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人称她“三少爷”,她自认“是个坏姑娘,狡猾又暴躁”。
长大后,她是骑着自行车穿行燕园的摩登女性,吸引了众多的追求者——著名作家萧乾也是其中之一,两人的友情保持终身。1938年作为仅有的两名女性代表之一,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世界青年大会,在北美数十座城市宣传中国抗战。之后留在美国读书。学成归国途经香港,在日寇封锁下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内地。
她是中国**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40年代在上海主持儿童福利促进会的工作,救助过无数穷困的人。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她心怀感激,将往事娓娓道来,没有怨怼,唯有自省,以及淡淡的喜悦和宁静。这位世纪女性的自传,也从个人视角写出了百年中国的沧桑变化。
刘德伟女士是中国**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从孩提时起,她经历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虽经历坎坷困顿,却一直保持着平和宁静的心态和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在其晚年,她将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文笔流畅、朴素、真实、动人,使人感受到这“一粒珍珠”纯净柔和的光泽。
我喜欢刘德伟的长篇回忆录《一粒珍珠的故事》。
读书的时候,面前仿佛总是站着那个有着男孩名字的爽爽朗朗的女孩。你明明知道作者是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的老人,可翻开书卷,青春气息却扑面而来。她总是年青的,书也年青。我已经不太相信“文如其人”的老话,写文章写书,很容易在写作时飞翔在自身现实之上,进入特殊状态,就好比演员并非剧中人。你在生活中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论述中可以轻易达到;可以在书里对别人循循善诱的道理,在生活中自己常常无力遵循。*容易的莫过于在书中挺起身板,就像*容易演的角色当是革命英雄,哪怕出演“慷慨赴死”时心中充满真实的悲壮,却毕竟晓得,应地倒下时并不会当真。我有时也会有忍不住要写的冲动,就不得不常常提醒自己这个道理。依我的经验,难以伪装的,是自然随和的幽默自嘲和轻松平实的叙述。前者有点先天遗传的味道,要学也难,后者要点修养,一时半会儿的可能还急修不得。刘德伟写自己的故事,就是这样一种风格。你可以一点不费力气,顺着那条小径,轻轻松松读下去。
被把着门的叔叔捉住。他抓住我的辫子,又把我扔在了床上。我挨了母亲的一次狠打,她打我的屁股。我受到这次惩罚,使全家人从心里感到痛快,除了父亲。
母亲开始看出进行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她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育我们这些孩子。她讲的故事都是关于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的,他们的伟大是基于从幼年时开始的对人格的培养。每天晚上,诗词课的练习与写日记是饭后的课程。先生认为,诗词与齐家治国无关,没有经典的沉重,是轻松的,它的美感与音乐感是与黄昏的那种美感融在一起的。所以,他把诗词课的练习放在晚饭后,一直上到晚上8点。
每当我想到母亲讲故事,两个熟悉的能带给我心灵一种甜蜜而温馨的情景,立即浮现在我的记忆中:一个是夏日的晚上,一个是冬天的夜晚。
夏日的晚上,一个大宅门的天井出现在我的幻觉之中。这个天井是用白色的石板铺起来的,走廊围在它的周围。天井中间有一个绿色的大缸,缸体布满美丽的雕塑,缸内有红色的金鱼在绿色的水草中游动。很多很美丽的花盆安排在缸的周围,它们又美又香,而且各种颜色都有。晚风轻轻地把香气吹送到在天井中乘凉的人们的身上。走廊的尽头是母亲喜欢的地方,它通向亲戚们住的另一处房屋与天井。那里的穿堂风非常凉快。她时常坐在一张竹制的躺椅上,让风吹散她乌黑发亮的头发。在月光下,她显得非常美。每当风停下来的时候,她就用一把很大的蒲扇,去扇自己的头发。我们小孩子就喜欢围着她,求她讲故事。
冬天夜晚的情景完全不同。那是在室内。房门口挂着很厚的棉帘,帘子上的刺绣辉煌而灿烂。在房屋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铜盆放在一个几乎贴着地面的雕刻精美的木架上面,里面烧着一盆通红的炭火。离那盆火不远的地方,就是我们围着母亲听她讲故事的地方。她的声调,面部的表情,词汇的选择,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大时代动荡中,个人命运往往只是一叶随风漂荡的小舟。可是,刘德伟从父辈开始,就不是随波逐流的性格,两代人都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都奉行要对社会有所为的信念,因此,刘德伟总是在鼎力划动她的生命小舟。
将近九十岁的时候,刘德伟用英语写下这本回忆,她仍像当年那个顽皮女孩,站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心灵净地,她感谢父亲母亲、教父教母和老师的教育,后悔此生没有给自己的家人更多关爱……读完这本书,却已经难以分辨:是作者天生的反省能力使得上帝向她走近;还足以提升灵魂为目标的信仰,给她-生带来内省的习惯。
作者几乎总是能达到内在的恰当平衡。这种平衡使得她叙述的故事不失活泼有趣,异乎众人,又在不经意问,能够令读者深受启发。她讲述的不是“理论”这样的艰深道理,而是一个智慧老人走过一个世纪之后的常识收获。就像她的英语名字,珍珠,在阳光下,闪着那?点点纯净的光。
