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

鲁迅《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

作者:鲁迅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4-11-1

评分:0.0

ISBN:9787807680598

所属分类:散文随笔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今天,鲁迅的作品仍有恒久的生命力或无可替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读鲁迅,可以疗治肤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中国和中国人。鲁迅作品以凝缩的形态,蕴藏着一个革故鼎新的大时代的思想含量和审美含量,其中的精华,堪称现代中国人必读的民族典籍。

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是国内首部鲁迅作品权威点评本。此三卷精选鲁迅小说、散文诗、散文、旧体诗、书信、杂文等二百余篇,殆可代表一个“世纪巨人”的成就,亦可使读者领略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绮丽河源。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杨义二十万字独家妙评,揭示了鲁迅思想和文学的精髓,力图让世人认知一个“经典鲁迅”。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鲁迅作品权威点评本;

●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先生,从事鲁迅研究50年,撷取鲁迅全部作品之精华,力图呈现“经典鲁迅”;

●点出其精,评出其华。兼顾思想性,文学性。还原真实,仿佛与鲁迅进行酣畅痛快的精神对话;

●想要读懂鲁迅,你无需读透鲁迅全集,《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为最佳入门书;

●随书附赠珍藏版杨义题词书签。

杨义先生二十万字独家妙评,深度解析。对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缘起、重大隐喻、典故轶闻、思想内涵、艺术特质加以点评,画龙点睛,一针见血,文笔自由,但又非常生动可读,力求吃透鲁迅,把鲁迅思想和文学的精髓揭示出来,使读者对鲁迅有比较深入的感悟和理解,特别适合大众读者,包括大学生和高中生阅读。

【媒体评论】

读鲁迅,可以疗治肤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中国和中国人,这是读任何文学家的书都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融会贯通,似易实难。这些评点,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鲁迅思想和文学的精髓,特别适合大众读者,包括大中学生阅读,从中不仅可以感悟鲁迅思想的精神实质,还能得到许多艺术欣赏。

——李昕(原三联书店总编辑、资深出版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杨义所选评《鲁迅作品精华》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为此书写了近20万字的评注,文辞华美,体味甚深……今读杨义所注选本,批注取精用宏,其中深谙人情物理处,全然是唐弢写《鲁迅传》时的风度。唐弢生前特称赞杨义在学术上所下“硬功”;而杨义的文字又常带魔力。学人代有传承,而学问之道一以贯之。

——《光明日报》

杨义先生的三卷《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以写作时间为经线,以体裁为纬线,对鲁迅作品进行了简明、完整的组合,点评更是凝聚了杨义先生作为资深鲁迅研究专家三十余年间的思考。在这里,鲁迅作品被置于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多层脉络之中,蕴涵得到新的挖掘,内部空间得到新的拓展,因此更清晰、更真实、更博大。作品与点评之间,则是当代中国知识人与七十年前的鲁迅先生的对话——是知识的对话、思想的对话,也是心灵的对话。

杨义先生说:“读鲁迅可使心灵眸子如岩下电。”不仅如此,读鲁迅亦可给骨头补钙。追求智慧与健康的人,都应阅读鲁迅作品,阅读《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

当代中国依然并且更加需要鲁迅。鲁迅已经是经典,这套《鲁迅作品精华(选评本)》也将成为鲁迅阐释、鲁迅传播的经典。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品目录

