据台湾译本印制的,书中除有些术语和内地不尽相同外(如把“无产者”译成“普罗大众”),有些哲学性的论述被删节,也有的地方被望文生义,给读者造成明显的误解。
后来不久,友谊出版公司也出了一个译本,名为《女人是什么》,这个译本的译文要比台湾译本准确和流畅多了,只可惜它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过《第二性》的全译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妇女研究画业在逢勃发展,广大女人工作者、妇女理论研究者以及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都希望能及早看到《第二性》的全译本。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女人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大可质疑;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元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了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的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作者还以司汤达和D・H・劳伦斯等五位作家为例,讨论了西方文学对妇女的态度。
译者前言
作者序
第二卷 序
第一卷 事实与神话
第一部 命运
第一章 动物的性生活:生物学的论据
第二章 性一元论: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
第三章 经济一元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妇女观
第二部 历史
第四章 游牧族中的女人
第五章 早期农耕时代的女人
第六章 父权时代与古代社会
第七章 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女人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以后:就业与参政
第三部 神话
第九章 梦想、恐惧与偶像崇拜
第十章 五位作家笔下的女人神话
第十一章 神话与现实
第二卷 当代女性
第四部 女性形成
第十二章 女孩
第十三章 少女
第十四章 性发动
第十五章 女性同性恋
第五部 处境
第十六章 结了婚的女人
第十七章 母亲
第十八章 社交中的女人
第十九章 妓女
第二十章 中老年女人
第二十一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性
第六部 生存之辩
第二十二章 自恋
第二十三章 情妇
第二十四章 修女
第七部 走向解放
第二十五章 独立的女人
结论
人名与专用术语英汉对照表
这本文选着眼于社会学本体知识,试图通过严谨的论述和明确而有根据的限定,构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全书从微观社会到宏观社会
《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是西文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戴维·哈维新近的力作。全书力图从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
约翰·赫伊津哈(JohanHuizinga),1872年12月7日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Groningen)。他是一位文化史学家,也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
已被译成德、法、日等十余种语言出版,其教育理念广为人们所接受这套书是属于孩子的,因为儿童与哲学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他们
史怀哲细述了个人的生活历程、思想与道德流脉的追忆,也对有伦理与文化关系的论述,道德真谛的阐释,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哲学洞见
日本经历第三消费社会,尤其“3·11大地震”,让日本民众幡然醒悟,已经被摧毁的物质,即便恢复原貌又有什么意义?物质已经不足以
王云五,出版家、教育家。原籍广东香山,1888年7月9日生于上海,1979年8月14日在台北逝世。他靠自学成才,一生未进过大学,无一纸
《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内容简介:本书从全球化与东西方哲学对话角度探究比较哲学的理论形态、研究方法、问题意识与创新思
《物联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与开发》内容简介:本书由浅入深地分析LoRa、NB-IoT和LTE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并利用这三种长距离无
《WebRTC音视频开发》内容简介:本书系统介绍WebRTC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WebRTC技术发展历史、应用场景、整体架构,We
《退步集》内容简介:《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
《PowerPoint 2010从新手到高手(超值版)》内容简介:《PowerPoint 2010从新手到高手(超值版)》分为6篇,共24章。第1篇【入门篇
《世界现代化历程》内容简介: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大约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进入高潮,到现在已趋平静,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火爆了。这种情
娜塔莉·海因里希(NathalieHeinich),法国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导师为知
他是最犀利的美食家,无数后来的美食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他的“金句”。他是最出名的美食家,有数不清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食,如萨瓦兰奶酪、萨瓦兰蛋糕。他是最坎坷的美...
《知识机器》内容简介: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 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 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
《伍迪·艾伦与哲学:你说我的谬论一无是处》内容简介:被高傲的法国人誉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的伍迪·艾伦,这次被15位
ContainstheexercisesandworksheetsoncommunicationfromPerspectivesonMarriage.
作品目录致《鲁迅研究月刊》编者的信(代序)题辞关于《题辞》秋夜关于《秋夜》影的告别关于《影的告别》求乞者关于《求乞者》我
本书被美国报刊称之为丰富的乳房历史之旅,处处充满惊奇!作为女性身体象征的乳房,在人类的想象里拥有特别的地位.不同的历史时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