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作为格非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对他本人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似乎至今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为我们评论界对这部作品保持如此绵长的沉默而惊讶不已。从90年度的《敌人》到92年度的《边缘》,格非几乎不着痕迹地完成了对既往艺术范式的全面突围,他不仅以清晰的时空结构和透明的情节线索消解了以往神秘晦涩的艺术倾向,而且还在对文本游戏色彩的抛弃过程中实现了风格由混沌向澄明的升华,并由此表现出了对“迷宫”式写作姿态的真正遗弃!格非无疑以其卓有成效的艺术努力和出人意料、判若霄壤的“艺术蜕变”,显示了作家超越自我的可能及其限度,并在此意义上对整个新潮小说界作了一次意味深长的提醒。“超越与澄明”既是小说艺术姿态的绝好总结,同时也更是小说主题和人生内涵的精妙概括,据此,格非为新潮小说指明了某种方向。 一 如果说格非的迷宫小说曾一度因其朦胧晦涩和危机四伏的神秘而令人望而生畏的话,那么一旦格非跨出迷宫的门槛其不期而至的清晰给予读者的欣喜也是不言自明的。尽管《边缘》以一个老者弥留之际的灵魂坦露为线索叙述故事,小说时空依然变幻、飘忽不定,但众多跳荡的故事片断和人生画面不仅具有可重组性,而且各自也具有逻辑联系,这就使《边缘》的故事形态具有了整体上的统一性和透明性。小说主人公是“我”,因此“我”的人生经历也正成了这部小说的故事主体,而从“我”的视角出发,小说又平行地展开了仲月楼、徐复观、宋癫子、杜鹃、小扣、胡蝶、花儿等人物的故事,彼此互为交织又互为对比共同构筑了整部小说的故事框架和主题结构。具体地说,“我”的人生故事又呈现为三个阶段: 其一,少年麦村阶段。“我”的记忆开始于“那条通往麦村的道路”,而这条光秃秃的实际上“包含了我漫长而短促的一生中所有的秘密”的道路也正是“我”人生和故事的开端。通过那次母亲眼中的“错误”迁徙,“我”在麦村的童年生涯揭开了帷幕。而母亲对麦村阴雨连绵的天气和弥漫的空气中的稻草气息的抱怨以及对往昔时日的刻骨留恋也感染了“我”,“我”日益被一种颓伤和忧郁的情绪所包围。父母之间的隔膜和隐隐的仇恨也时时加剧着“我”的孤独和寂寞。父亲的病死和母亲与徐复观私通的场景更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伤害。“我”眼中的麦村到处充满了灾难和死亡的气息,尤其当我目睹了宋癫子姐姐的驱鬼仪式、花儿莫名其妙的吊死和母亲的临终叫喊之后,不但一种对于生命经久不散的忧伤无法排解,而且“我”的身体也开始向生命的边缘滑行。“我”患上了越来越重的失眠症和梦游症,最后,虽然徐复观以“大粪”治好了“我”的病,但“我”对于麦村的恐惧和逃离已是无可避免。无论是母亲的死亡,还是和杜鹃的结婚、和小扣的私通都无法阻挡“我”突围而出的决心。在“我”的印象中,麦村正是借助于仇恨和恐惧完成了对“我”人生的最初洗礼和放逐。一方面,“我”无法摆脱弥漫于麦村各个角落的仇恨和敌意。如果说徐复观对“我”的仇恨源于对母亲欲望受挫后的报复心理、母亲对小扣的仇恨源于女人之间近乎天生的嫉妒的话,那么宋癫子对“我”的仇恨以及父母亲到麦村后的相互仇恨则似乎莫名其妙。另一方面,“我”的童年稚拙而脆弱的想象中又充满了对于麦村世界的深深恐惧。“我”的幻觉中“窗外的世界浩瀚而不可理喻,它奥妙无穷,令人战栗”,并最终凝聚为一种恐惧的征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麦村的逃离,正是一次对灾难和痛苦的抛弃与告别,是一次精神涅盘般的自我拯救。只不过,此时,“我”忽视了自己与麦村似乎命定般的联系,因而没有意识到正在踏上的只是一条虚妄的救赎之途。 其二,军旅生涯。对于“我”来说,信阳的军校生活无疑揭开了人生的崭新一页,但这一页尚未完全打开却又急遽地合拢了。“在充满火药味的战争气息”中,“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与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灾难和罪恶狭路相逢。虽然,对于军校大兵奸淫乡村女子丑剧身不由己的目睹与参与使“我”度过了三个月的禁闭生活,那几个大兵也终于被处决,但惩罚并不能真正消泯那笼罩和折磨“我”灵魂的罪恶恐怖,这种恐怖几乎一直伴在“我”此后的人生路途上。军校毕业后,“我”上前线投入了战争,并把战争视为“我的身体对于沉睡而无所适从的心灵的一次小小的拯救”。然而,战争却以其残酷和荒诞对人与生命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戏弄,并彻底摧毁了“拯救”的妄想。一方面,战争以接二连三的死亡作为成果表现出对生命最大程度的轻蔑和不屑一顾。如果说霍乱伤员被活活烧死,仲月楼关于这件小事的解释多少还能使“我”信服的话,那么当“我”所在的三团“也许只是为了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或者仅仅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的火力”而在进攻中“象被收割的庄稼一样一排一排地倒在河边”,大规模的潜伏部队竟无动于衷时,战争的残酷本性和狰狞面目则无疑
读红随考录 本书特色 季稚跃同志对《红楼梦》抄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着重文本的相互比勘,许多认识,都是从比勘中得来,而且是在比勘以后,许多认识,都是从比勘中得来,而...