——林达
刘德伟(1912~2006),湖南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以中国基督教联台会代表身份,于1938—1939年在北美五十八个城市宣讲中国的抗日。194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福利行政学院(S.S.A)社会学硕士学位,随后即与丈夫向景云博士一同返回祖国,参加抗日,先后在重庆、上海从事社会福利救济工作。1957年被期为右派,第二年发配西北劳改。60年代初到昆明,任大学英语教师,直到退体。晚年参与“崇爱教育基金会”工作。
读文人 本书特色 《读文人》中,处处有“我”的身影和“我”之判断,因此好读而清新。书写了文人们的斑斓诗文和他们传奇般波折的身世,并对他们的命运进行了透彻多维的思...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本书特色 李克著的《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试图撷取的是当年鲁迅与他的论敌们交手的一些片段,使今天的我们籍以回顾历史的真实,体味那个新文化与...
隐藏的大家--道教徒的诗人李白极其痛苦 本书特色 《道教徒的诗人李日及其痛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
蒋介石麾下十三太保 本书特色 他们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副黑牌,蒋氏家族中*特殊的十三个人,忽大忽小,变化无穷,死牌居多,出手无情。有十三太保出没的地方,总会伴随着血...
《杜月笙全传(超值白金版)》讲述了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善敛财,会散财
邓文迪-女人明白要趁早 本书特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裔女子,自从嫁给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以后,一路扶摇直...
浪漫沈从文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张炜,文学批评家汪政、孟繁华重磅推荐。腾讯读书、新浪读书联合推荐 腾迅读书 新浪读书十年心血倾力解读,半为浮沉半浪漫的大师人生中国...
巨匠的技与心 本书特色 光坐着等客人上门是不行的!你要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金本兼次郎(不断创新的老铺第五代传人) 想要出类拔萃,就要经得起刻苦耐劳。—...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张居正大传 本书特色 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惊心动魄的王朝改革故事,*激励人心的精英成长经历,*纷繁芜杂的官场斗争传...
乱世掌国:平议民国大总统 本书特色 帝制崩溃前后的大转折年代,各路枭雄尽逞英豪,民国终成一局乱世。乱世掌国:平议民国大总统 内容简介 从1912年袁世凯上台到1...
巴菲特传 本书特色 2008年,“福布斯全美400富豪榜”上,79岁的巴菲特力压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与其他富翁不同,巴菲特是唯一一个...
想念程千帆 本书特色 本书是想念大师系列之一,之前出版了《想念季羡林》、《想念周振甫》、《想念邓广铭》、《想念史念海》、《想念王钟翰》。对于全面了解大师的学术造...
郑振铎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发展与政治活动;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及文学翻译;文学组织活动及其他等。郑振铎论 目录 绪论**章思...
董必武 本书特色 聪颖少年,晚清秀才,中华一代人杰;忠厚长者,高风亮节,乱世革命元勋。本书记叙了董必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所走...
邓小平交往纪实 本书特色 《领袖交往实录:邓小平交往纪实》以“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讲述伟人传奇人生”为宗旨,以详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编写,严谨科学的体例,为您...
凌叔华:古韵精魂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
乔布斯全传 内容简介 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海明威式神话:“你可以打败我,但你永远打不垮我,”他的身上有无数让人着迷的特质:坚初不拔、知难而进、...
最后的士大夫-沈从文与汪曾祺 本书特色 通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人生之路师生之情的梳理,将他们所在时期的文化世情娓娓道来。从两个师生作家的人生起伏、命运跌岩...
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本书特色 这本《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是中国大陆**部写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传记小说。章亚若,生命在29岁画上句...
陈氏家族档案全揭秘 内容简介 这个家庭的兴衰曾经影晌过~段历史,这个家族的嬗变曾经左右过一个政权……陈氏家族的成员陈其美为民主革命披肝沥胆,献出生命;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