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武德(1889—1943)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本书是他关于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五编。一、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二、基督教的影响。三、科学历史学的滥觞。四、科学历史学。五、后论。本书为开创和发展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编者序
导 论
第一节 历史哲学
第二节 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
第三节 第一编至第四编的问题
第一编 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
第一节 神权历史学和神话
第二节 希罗多德开创的科学历史学
第三节 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
第四节 希腊人关于历史学的性质和价值的概念
第五节 希腊的历史学方法及其局限性
第六节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第七节 希腊化时期
第八节 波里比乌斯
第九节 李维和塔西佗
第十节 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一 人文主义
二 实质主义
第二编 基督教的影响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的潜移默化
第二节 基督教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世纪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
第五节 笛卡尔
第六节 笛卡尔派的历史编纂学
第七节 反笛卡尔主义
一 维柯
二 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第八节 启蒙运动
第九节 人性的科学
第三编 科学历史学的滥觞
第一节 浪漫主义
第二节 赫德尔
第三节 康德
第四节 席勒
第五节 费希特
第六节 谢林
第七节 黑格尔
第八节 黑格尔和马克思
第九节 实证主义
第四编 科学历史学
第一节 英 国
一 布莱德雷
二 布莱德雷的后继者
三 19世纪晚期的历史编纂学
四 伯里
五 奥克肖特
六 汤因比
第二节 德 国
一 文德尔班
二 李凯尔特
三 齐美尔
四 狄尔泰
五 迈耶
六 斯宾格勒
第三节 法 国
一 拉韦松的精神主义
二 拉希利埃的唯心主义
三 柏格森的演化主义
四 近代法国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意大利
一 克罗齐1893年的论文
二 克罗齐的第二立场:《逻辑学》
三 历史学与哲学
四 历史与自然
五 克罗齐的最后立场:历史学的自律
第五编 后论
第一节 人性和人类历史
一 人性的科学
二 历史思想的范围
三 作为心灵的知识的历史学
四 结论
第二节 历史的想象
第三节 历史的证据
导 言
一 作为推论的历史学
二 不同种类的推论
三 证词
四 剪刀加浆糊
五 历史的推论
六 鸽子笼方式
七 是谁杀死了约翰·道埃?
八 问题
九 陈述和证据
十 问题和证据
第四节 作为过去经验之重演的历史学
第五节 历史学的题材
第六节 历史和自由
第七节 历史思维所创造的进步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版后记
译后记
关于本书的作者柯林武德的思想及其史学理论的述评,已见本书的译序。这里只对我们在译文中所遇到的某些技术问题作一简略的说明。
“心灵”(mind)一词为作者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术语。这个字也可以译作“精神”;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或“精神哲学”的精神一字德文原文为 Geist,而英译则作mind。译文中除少数地方(如有关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章节)作“精神”外,其余地方均译作“心灵”,以期统一。
本书中的idealism一词,通常中译名作“唯心主义”。但此词另有一个涵义是“理想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书中用idealism和它的形容词 idealistic,系与“实证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相对而言,所以我们均译作“理想主义”。只有少数情况,当它是与“唯物主义”相对而言的时候,则译作“唯心主义”。
另一点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作者使用“批判的历史学”一词和当代一般流行的用法大相径庭。在一般的用法上“批判的历史学(或历史哲学)”系与“思辨的历史学(或历史哲学)”相对而言。但作者使用“批判的历史学”一词,却指的是一般通行意义上所谓的“考据历史学”(或历史考据学);他的心目中是指19世纪以兰克为代表而盛行一时的历史考据学,也就是他在本书中所始终猛烈抨击的那种“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或剪贴史学)。这在用词上也并非标新立异。因为criticism一词和它的形容词critical包含有两种意思,一般作“批评”或“批判”解,而在历史研究中则往往作 “考据”或“考订”解。作者在本书中使用此词,大都是用在后一种意义上。至于前一种意义,即通常意义上所谓的“批判历史学”,则作者特别标出“科学历史学”一词。“科学历史学”是本书的中心思想,全书所讨论的实际上即作者所谓的“科学历史学”问题。对于这一用法,请读者们在阅读时特别加以注意,以免与通行的用法混淆。
由于作者在生前没有来得及把本书写成定稿,所以本书在编排上和内容上显得颇不平衡。有些理论并没有做出应有的详尽发挥,甚至没有讲清楚。对他的一些基本论点的理解,翻译过程中曾参考了作者的其他著作,尤其是他的《自传》一书。读者如对他感兴趣的话,最好也请参阅他的其他著作,至少是他的《自传》。当然,作者理论本身也有其重大的漏洞,乃至前后自相矛盾和风格不一的地方。这些是有待于读者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分析的。