第一卷 小说集

呐喊

自序 2

狂人日记 9

孔乙己 20

药 26

一件小事 36

风波 40

故乡 49

阿Q正传 60

本篇附录一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

叙传略 100

本篇附录二《阿Q正传》的成因 105

白光 111

社戏 119

彷徨

卷首题词 132

祝福 134

在酒楼上 153

肥皂 165

长明灯 178

示众 191

孤独者 199

伤逝 222

离婚 244

故事新编

序言 258

补天 262

奔月 274

理水 287

铸剑 305

出关 326

非攻 339

附录

附录一《自选集》自序 354

附录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357

附录三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361

附录四怀旧 363

小说集编余杂识 372

第二卷 散文诗•散文•旧体诗•书信集

野草

题辞 2

秋夜 6

影的告别 10

求乞者 14

我的失恋 17

复仇 22

复仇(其二) 25

希望 28

雪 32

风筝 36

好的故事 41

过客 46

死火 55

狗的驳诘 59

失掉的好地狱 63

墓碣文 69

颓败线的颤动 74

立论 81

死后 87

这样的战士 96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101

腊叶 107

淡淡的血痕中 112

一觉 117

《野草》英文译本序 122

野草外编

自言自语 126

生命的路 134

无题 136

为“俄国歌剧团” 139

战士和苍蝇 142

夏三虫 144

夜颂 147

秋夜纪游 150

半夏小集 153

朝花夕拾

小引 160

狗•猫•鼠 164

阿长与《山海经》 174

《二十四孝图》 184

五猖会 192

无常 19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10

父亲的病 221

琐记 231

藤野先生 241

范爱农 251

后记 260

拾花之余

我的第一个师父 278

我的种痘 287

女吊 296

送灶日漫笔 306

记念刘和珍君 310

我和《语丝》的始终 318

再谈香港 328

为了忘却的记念 336

忆刘半农君 348

忆韦素园君 353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361

弄堂生意古今谈 368

阿金 372

“这也是生活”…… 380

死 386

旧体诗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396

莲蓬人 398

祭书神文 400

自题小像 402

哀范君三章 404

湘灵歌 406

无题二首 408

送增田涉君归国 411

无题 413

自嘲 414

答客诮 416

无题 418

赠画师 420

悼杨铨 422

题三义塔 424

赠人 426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428

无题 430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431

亥年残秋偶作 433

书信

两地书(二) 436

两地书(四) 439

两地书(八) 442

致许寿裳 445

致梁绳 447

致台静农 449

致韦素园 451

致王乔南 452

致韦素园 453

致李秉中 455

致台静农 456

致曹聚仁 458

致曹聚仁 460

致何家俊、陈企霞 463

致董永舒 465

致徐懋庸 467

致姚克 470

致魏猛克 472

致陈烟桥 474

致郑振铎 476

致窦隐夫 479

致李桦 481

致蔡斐君 483

致萧军 485

致颜黎明 488

致李霁野 490

第三卷 杂文编年选集

在北京

随感录二十五 2

随感录三十五 5

现在的屠杀者 7

“圣武” 9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3

未有天才之前 25

论雷峰塔的倒掉 30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34

看镜有感 41

忽然想到(三、四) 46

忽然想到(五、六) 50

灯下漫笔 55

杂感 64

论睁了眼看 68

《出了象牙之塔》后记 74

这个与那个 83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92

学界的三魂 102

一点比喻 106

马上支日记 110

在厦门、广州

写在《坟》后面 130

无声的中国 139

老调子已经唱完 145

略论中国人的脸 153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158

读书杂谈 162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69

答有恒先生 186

小杂感 192

在上海(上)

关于知识阶级 198

文艺与革命 205

扁 213

流氓的变迁 215

文艺的大众化 217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219

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22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228

答北斗杂志社问 230

经验 232

谚语 235

二丑艺术 238

豪语的折扣 241

小品文的危机 244

由聋而哑 249

《北平笺谱》序 252

火 255

捣鬼心传 258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261

选本 264

北人与南人 268

在上海(下)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272

答国际文学社问 280

论“旧形式的采用” 282

拿来主义 286

《木刻纪程》小引 290

看书琐记 293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296

趋时和复古 300

门外文谈 30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323

说“面子” 326

运命 330

脸谱臆测 333

拿破仑与隋那 336

病后杂谈 338

论俗人应避雅人 350

隐士 353

“招贴即扯” 356

漫谈“漫画” 359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362

什么是“讽刺”? 371

论“人言可畏” 374

“题未定”草(一至三) 379

名人和名言 388

“题未定”草(六至九) 393

《且介亭杂文》序言 410

白莽作《孩儿塔》序 413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416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