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李允鉌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验证了中国古代存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书中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片面学术观点与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的西化倾向,从根本上修正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谬误与偏见,打消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模糊认识,从而全面解决了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李允鉌广泛运用中西比较和归纳汇总的方法,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差异的前提下,证实了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工匠充分利用准确的力学知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将木材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完善的形式,走上发展木建筑为主流的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走着不同的道路,各自取得不同的成就,不同的经验。”今人若采用同一种尺度来衡量东西方建筑艺术的传统与成就的做法是错误的,更不会获得正确的结论。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对比实例,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成就。
木建筑与石建筑各有短长,难分伯仲。木建筑结构轻巧,经济实用,加工工艺简单,施工迅速;不足是抵御地震、风灾、火灾的能力较弱。石建筑外观宏伟,坚固,留存久远;缺点是笨重,昂贵,施工工艺复杂,建造周期漫长。从纯粹技术角度而言,中国的木建筑丝毫不逊于西方的石建筑。意大利的砖石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塔高54.5米;而建于1065年的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高度67.13米,比比萨斜塔高出13米。木材的强度只有钢材强度的1/20,就是说在古代用木材建60多米的高塔相当于我们今天修建1200米高的钢铁建筑,况且佛宫寺塔还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高塔,因此中国的木制高塔堪称世界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奇迹。
中西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风格导致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比如建筑年代相近的巴黎卢浮宫和北京的故宫,两者总的建筑面积相近,但西方人的设计意图是完成一座多层建筑物,故宫则是以广阔、深远的平面组织构成一个紧密的建筑群,它的基地面积几乎是卢浮宫的一倍。
李允鉌在介绍中西建筑理论的同时,还从艺术鉴赏角度向读者传授了中国与西方古典建筑不同的欣赏方法与规律。在视觉上,人们通常可以从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观察、体会建筑物的形体和美。中国建筑设计对远景的效果十分重视,经过严密的整体规划,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决不是西方那种简单几何图形的“盒子式”外形。在中距离上,西方建筑以丰富的体量,凹凸变换的平面构图给人留下明确、深刻的印象;而中国建筑的立面则较为平淡,这应与中国封闭的“庭院式”平面布局有关。在更近的距离,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木建筑画梁雕栋、栌栾交错的构造、细致精巧的装饰、鲜艳夺目的色彩,这是西方生硬、单调、呆板的石建筑物根本无法相比的。因此,在观察中国和西方建筑时,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视角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受。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取材广泛,论及众多中外古今的有关著述和论点,对于各种问题作者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内容不仅限于只是一般的知识性、学术性的资料汇编。该书是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传世佳作,这是一本以现代科技的观点和建筑艺术语言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的理论著作。全书的重点在总结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并且指出它们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对于建筑师、设计师、美术家、以至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士,本书所提供的见解,肯定会使他们感到兴趣;而对于从事一般文化一书活动或爱好中国文化艺术人士,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卷首语
第一章 基本问题的讨论
中国·传统·建筑/11
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17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23
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29
建筑的思想和政策/35
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39
第二章总释
中国的文字和建筑/47
名词和术语的变迁/52
建筑物的类型和名称/57
“门堂之制”及其他/63
台观的发展和意向/69
第三章 分类概述
建筑物的性格和分类/77
住宅和房屋功能的演变/82
宫殿和宫城/90
礼制建筑/100
佛寺·浮屠及其他/106
商业建筑的集中和分散/115
古代为科技及工业服务的建筑物/121
第四章 平面
建筑平面的构成/129
单座建筑的平面/134
建筑群平面/140
典型的平面制式/146
布局的组织和程序的安排/151
第五章 立面
建筑立面的构图/161
立面构图的组织和展开/167
台基/173
屋身/179
屋顶/185
第六章 结构与构造
结构·构造的设计/195
结构原则的演变/202
材料的选择和标准的制定/209
构件的形制/216
屋面的构造和屋面的曲线/221
第七章 主要构件的形制
柱和柱础/229
斗拱/236
雀替·驼峰和隔架/243
栏杆/251
槛}匡和隔扇/258
第八章 色彩·装饰及“内檐装修”
色彩的由来/267
装饰和彩画/275
天花和藻井/283
门窗/289
隔断/295
第九章 园林建筑
设计思想和意念/305
历史的基础/310
构图的原则/317
园的构成元素/322
“园群”的组织/329
第十章 房屋以外的建筑物
非房屋建筑/339
城墙和城楼/344
桥及“桥屋”/351
“塔庙”及“塔坟”/358
陵堂与墓室/366
第十一章 城市规划
古代的城市和规划/377
都城的盛衰和兴亡/383
城市形状的产生和变迁/390
城市的内容和组织/396
道路网和城市的布局/402
第十二章 设计·施工·研究和著述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411
古代的建筑设计工作/416
古代的建筑施工工作/423
古代有关建筑的研究和著述/428
近代有关中国古典建筑的研究和著述/434
发展的终结和传统的继承/443
红学补白 内容简介 《红学补白》虽多为只言片语,雪泥鸿爪,却能以小见大,以斑窥豹,且颇具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线索性,言简意赅,易读耐品,一册“补白”...
