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针灸治验

疑难病针灸治验

作者:杨元德 著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6-01-01

评分:4.5分

ISBN:753814504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疑难病针灸治验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论述了疑难病的历史沿革与针灸治疗机制、常用腧穴概要、中医辨证纲要、针灸治疗概要等。下篇为各论部分,列出了神经科、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80余种针灸有一定疗效的疑难病。内容包括每一疑难病的概述,诊断要点,辨证施治,分型处方与操作、治验举例与临床体会等。为了适应临床需要并与世界接轨,各种疑难病均以现代医学的病名列出,并于概述中简介与之相对应的中医病症。
本书适合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者,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以及从事针灸研究者和中医学院校的师生参考,同时也适合出国人员及外国研修生参考。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医学不仅在防治常见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对许多疑难病的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使祖国医学这一瑰宝更加发扬光大,对世界医学更增添了新的光辉。
本书作者继承其父的家传经验并结合自己46年之久的国内外临床体会,同时又组织了一批具有博士、副高职的学生及晚辈们查阅近年的有关文献资料,经整理、研究编著了此书。是在对针灸治疗疑难病的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书中突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且资料新颖,内容翔实。是反映我国当前应用针灸这一独特医学诊治疑难病的实用性论著。

疑难病针灸治验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论述了疑难病的历史沿革与针灸治疗机制、常用腧穴概要、中医辨证纲要、针灸治疗概要等。下篇为各论部分,列出了神经科、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80余种针灸有一定疗效的疑难病。内容包括每一疑难病的概述,诊断要点,辨证施治,分型处方与操作、治验举例与临床体会等。为了适应临床需要并与世界接轨,各种疑难病均以现代医学的病名列出,并于概述中简介与之相对应的中医病症。本书适合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者,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以及从事针灸研究者和中医学院校的师生参考,同时也适合出国人员及外国研修生参考。

疑难病针灸治验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疑难病的历史沿革
**节 疑难病的概念
第二节 疑难病的历史起源与沿革
第二章 疑难病的针灸治疗机制
**节 疑难病针灸治疗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针灸对神经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 针灸治疗疑难病重视内在病机
第四节 针灸治疗疑难病的优势
第三章 疑难病常用腧穴概要
**节 腧穴的分类与治疗作用
第二节 特定穴及临床应用
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四节 常用腧穴
第五节 常用奇穴
第四章 疑难病中医辨证纲要
**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病因辨证
第三节 经络辨证
第四节 脏腑辨证
第五章 疑难病针灸治疗概要
**节 治疗总则与治法
第二节 选穴与配方
第三节 疑难病选用刺灸法
下篇 各论
**章 神经科疑难病
**节 脑血栓形成
第二节 脑栓塞
第三节 脑出血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 脑动脉硬化症
第六节 脑血管性痴呆
第七节 脊髓空洞症
第八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
第九节 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第十节 小舞蹈病
第十一节 痉挛性斜颈
第十二节 癫痫
第十三节 癔症
第十四节 发作性睡病
第十五节 重症肌无力
第十六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十七节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第十八节 多发性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
第十九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第二十节 运动神经元疾病
第二十一节 颈椎病的神经系统综合征
第二十二节 腰突症的神经系统综合征
第二十三节 臂丛神经麻痹
第二十四节 正中神经麻痹
第二十五节 桡神经麻痹
第二十六节 腓总神经麻痹
第二十七节 胫神经麻痹
第二十八节 不宁腿综合征
第二章 内科疑难病
**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第三节 高血压病
第四节 冠心病与心绞痛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六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七节 慢性胃炎
第八节 消化性溃疡
第九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第十节 慢性胰腺炎
第十一节 脂肪肝
第十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十三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十四节 痛风
第十五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六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十七节 肥胖病
第十八节 糖尿病
第十九节 高脂血症
第二十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二十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十二节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第三章 外科疑难病
**节 慢性胆囊炎
第二节 胆石病
第三节 尿路结石症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五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六节 外伤性截瘫
第七节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
第四章 皮肤科疑难病
**节 银屑病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湿疹
第四节 神经性皮炎
第五节 荨麻疹
第六节 接触性皮炎
第五章 妇科疑难病
**节 盆腔炎
第二节 不孕症
第三节 更年期综合征
第四节 乳腺增生症
第六章 儿科疑难病
**节 小儿脑性瘫痪
第二节 婴幼儿腹泻
第三节 遗尿症
第四节 小儿厌食症
第七章 五官科疑难病
**节 视神经萎缩
第二节 耳鸣、耳聋
第三节 慢性咽炎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第八章 其他疑难病
**节 面肌痉挛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
第三节 幻肢痛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男性不育症

