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史實為經,長期的積累、反覆的思索與深入的研究為緯,對1936年魯迅死因真相的撲朔迷離、1949年後阿壟首次提出關於神化領袖問題的第一次文藝批判、1955年胡風事件的來龍去脈、1983年周揚與胡喬木關於人道主義與異化論爭的前因後果等,諸多眾說紛紜的重大文壇課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填補了學術空白,贏得了廣泛認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外還對一些較為敏感的文藝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由於作者善於運用史料,重於邏輯思維,敢於突破舊說,在爭嗚中擅長駁論,確立新說,並經受了論戰的考驗,致使所論成為學界定論。因視角特異,眼界開闊,令同仁刮目相看;因力避學究式研究方法,關注當下社會思潮,並注重增強可讀性與趣味感,使讀者有耳目一新之感。
題辭
推 薦 序 邵燕祥
自序
魯迅先生死於須藤誤診誤治真相
關於魯迅死因、毛羅對話等問題—駁秋石「愛護魯迅」的「道義」
宋慶齡捐贈魯迅的喪儀?—三駁秋石:究竟是誰不講真話
魯迅死於「肺氣腫」還是「氣胸」?—答王錫榮
關於魯迅死因問題中的「假傳聖旨」—答陳漱渝
一個捉襟見肘的假設—就魯迅死因商榷於北岡正子
魯迅話說:「假如活著會如何?」
扶魯迅棺柩者十二人是誰?—讀孔海珠著《痛別魯迅》感言
魯迅首倡「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魯迅「摩羅詩力說」洪橋今譯本〉序
《魯迅日記》中的胡風
魯迅、胡風和茅盾的一段交往—關於英譯本《子夜》的介紹
胡風事件五十年祭
馬克思、倫勃朗與阿壟—1949年後關於文藝問題批判的「第一槍」
我觀阿壟的《南京血祭》—寫在阿壟誕生百年、逝世四十年之際
緣何一篇散文塵封半個世紀之久?
遭非議的無名氏和他的抗日抒情散文—〈薤露〉和〈火燒的都門〉
我說中國文藝批評的「虎氣」
文學的趣情理與烹飪的色香味
一息尚存 不說再見—吳奔星先生二三事
話說「日丹諾夫情結」—周揚與胡喬木的1983裂變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世界小提琴经典名曲2》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百十年来各路名家独具风采的演奏,早已成为传世绝响,那些不朽的旋律
《鲁迅选集》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精选出467篇,仍编排在原集名之下,主要有杂文集、小说集和散文集。所选名篇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幽暗国度》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一部、非虚构文学典范之作】 【印度属于记忆 一个死亡
姚晶这位当红女影星英年去世,身后的遗产竟没有人想要。生前人们迷幻于她的美丽、财富及豪门夫家,然而有谁知道她内心的苦闷与悲
这本随笔集包括《这片水红的天色》、《如梦令》、《人的声音》、《沉默》、《旷野》、《地平线》、《等待》等篇。作者简介 孙笑
《生生不息》内容简介:从某种程度上说,守业比创业难。很多传统企业在初始阶段顺风顺水,但是在发展到某种规模之后,原始的积累被
《岛上花园》内容简介:本书是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是“岛屿诗人”西莉亚·莱顿·撒克斯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她耐心地讲述自己
《吃人与礼教:论鲁迅1》主要收录了许多议论鲁迅的论文专著。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吃人与礼教》、《鲁迅先生》、《论阿Q》、《鲁
《工业互联网浪潮》内容简介:当前,人类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
《暗盒笔记》是著名“故乡诗人”于坚的思想片段的集合。作者漫步于中国大地和世界各地,去观察和描述被浮躁的工业化社会视为庸常
《王献之尺牍——中华碑帖精粹》内容简介:谢安是王献之的上司兼好友,有一次他问王献之:“你的书法与你父亲(王羲之)相比怎么样
《全民寂寞的美国》内容简介:美国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处处都是繁华吗?美国人的生活真的如美剧里那样丰富多彩吗?真实的美国到底什么
朱锁锁和蒋南孙是一对挚友。投入社会后,朱锁锁在红尘中起伏,凭着才智和相貌很快发达起来,蒋南孙则成为一个出色的白领丽人。人
《混沌》内容简介:北京的一只蝴蝶拍了一下翅膀,竟引起加勒比海的飓风?这太夸张了吧,这是隐喻吗?在混沌理论出现后,你已经不
《鲁迅散文》作者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重要的开创者,这部分作品收于《野草》集中。《野草》所含内容:1,是对世俗世态的嘲讽和对黑
《口红与橡皮》内容简介:这一年中,他曾遍访美景、遍尝美食,也经历丧母之痛。饱尝悲欢的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刚柔并济说尽人生
你久在边缘徘徊,久到被爱情遗忘你失去了那么多,却浑然不觉那就聊聊吧,那些爱、孤独、逝去,以及追寻不回的时光,就当一切还可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只是想
日本向來就是雜貨的天堂,隨著近年來吹起的樂活風潮,各種強調生活品味的日本雜貨再度成為大熱門,本書詳細介紹日本最流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