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鲁迅评图品画》书籍《跟鲁迅评图品画》

《跟鲁迅评图品画》书籍《跟鲁迅评图品画》

作者:《跟鲁迅评图品画》书籍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年:2004-02

评分:7.9

ISBN:9787806653432

所属分类:散文随笔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谁都知道,鲁迅先生对美术十分喜好,也非常在行。他有两句诗:“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大家耳熟能详。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岁月里,作为以笔为枪,“横着站”两面作战的补充和心灵休憩,他和许广平浸淫在美术作品里,“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他还以极大的精力和热忱,致力介绍外国优秀画家画作到中国来。可以说,这种介绍与欣赏眼光,正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寿裳先生在《亡友鲁迅印象记》第十一节“提倡美术”中,从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说起,认为蔡先生的“这种教育方针,当时能够体会者还很寥寥,惟鲁迅深知其原意”。蔡先生认为:“欲养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种哲学上之世界关于人生观,而涵养此等观念,不可不注重美育。”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请鲁迅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事宜。鲁迅在此期间撰写《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认为“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这只表达了鲁迅对美术的一般看法,见不出鲁迅的个性。

“鲁迅的爱好艺术,自幼已然,爱看戏,爱描画;中年则研究汉代画像;晚年则提倡版画。”这贯穿一生的爱好,自然有鲁迅个人的精气神。司徒乔先生在《鲁迅先生买去的画》一文中认为“只有关切人民的画,才会得到鲁迅先生的喜爱”。鲁迅曾经买过他的两幅画,一幅画着四个全副武装的警察,扑打一个拖着两个孩子的乞丐孕妇;一幅画着一个半裸着的瘦削老人,在初冬的早晨,走过馒头店门前,刚出笼的馒头热气腾腾,面香扑鼻,但饥饿的老人却只好背过脸朝着深深的胡同走去。

鲁迅对深刻反映下层人民苦难的美术的爱好和支持,众所周知。比如他特别喜欢德国版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并于1936年着手编辑《凯绥・柯勒惠支版画选集》,自费印刷,于同年7月出版。鲁迅还为此书作了一篇三千余字的序言,并对每幅作品做了说明。他说只要一翻《凯绥・柯勒惠支作品集》(1930),“就知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比如作品《面包》的说明词是这样的:

“饥饿的孩子的急切的索食,是最碎裂了做母亲的心的。这里是孩子们徒然张着悲哀而热烈地希望的眼,母亲却只能弯了无力的腰。她的肩膀耸了起来,是在背人饮泣。她背着人,因为肯帮助的和她一样的无力,而有力的是横竖不肯帮助的。她也不愿意给孩子们看见这是剩在她这里的仅有的慈爱。”

但恰恰是这无力的母亲催生了“力的艺术”。鲁迅的美术精神显然已经不仅仅表现在美术的对象和主题,而且已经渗透美术的形式。“有精力弥漫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

这大抵是鲁迅先生喜欢木版画的原因之一。创作版画,“乃是画家执了铁笔,在木刻上作画……自然也可以逼真,也可以精细,然而这些之外有美,有力;仔细看去……总还可以看出一点‘有力之美’来。”这刀刻而成的闪电般的线条或者说具有同样神韵的画风,也许用日本女画家兼诗人谷虹儿说自己的画的话来刻画更见神髓:

“我的艺术,以纤细为生命,同时以解剖刀一般的锐利的锋芒为力量。我所引的描线,必需小蛇似的敏捷和白鱼似的敏锐。”

本书收录了近80个画家的377幅作品,版式处理得错落有致,图文之间空灵跌宕。鲁迅述录正文的书宋和附注的楷体,以及原图版说明的更小字体的处理,很有层次感,让读者读来一目了然。其间的细小处,尤见装帧的心思,如隔开图版的细线,识于底部的书眉,以至于目录里置放的浅墨印刷的隐图,都十分讲究。

作品目录

null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