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重要背景的“文革美术”
之所以将“文革美术”的介绍放在本书之首,是因为1979年以后出现的
新生美术创作现象其实是为了反拨它才出现的。此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生艺
术现象的出现。如果不理解这一基本前提,我们对于后来出现的美术创作变
化将会感到莫名其妙。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为开始的
标志,并以粉碎“四人帮”为结束的标志。具体的时间段是从1966年到1976
年。应该强调的是,本书所强调的“文革美术”,并非指在这一时间段里出
现的所有美术创作,而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压力下,专门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
,并明确表达具有“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美术创作。这意味着,每件从
属于“文革美术”范畴的作品,无论是对于题材的选择,还是对于图像的制
作,甚至包括对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可以在当时的政治文件和党报社论中找
到理论上的依据。
总的来看,“文革美术”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猛烈批
判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包括混进党政军内的“走资派”、“地富反
坏右分子”及“反动学术权威”;其二是热情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由于革
命领袖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往往被无限地神化。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把
前者称为“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把后者称为“歌颂类”的“文革美术
”。相比较而言,“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更多出现在运动的中前期,并
且以街头及各单位的大字报栏、小报与民间出版物为主要阵地,采用的艺术
形式主要是漫画、宣传画、版画,具有十分普及与大众化的特点。而“歌颂
类”的“文革美术”则主要出现于由各造反组织与各级革命委员会举办的各
类政治性展览中。特别是1972年以后,在国务院文化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地
相关部门为参加四个重要的全国性美展,连续组织了大量迎合政治需要的美
术创作。这使得“歌颂类”的“文革美术”逐渐多于“批判类”的“文革美
术”。与此同时,“文革美术”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这显
然与中共“九大”后结束无政府状态,更强调一元化领导的政治需要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文革美术”也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事实上,
它的出现既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左”的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也与这
一阶段逐渐形成气候的美术创作模式相关。不过,为了具体落实国务院文化
组与《上海座谈会纪要》。的有关精神,它更强调为现实的政治需要服务,
即十分明确地把美术创作划在了绝对革命化、政策化的范畴内,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鲁虹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参与多次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大奖,个人出版专著有《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等
★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
★本书所谓“先锋艺术”专指那些在特定阶段内,针对中国具体创作背景与艺术问题而出现的新兴艺术
★作者尽可能从那些在画坛上已经产生学术影响或造成客观效果的重大创作现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作为描写对象
★书中还设立了 “相关链接”与“相关作品”的栏目,前者是对章节中的文字内容作出补充性说明,后者则是对与章节中文字内容相关的作品进行具体的介绍
★每幅作品加注作简介,书后附《中国先锋艺术大事记年表》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在写作体例上与以往的艺术史写作也有所不同。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同时,作者借鉴了新闻写作的方式,设立了相关连接和相关作品的介绍,使每一个艺术成果相互关联,并被置于历史的进程之中,使写作本身成了一种艺术。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从作品生成的历史前提出发去理解艺术和说明艺术,以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分析,史与论穿插交织,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通俗读物。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时时感到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传统的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作用。作者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读者不乏新鲜之感。因为鲁虹并不是在还原艺术史,而是带着质疑来追问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问艺术和重返历史同样令人惊喜!
鲁虹,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馆研究员。美术作品5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览。个人出版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合作,待出)。有约六十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主持或策划了“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进入都市——当代实验水墨展”、“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国画改革二十年理论研讨会”及“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等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林语堂,(1895-1976)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林语堂旅居美国数...
ThissecondvolumeofTheDetailsofModernArchitecturecontinuesthestudyoftherelationsh...
在当今建筑学领域,伦佐·皮亚诺、让·努维尔、理卡多·雷可瑞塔、弗兰克·盖里,贝聿铭,多米尼克·佩罗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
色彩构成 本书特色 《色彩构成》: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质教育规划教材。色彩构成 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色彩构成的概念1.2 色彩构成的起源...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 本书特色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内容是作者张志和自1992—2005年十三年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小红楼六号,聆听恩师启功先...
柳公权金刚经-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二)-第二辑 本书特色 江西美术出版社编著的《柳公权金刚经(2)(精)》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一八二四...
中国书法全集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作品流传后世,了解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读者自身的...
《色之辞典:367种颜色的名字和故事》内容简介:367种颜色的名字和故事。一斤染、山吹色、路考茶, 梵高黄、蒂凡尼蓝、法拉利红,
《汉品》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丛书。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个家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仅仅不过几
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艺术-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中国古代玉石雕刻艺术》重点放在将中国古代玉石雕刻纳入到雕塑艺术的...
艺术的历史 内容简介 《艺术的历史》从原始洞穴艺术讲起,直至现今的装置艺术,涵盖时间超过三万年以上;横跨全球五大洲,介绍各地区*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从某种程度上克...
《极简力》内容简介:正在横扫全球的现代新生活方式——极简 这本书不是让你简单地舍弃物品,而是让你重新认识生活的本质。从生活空
诗意地栖居:徽州艺术现象研究 本书特色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 诗意地栖居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作者:庄一兵译者:开本: 其它定价...
报刊图酷 内容简介 图对于现代报刊杂志,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达芬奇所说“画面展现的,比钻石更可贵”。报刊杂志的题头、刊头、栏花、尾饰除了对版面具有重要的美化装饰作...
散氏盘铭-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本书特色 散氏盘,西周中晚期器,论者多断为厉王(前857一前842)时器。盘通高20.6厘米,深9.8厘米,径54.6厘米,重约...
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与新中国雕塑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分析,复原了当时苏派雕塑家学习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内涵,继而对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中国雕塑教育...
隋元公墓志铭 本书特色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需要,以及书法...
本书主要是介绍法国著名电影导演侯麦的生平与主要电影作品,展现和研究侯麦朴实简约、兼具文学气息与人生哲理的电影表现手法及精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杂技 内容简介 中国杂技是世界上*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是灿烂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粹艺术中*具活力、*贴近民众的一种艺术...
宋代诗词故事-中国连环画优秀作品读本 本书特色 连环画,俗名又叫小人书,源远流长。它拥有中国*广大的读者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的发展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