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浙江绍
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
树人。1902年赴日学医,后弃
医从文。1909年8月归国,在
浙江任教,1912年到教育部
任职,1920年后被聘为北京
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
师,1926年9至12月任教于
厦门大学,1927年2至6月任
教于中山大学,1927年10月
抵达上海,1936年10月19日
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树。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
名发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先后出版小说集《呐喊》、
《仿徨》、《故事新编》,散文诗
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华盖
集》、《坟》、《而已集》、《三闲
集》、《二心集》、《伪自由书》、
《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
《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
亭杂文》等以及学术著作《中
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要》和书信集《两地书》。
总序/王岳川
第一编 纵论历史篇
“圣武”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忽然想到(三)(四)
灯下漫笔
读经与读史
现代史
晨凉漫记
第二编 漫说传统篇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忽然想到(五)
春末闲谈
北京通信
十四年的“读经’
有趣的消息
小杂感
流氓的变迁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文人相轻”
吃教
关于中国的王道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出关》的“关”
第三编 心理探幽篇
随感录三十八
暴君的臣民
娜拉走后怎样
论照相之类
忽然想到(七)
论“他妈的!”
流产与断种
马上支日记
略论中国人的脸
宣传与做戏
世故三昧
说“面子”
死
第四编 闲话鬼神篇
论雷峰塔的倒掉
送灶日漫笔
无常
我谈“堕民
火
女吊
第五编 文人透视篇
牺牲谟
学界的三魂
一点比喻
二丑艺术
帮闲法发隐
隐士
“京派”与“海派”
“题未定”草(二)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第六编 学术发微篇
论睁了眼看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门外文谈
“招贴即扯”
“题未定”草(六)
选本
隔膜
买《小学大全》记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题未定”草(七)
鲁迅年谱简编
跋:“学者”与“作者”的互补与冲突
这本书讲的是旅行与生活,旅行与人的关系。它鼓励读者活在当下,尽情享受生活,探索世界。它为读者提供不同的体验建议,并且激励
《鲁迅的五大未解之谜:世纪之初的鲁迅论争》较为全面地收录了这场大论战中的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本次论战的
《从Excel到Power BI: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内容简介:本书循序渐进地分别讲解Power BI与Excel的数据分析特点及其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
你所知道最初 卻非最真實的 聶永真將張力十足的文字表情,復刻進文庫本裡典藏;用最精簡的設計圖像,雕琢最初我們都還未變複雜
林语堂,幽默的智者作者:清秋思幽曾与鲁迅并肩作战,曾留给我们对生命与艺术的深邃思考,林语堂先生是这么个幽默的智者。他的语
《不要和你妈争辩》内容简介:本书是巴克曼首部非虚构随笔集,记录了一个新手奶爸在育儿路上经历的种种抓狂瞬间,比如整天围着便便
收录随笔《关于苦茶》《骨董小记》《论语小记》《厂甸之二》《科学小品》《现代散文小序》等约50篇。目录 小引关于苦茶骨董小记
本书的主题本身就很奇怪。作者公开声称交流是不可能的。他要我们放弃交流的幻想,断言:“我认为,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放弃交流的梦
《论语知道》内容简介:轻松解读影响孩子一生的国民启蒙经典,中小学生亲子共读本、课程配套读物; 精选100则语录,专题讲授古人平
《热风》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1925年11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鲁迅在《新青年》的《随
《出发!不可思议的太空》内容简介:“蛋蛋学校万物探秘之旅”是国内原创的一套极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探索万物的科普漫画绘本。讲述
《秘笈:北大奇人怪招》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本书既给你以吃到干货而生发的满足感,又给你读到故事而雄起的原动力。作者吴业涛自
《陶庵回想录》内容简介:这本书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
《心机母女》透过一格格充满趣味的图画,我们不会看到“母女情深”或“教养子女”那些传统情节,而是完全展现小S一贯的另类搞怪风
《意大利的黄昏》内容简介:《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劳伦斯的一生虽然
《我有着青春的时候》内容简介:《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
至少我们这代人,没有创造出什么值得后辈阅读的中文。你要是听茅于轼、吴敬琏们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效率优
《守脑如玉》的作者咪蒙,被彭浩翔评价为最幽默的年轻作家。她能把一切正经的题材写得不正经,她能在一切真善美中解读出恶趣味,
《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内容简介:东哲如林,西哲如山。刘小川探幽几十载,把哲学带向生活和文学,带向我国历史文化之脉。从爱
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在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