疑难病针灸治验 节选

第三节 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和脏腑属络,以辨别经络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一、十二经脉病辨证 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有一定的循行径路和所属经的脏腑。如果经络发生病变则各有不同的证候。其证候可分属两个部分:一是本经络的脏腑功能失常的症状;二是本经循行部位所发生的病变症状。 1.手太阴肺经病候: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咯血,咽喉肿痛;缺盆部、肩背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麻木不仁。以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兼用灸法。 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鼻出血,鼻痛,鼻流清涕,齿痛,咽喉肿痛,颈、肩前、上肢外侧前缘疼痛,酸楚,麻木;肠鸣腹痛,泄泻,下痢赤白等。以取手阳明经、手太阴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兼用灸法。 3.足阳明胃经病候:胃脘痛,肠鸣腹胀,呕吐,水肿,易饥,鼻出血,咽喉肿痛,胸腹部及下肢外侧前缘疼痛,发热,或麻木不仁,甚则痿痹不用。以取足阳明经、任脉、足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兼用灸法。 4.足太阴脾经病候:腹胀腹痛,便溏,胃脘痛,呕吐,身重无力,舌根强痛,股膝内侧肿痛,屈伸不利。以取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或补法。 5.手少阴心经病候:心痛,心悸,咽干口渴,失眠,健忘,胸胁痛,上臂内侧后缘疼痛,发热。以取手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太阳经及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通经活络法。 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耳聋,目黄,咽喉痛,颊肿,少腹胀痛;肩臂外侧后缘疼痛,麻木不仁。以取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及其下合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兼用灸法。 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小便不通(利),遗尿,癫狂,目痛,迎风流泪,鼻塞,鼻出血,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面疼痛,酸楚,拘急,麻木,痿痹不用。以取足太阳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兼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病候: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舌干,水肿,腰脊疼痛,股内侧后缘疼痛,下肢无力,足心热。以取足少阴经、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或补泻兼施法,或兼用灸法。 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心痛,心悸,心烦,胸闷,面赤,癫狂,腋下肿,上肢拘急、疼痛,手心热。以取手厥阴经、手少阴经、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用补泻兼施法。 10.手少阳三焦经病候:腹胀,水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肿,咽喉肿痛,耳后、肩、上肢外侧疼痛,麻木。以取手少阳经、手阳明经、足太阴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补泻兼施法,或兼用灸法。 11.足少阳胆经病候:头痛,目外眦痛,颔痛,目眩,口苦,缺盆部肿痛,腋下疼痛,胸、胁肋、股及下肢外侧疼痛,麻木不仁,甚则痿痹。以取足少阳经、足厥阴经、足太阳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泻兼施法,或兼用灸法。 12.足厥阴肝经病候:腰痛,胸满,少腹疼痛,疝气,头顶痛,咽干,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神志失常,下肢内侧中间疼痛,麻木,转筋拘急,掣痛。以取足厥阴经、足少阳经、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补泻兼施法,或兼用灸法。 P50-52

疑难病针灸治验 相关资料

书摘第三节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和脏腑属络,以辨别经络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一、十二经脉病辨证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都有一定的循行径路和所属经的脏腑。如果经络发生病变则各有不同的证候。其证候可分属两个部分:一是本经络的脏腑功能失常的症状;二是本经循行部位所发生的病变症状。1.手太阴肺经病候: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咯血,咽喉肿痛;缺盆部、肩背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麻木不仁。以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兼用灸法。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鼻出血,鼻痛,鼻流清涕,齿痛,咽喉肿痛,颈、肩前、上肢外侧前缘疼痛,酸楚,麻木;肠鸣腹痛,泄泻,下痢赤白等。以取手阳明经、手太阴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兼用灸法。3.足阳明胃经病候:胃脘痛,肠鸣腹胀,呕吐,水肿,易饥,鼻出血,咽喉肿痛,胸腹部及下肢外侧前缘疼痛,发热,或麻木不仁,甚则痿痹不用。以取足阳明经、任脉、足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兼用灸法。4.足太阴脾经病候:腹胀腹痛,便溏,胃脘痛,呕吐,身重无力,舌根强痛,股膝内侧肿痛,屈伸不利。以取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或补法。5.手少阴心经病候:心痛,心悸,咽干口渴,失眠,健忘,胸胁痛,上臂内侧后缘疼痛,发热。以取手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太阳经及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通经活络法。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耳聋,目黄,咽喉痛,颊肿,少腹胀痛;肩臂外侧后缘疼痛,麻木不仁。以取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及其下合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兼用灸法。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小便不通(利),遗尿,癫狂,目痛,迎风流泪,鼻塞,鼻出血,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面疼痛,酸楚,拘急,麻木,痿痹不用。以取足太阳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用补法,或兼用灸法。8.足少阴肾经病候: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舌干,水肿,腰脊疼痛,股内侧后缘疼痛,下肢无力,足心热。以取足少阴经、任脉、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或补泻兼施法,或兼用灸法。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心痛,心悸,心烦,胸闷,面赤,癫

疑难病针灸治验 作者简介

杨元德(Yang yuande),1937年10月生于山东省文登市的中医世家。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6年,负责指导外国留学生及研究生的理论学术讲授与临床带教工作。曾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多年。现任辽宁中医学院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辽宁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临床杂志》编委。曾赴匈牙利、苏联等国讲学与临床带教。擅长用针灸与药物治疗多种疑难顽症,创用“新醒脑开窍法”针刺与舌针治疗中风及后遗症,发明了水针疗法治疗小儿厌食及肥胖症。其临床经验与医案收录在《现代针灸医案选》《针灸临证指南》《百病中医针灸疗法》《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当代针灸名家临床经验集成》等多部专著中。主编《针灸学题解》、《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及参编《中国针刺手法选编》《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等多部图书,发表医学科普文章360余篇,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