欧阳修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邀请学术造诣精深的老专家及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学术编委,切实保障刊物质量。我们拟开设“生平研究”、“文学研究”、“史学研...
洪汛涛论童话 本书特色 《洪汛涛论童话》是洪汛涛生前花费了大量心血而完成的理论著作,说理通俗精辟,视野既广且微,将童话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作了翔实的论述,颇有新...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白庚延 内容简介 简介《白庚延》是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之一。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白庚延 节选 《白庚延》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
1个大学 1段历史 5个校区 6册书籍 120周年 不尽可数的师生和校友-本册关于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自然、人文风貌。-本套
彷徨的娜拉 本书特色 “以前的女性走出家庭,是为了寻找自我,寻找更大的幸福;现在的女性走回家庭,是为了摆脱工作的重压,为了享受安乐的生活。但是,她们真的找到了吗...
不一样的卡梅拉动漫绘本-(7-12册) 本书特色 《不一样的卡梅拉动漫绘本(7-12)(套装共6册)》编辑推荐:一群特立独行的小鸡,一个个新意迭出的故事,温暖了...
亲密关系-(第6版) 本书特色 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有什么区别;大丈夫与小女子真的般配吗;吸引力的秘密是什么;男人与女人真的是不同的动物吗;同性恋真的是由基因决定...
道听狐说话聊斋 本书特色 谈古论今,八卦聊斋。中外文理,信手拈来。继易中天品三国,当年明月品明史后又一名著品读力作。道听狐说话聊斋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人的眼光...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一)1949-2009·第1卷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60年(1949-2009)(卷1)》: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参考书。中国当代文学60...
中国古代文论与文献探微 本书特色 《中國古代文論與文獻探微》一書非一時之作,它的寫作經歷了非連續性的漫長的過程。*早的,如小說、戲劇的理論探討以及近代文論的注解...
话说西游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话说西游》,名家品鉴,旁证博引,深入浅出,诙谐幽默,读出一个全新的《西游记》,种种隐藏的历史和匠心悉数揭示,令人眼界大开。话说西游 ...
古诗十九首讲录 本书特色 刘炜*的《古诗十九首讲录》之作,实受近年“课堂讲录”(如三联讲坛丛书)出版潮流的影响,是作者在多年讲授《古诗十...
世纪心路-现代作家篇-钱理群作品精编 本书特色 《世纪心路:现代作家篇》从陈独秀到胡风,将从“五四”到解放前的“现代作家”做典型分析。在钱理群的心中,早在199...
中国作家别解古典小说:悟读红楼 节选 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大场景中,活跃着为数不少的颇具学者资质的作家和诗人。他们从对古典小说的深切了解和浓厚兴趣出发,或以散文...
追踪石头:蔡义江论红楼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学术著作的上乘境界》、《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一个字》、《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鸳鸯没有死》等红学文章。追踪石...
星云大师谈幸福 内容简介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
漫画三百六十行 内容简介 漫画都以创造性的精神、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日渐深厚的艺术造诣,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揭露和讽刺了旧中国的腐败和黑暗,宣扬了民主和革命的思想,...
《南藩海昏侯》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公共考古作品。作者持续关注海昏侯墓的发掘与成果发布,其研究将历史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
中国诗学原理 本书特色 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系列”丛书构筑了作者刘士林教授那美却并不虚幻的“诗性文化”之城的城砖,虽沉默朴素,但很有质感。全系列包括《中国诗学精...