凝眸乡土世界的现代情怀-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研究与文本阐释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立足现代视野的乡土理论思考、聚焦乡土体认的文本透视、宏观乡土世界的主体开掘三...
《大家精要:胡适》主要内容: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中国一代学人的典范。在文化领域,他鼓吹文学革命,推动白话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 内容简介 书中所收的十多篇文章,是从作者前些年的研究成果中辑选出来的,都曾陆续公开发表过。这些文章,各篇的选题都有所侧重,论述的内容和...
张看红楼 内容简介 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坛上,张爱玲的作品曾红极一时,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为千古之绝唱,值得一观。在《红楼梦魇》一书中作者认为高...
高等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 目录 总前言前言第1章单位根过程简介单位根过程的定义维纳过程泛函中心极限定理连续映照定理有关随机游动的极限分布带常数项的随机游动有关单位...
灵魂摆渡人-重口味心理咨询实录 本书特色 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是心理咨询的科普,日常生活的思路。对深受困扰的人来说,这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内观自我的镜子。对有咨询师...
专者,一也。老子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专注力就是竞争力。在工作、学习中,你总是心不在焉吗?你看问题的角度不
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括三编内容,上编考述描写先秦诸子的文学创制活动;中编考述描写先秦诸子的前文学批评活动;下编考述描写先秦诸子的用象制度及形态...
统计学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要教材。是供全国高等学校统计专业本科生学习用的教科书。本书由十章组成,分别介绍了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数...
陈墨金庸书系细品金庸 内容简介 金庸小说的“四佳”中,《神雕侠侣》的人性探索,《天龙八部》的宗教寓言,《笑傲江湖》的政治象征,以及《鹿鼎记》的历史文化品鉴,无不...
爱眉小札-徐志摩情书 本书特色 徐志摩是多情的诗人,他与陆小曼相爱后,给她写了许多书信和日记。这些情意缠绵的文字,抒发了徐志摩作为诗人浪漫而热烈的爱情,它是现代...
本书以十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转变之原因。作者一方面从传统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又能不囿于
多雷插图本:圣经故事圣经故事(多雷插图本) 本书特色 ? 装帧设计上采用了大开本硬精装的形式。外封多雷画作气势恢宏,采用专色印刷,华丽精美。内封选用皮纹纸,书名...
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 内容简介 简介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大的中国学研究基地之一,很多问题的探讨处于世界中国学的前沿,所以对它的研究是了解这个国家中国学的需要,也是...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 本书特色 文学发展,既是纵向的,又是横向的;纵向发展是各民族文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横向发展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之间的影响、冲突和交会。这一纵一横...
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 本书特色 《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从作品细读中归纳出中国早期五言诗的四种模式,即戏剧、叙述、抒...
「我看見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余華最新力作《活著》,敘
文心雕龙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图社推出的大型系列丛书《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中的一种,收入民国期刊中有关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的文章近六十篇,包括书评、序、跋...
那年侯府花園內,寧懷璟初見徐客秋,那張帶著淚痕的倔強面孔叫他沒來由心軟;多年後,寧懷璟再遇徐客秋,小野貓倔強依舊,帶著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