本书的翻译始自1979年,其后时作时辍,直到1983年秋才最后完工;现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供国内对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感兴趣的同志们阅读、研究、批判或参考之用。限于我们的水平,译文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本书中所有的希腊文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同志进行了核对,谨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 者
1983年秋,于北京
修定版后记
本书中译本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于1986年出版,作为“汉译外国史学理论名著丛书”中之一种。译文现经过重行校正和修订,改由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修订本排印再版。“译序”也嫌不能满意,但目前已来不及改写,只好俟诸异日。
此次校订过程中,承友人朱本源教授多所指正,谨此致谢,并誌鸿爪;同时对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同志的热情帮助,表示衷心的感激。
译 者
1994年春 北京
本書以五位女性的戰爭故事為主軸,以性別、國族為經緯,透過夾議夾敘的書寫手法,從法律、政治、社會、經濟等不同角度,呈現近代
知日甲午海战,再认识 本书特色 这本书以客观史料为基础,对120多年前甲午战争的前后过程做了全面、客观地梳理。更把“甲午战争”聚焦到&l...
(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日本杂事诗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
增补唐五代文史丛考 本书特色 《增补唐五代文史丛考》中的文章,按其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篇考证,另一类为一组考证;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新做的考证(前...
新编历史小丛书 : 元史讲座 本书特色 元史大家韩儒林先生引领元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我国元史研究一个阶段性进步。元史大家的经典著作,展现元朝的历史风貌。新编...
五四时期中国史坛的学术论辩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五四时期中国史坛上影响与规模都比较突出的几个论辩问题,如关于井田制度有无的论辩,对老子和孔子生卒...
利维坦-美国捕鲸史-野性北美.多林作品集-II 本书特色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关于捕鲸,主要是从动物保护的角度看待。而且,很多人从媒体上获得的认知也大都是:...
北京农业史 本书特色 《北京农业史》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北京专史集成》的系列著作之...
三国两晋南北朝-动荡纷争四百年 本书特色 隔叶的黄鹂,无声的草庐,不见了先主老臣。王谢的家燕,秦淮的酒家,浪花淘尽了英雄。旧人去矣,新人复来。胡骑驰走,民族奔竞...
宫闱秘闻-清案探秘-附光盘 本书特色 慈禧是怎样从一个嫔妃上升为垂帘听政的老佛爷的?英国两次派遣大使与清朝商议贸易问题,为何会因跪不跪的细节谈崩?顺治当...
史记研究集成(全套14本)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史记研究集成》共14卷,498万言,系统全面地总结《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史记学”的发展状况、内容及历程。所谓“...
高中生必背文言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篇目) 内容简介 大纲中附录了“古诗文背诵篇目”,这本小书收编的古诗文,就是教学大纲规定的篇目,按大纲的篇目...
晚清侍卫追忆录 本书特色 在《晚清侍卫追忆录》中,作者富察·建功采用**人称口述的手法,追忆了其太姥爷和大姥爷作为晚清侍卫在宫廷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本书可...
《小动物乐园——少儿钢琴小曲50首》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50首魏东明先生从1988年至今创作的有关小动物的钢琴小曲,短小精悍、简单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图集》(1~~8)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
北洋军阀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等北洋军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
大变局1911 本书特色 一本好书的出版,往往是难产的。本书为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画上圆满句号梁文道、蔡子强、十年砍柴鼎力推荐如果你对其他的辛亥书不...
《罗马的胜利》内容简介:★德克斯特·霍约斯研究罗马历史36年,讲清了罗马的复杂性,一本顶一套。从历史的角度看有学术高度,从现
希腊罗马六千年: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海南出版社出版★ BBC主讲人、古代史荣誉教授托尼·斯帕福斯的力作★ 本书讲述了从青铜时代晚期到公元七世纪,一段跨越...
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一套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案丛书。传统学案体史书在于研究不同学派的学*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